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下水杯,刘继业来到重新坐下的张謇对面,问道:“季直公当真准备与我一去马鞍山?”
“马鞍山制铁厂如今可是我三联集团的重要资产,最近又新到了一批大型钢铁,我好歹也算是集团的董事会董事长,怎能不去看看?”
前一阵子三联集团内部改制,重新调整了组织结构。原本张謇担任的董事会总理这一职务更名成了董事长、董事会内新增添了三人,如今总数达到七人、孙多森担任的总经理由虞和德接任并更名总裁,而孙多森本人则出任三联集团北方总经理一职。
总体而言,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在孙多森重心转移至北方,以及三联集团进行第一次增发股票后,张謇与刘继业两人虽然与孙多森一样股权有所下降,但是二人的影响力却得到了增加。
新加入三联集团的三个股东,同时也是董事会新成员的虞和德与刘继嗣是刘继业的嫡系、沈燮均则是张謇的至交和助手,使得张刘二人在董事会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况且,我也将北上赴任,到北京后不知何日再由时间来江南视察产业了。”张謇随即又补充了一句。
这才是张謇为何会决定在十二月这个天寒地冻的时候离开江宁前往安徽马鞍山视察的原因。
就在上个月,随着唐绍仪内阁解散后,身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重新任命其心腹赵秉钧为新任临时内阁总理,并重新制定了内阁名单。在这一名单当中,现任江苏民政总长的张謇被提名为工商部总长。这一提名的背后,自然是刘继业、袁世凯与张謇三人之间利益交换与政治协商的结果。
张謇北上北京,对于袁世凯而言,一方面可以拉拢张謇这一在江苏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立宪党领袖、另一方面又可以往江苏插入自己的人手。对于张謇本人而言,北上赴任的好处也很多;首先是对他开展统一党活动很有利处。相比江宁,北京此刻依然是政治中心,对张謇很有吸引力。其次,张謇本人长期以来一直信奉棉铁主义,如果能够担任工商总长将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至于刘继业,张謇北上对他而言,虽有坏处却也有好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张謇担任民政总长,国社党的活动总会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而张謇北上后,国社党的活动便可以进一步在江苏省民政部内开展了。
当然,刘继业表面上还是跟袁世凯讨价还价了一番,也要了一些好处最终才定下来,其中关键的就是扩大了江苏都督府的职权。除了对民政部有‘审计之权’外,各司司长任免需由都督同意,并且将教育这块领域划入都督府的管辖范围。
张謇北上赴任工商总长后,接任江苏民政长职务的将是张謇的好友、江苏海安人、曾任铁路督办、吉林巡按使等职务,在工商界和实业界都有着崇高名望的韩国钧。
这个人选也是刘继业所能接受的。
“这次马鞍山巡视,除了查看钢铁储备之外,还有集团内华中与华南地区总会,老夫这董事长无论如何也是不能不参加的!”
刘继业也是专门挑了最近尘埃落地,公务不再繁忙的日子。
“此去安徽虽然路途不远,但毕竟要乘船逆流而上。如今江南的天气又是阴湿的厉害,季直可得注意身体啊!”
面对刘继业关心的话语,张謇哈哈笑道:“老夫这身子板,再享三十年阳寿不是问题!哈哈哈!”
################################################
三天后,也就是西历的1911年12月16日,刘继业与张謇以三联集团董事长和会董的身份从江宁乘船出发,前往距离江宁不远的安徽马鞍山制铁厂去视察。
路上,除了商务之事外,张謇与刘继业还讨论起政务来。
由于张謇即将离任江苏民政长,待新年后由其好友韩国钧接任,因此在北上赴任之前自然有不少心思会需要与盟友刘继业商论。
乘坐在虞和德名下的长江轮运公司一艘最大的客轮之上,刘继业与张謇从江宁逆流西上。客轮顶层被刘继业的江苏政府包下,更有一个卫队百余人以及随员数十跟随,而缓慢航行的客轮旁更有一艘江苏政府控制下的‘长江分舰队’炮艇护航警戒。
江宁光复时,当时江面上的两艘炮艇被刘继业派出的专员游说后反正,加入了江苏军政府序列。此后他们主要与江阴要塞一起负责警备清廷在湖北流域的长江舰队、以及在青岛方面的巡洋舰队。
不过由于上海拿下的早,再加上司令长官萨镇冰自己也有一番小心思,外海的巡洋舰队一直没能闯入长江水域中。最后反正的两艘炮艇除了在江宁光复时开了两炮之外,剩下的时间是一弹未发,静静地迎来了南北议和。
议和后,本来按照革命党人以及各地**省份所掌控的水上力量是需要全部转交给中央政府,由新的海军部组成统一的海军。不过刘继业与袁世凯自有协议;在他们私下的协议中,长江的两艘炮艇得以被江苏政府保留,直接成立由江苏都督兼任司令的长江第三分舰队。
这两艘炮艇也就顺理成章地被纳入了江苏军政部的指挥序列中。
站在客轮顶层上望风甲板上,刘继业双手靠在栏杆上,顺着一旁张謇的手指方向,视线越过在长江之中护航的炮舰,望向长江北岸一座忽隐忽现的一座小县城。
“和县,县长为张云茂,是甲午科进士。”微风之下,张謇平静的声音显得有点断断续续。
“江苏政府之稳定,实在是有赖于这些士人为民为国在乡下努力维持……老夫北上后,文鹿还需要对他们多多支持啊!”
………………………………
第363章 士绅政治(下)
第三百六十五章士绅政治(下)
张謇出于其自身的科举和官场出身背景、再加上个人经历和经验,对士绅的力量是非常肯定的。在张謇这位立宪派领袖看来,士绅有儒家修养可维护社会之道德、士绅有地位威信可辅佐政府维持社会之秩序、士绅有知识可成为新时代之模范国民、更重要的是,士绅有财力土地,是民间投办新型实业的主要力量源泉!
因此张謇一直很上心士绅阶层的利益,某种程度上他本人就代表了士绅阶层中较为进步一派的思想和利益。而他的立宪运动,本质上也是为了让全天下数百万士绅争取到更能够‘发挥’出他们应尽的社会义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
从表面看,张謇在南通也非常注重社会公益、为大生纱厂的员工们提供了相对而言优厚的待遇,还不惜从自己的腰包掏出经费补贴南通的教育和市政。然而张謇的这种行为,更多出自其个人品行与儒家的爱民入世思想。从本质上讲,作为进步士绅力量的代表,张謇的立宪主义政治思想实际上与国家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哪怕张謇也非常注意公益,但这种社会公益的主导,在其看来应由广大的士绅阶层来进行。政府只需要在制度上维持社会的稳定、商贸的繁荣、实业的兴盛就可以了。具体的地方事务,还是应由地方上的士绅来操办。
张謇的这种思想,与国家主义所主张的全方面干涉社会各部的政府完全相反。
此外,就社会公平公正而言,张謇也并不认同剥削的原罪论。他可以因为个人的品行对手下员工非常好,但是他却不会认同从制度上要求所有士绅们改善他们对佃农、对工人的待遇。
正是由于这两点极为重要的分歧,造成刘继业与张謇之间的合作只有可能是暂时的。
也因此,对张謇所表露出对前清留任的这些官吏的看重,刘继业实在是不敢苟同。
张謇或许认为这些人维持和秩序和稳定,是江苏能有当今安泰局面的功臣,刘继业却把这些人看作只是局势真正稳定前的过渡。由于江苏光复时人手不够,没有办法才留任这些人。但是本质上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在思想上已经无法跟上新时代的需求;他们中的不少人依然保留着前清官场丑陋的恶习、更无法真正理解新时代的新发展。
三个月前,都督府审计司曾派出专员到江苏内各地县政府督查账目,最终汇报的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全江苏共60个县中,共有16个县的账目查出了严重的问题,其中情形恶劣的三个县的县长直接以玩忽职守和贪污**名目就地免职;账目有疑虑的县更有38个;最终只有六处县没有查出任何问题。
而这还仅仅是这些前清官吏所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