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02-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隆裕太后却已顾不上失态的溥伟;她的情绪一旦发泄出来就再也收不回去,一时间只觉得一阵巨大的酸楚从心底发酵,大滴的眼泪夺眶而出,凄凉的哭声响彻养心殿。

    小皇帝受到惊吓,此刻也更着大哭起来。

    底下的臣子们此刻自然也伏在地上同声一哭,尤以袁世凯哭声最大,眼泪入雨点直落,场面甚是凄惨,看得周围的太监和宫女都泪珠直落,不停地抹泪。

    这时忽见溥伟摇摇晃晃地从地上爬起来,默然地看了看四周哭泣的人,双目无神,一片茫然,忽然跌跌撞撞地就朝宫外走去,边走边开始除去身上的官服。

    先是官帽、然后是朝珠、然后解开官袍的扣子,脱去官袍、只剩下里面的白色的内衬,一步步地走着。

    “大清国……要亡了。”望着宫殿外的晴天白云,溥伟忽然放声大哭起来。

    就在溥伟离开没过多久,养心殿内忽然传来了隆裕太后撕心裂肺的尖叫声。

    “退位!!!!”

    1911年7月11日,袁世凯通电全国,通告统治天下三百年的清帝正式退位、中华二千多年之帝制正式终结。
………………………………

第342章 建党(上)

    第三百四十四章建党(上)

    “袁世凯本事果然了得,将同盟会与清廷两边都玩弄手掌之中,这借力使力的功夫真是了得!”江苏都督府内,刘继业将手中的报纸随手扔到桌上,封面上清帝退位四个字历历在目。

    “袁世凯本事再高,不也是被文鹿你给耍了一下么?况且文鹿你早就猜到了他的计谋,何必厚此薄彼呢?”

    说话之人正是江苏军政部总长张孝准,脸上充满了佩服和笑意。

    刘继业却摇了摇头,自嘲道:“我们与袁世凯较量一下之所以能够占得便宜,只是借着当时的大势而为而已;实力上,袁世凯现在还远胜我们、而逼得清帝退位后,大势暂时也在他身后,我们暂时也只能俯首称臣而已……”

    “况且,我虽然料到袁世凯的计谋,但是要我本人去施行,却未必能像袁世凯这般顺畅利索,少不得还会生出变故出来。”刘继业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张孝准面前道:“知道是一回事、实际做事又是另一回事。袁世凯沉浮宦海几十年,在这权术方面早已是人精,我们是比不过的。”

    忽然,刘继业又笑了出来:“不过我们也不需在这方面与他相比;正所谓一力降十会,若非袁世凯手上掌握了清廷所有的部队,你看隆裕太后会听他的?实力是一切计谋权术的基础,而我们只需在总体实力上超过任何一方势力,就不需在权术上面跟他们较劲。”

    张孝准点头赞同道:“文鹿说的在理,我们文学社本来就是最先进的革命组织,学不来、也不需要去学前清官场上的小伎俩。”

    “说到文学社……”

    刘继业抬头一看墙壁上的钟表,上面指针指向上午九点半。

    “时间差不多了,咱们两个社长和社副还是下去吧,免得让同志们等太久。”

    张孝准一拍手略带兴奋道:“这可是大事!日后史学家记录历史时,今天可是要抹下重重一笔的!”

    “今天,我们将make、history!”刘继业差点爆出葛式英文口音,话到嘴边上才吞了下去,最后只是用力地拍了拍张孝准肩膀。

    “百里可是为此会议专门从徐州赶回来的,还有文泰,也从安庆回来了。”一边走,张孝准一边笑道。

    “说到文泰,他可是风光的很呐!前一阵子刚刚赶走了吴昌谷,他这个军政部总长摇身一变就成了安徽都督了。”刘继业脸上带着笑意,对安徽正式落入自己口袋中而感到颇为满意。

    下面,就可以向安徽派遣官员,将两省融合一体了。

    至于成了安徽都督的关启平会否尾大不掉,甚至势力大了反客为主,刘继业与张孝准都不怎么担心;且不说关启平本人有无这种心思,在文学社的体系制度下,关启平首先是社员其次才是安徽都督,一举一动都需要经过分社内的讨论和向总社汇报。更何况关启平手下骨干全部都是社员,但凡有风吹草动,刘继业随时都能将其撤职。

    ####################################################

    在两江总督府的基础上经过数月的改建,江苏都督府总算有了些新气象;原本的衙门正门外竖立起了一座中西结合的门廊式门楼,上书江苏都督府五个字,外形倒是颇为神似后世的总统府。

    而都督府内部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将办公的场所扩大、减少了园林的面积,增加了流通性,将部分院原本下人所用的房间开辟改建成会议场所。

    尤其是在东院,施工队加班赶点,将一座小堂扩建改造为能够容纳二百人会议的大会议室。

    刘继业与张孝准从都督办公室的中堂来到东院,在路上碰到了昨日才从徐州赶回来参加会议的蒋方震,三个当初同在日本陆士学习的同学好友就信步聊了起来。

    这次大会议刘继业召集了文学社全体执行委员共一百三十九人,实在是自文学社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而与往常不同,此次全体执行委员会议之前刘继业并未事先召开总会统一思想,议题只是极为简略地与众人分享,真正的提案却只与张孝准、蒋方震、关启平、吴忠信等区区十余名心腹沟通过。

    自江苏光复以来近四个月的时间,由于四处征战和工作繁忙等原因,文学社内部已经很久没有召开大规模会议了。因此今天的这场大会意义重大,不少与会者已隐隐感觉到大会上必然会出现某种极为重要、影响深远的决策了。

    大会定在十点半开始,待刘继业、张孝准与蒋方震三人走入会议室时,里面已经站着坐着过百人了。

    在场的执行委们很是不少人都是从老第三十四标走出来的;有些曾任管带、参谋如吴忠信和王光照,有些曾任队官如徐立由、钱云拓,有些则职位更低一些。此后时间这些人不管是跟着关启平去了第三十三标、还是随张孝准进入第十七协、或是随刘继业前往第二十三混成协,但老底子还是第三十四标出身。

    这些入社时间超过五年的老同志不管如今身在何处,见了总会亲切地问候彼此,谈一谈过去、聊一聊篮球。作为文学社发家之根基的老第三十四标同志之间有种旁人无法理喻的纽带。

    除了第三十四标外,随着文学社扩张,如沈同午、何遂等各其余系统的人也都加入进来。虽然刘继业一直努力化解所谓的‘新老不合’,此时文学社也正处在朝气勃勃的阶段还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但是相比起老第三十四标的团结和势力,所谓新来的还是要差了那么一点点。

    别的不说;从人数上老第三十四标在近百人的执行委中只占了半数左右,但如今江苏军政府内手握实权的军官,绝大部分都是老第三十四标出身。在这方面,资历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而在各长官眼中,如果你是老三十四标出身的,哪怕当初入伍时只是个普通士兵,那也算做是自己人,是值得信赖和重用的人。而随着刘继业手中军队不断扩张,原本第三十四标的数千人,如今基本上官职都已升了一两级。

    在可见将来中,加入文学社的人会越来越多,但是暂时还无法撼动老第三十四标这群人超群的地位。

    隔着过去,他们这些可都是开国太祖的心腹干成,是从龙之功,开国后都是元老、功勋级别的,自然是与常人不同。

    文学社内有不少人都怀着这种心思。

    刘继业进入会场后,与一遍与同志们聊天,顺便了解一下各方最新的情况,没过多久陆陆续续就有人进来,直到十点左右人已完全到齐了。

    由于文学社此刻的活动还暂时处于半公开状态,加上刘继业不愿让张謇等人过多注意文学社这个组织,因此此次重要会议并未大张声势,一切都从简,对外宣称是江苏革命军的军事总会议。

    穿着标志性地无肩章军服,刘继业来到主讲台前,将镶有九星旗帽徽的军帽放到桌上。

    在他身后墙面上交叉挂着两面江苏军政府的九星红旗,中间是张謇手迹,写着‘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会副张孝准和新上任未久的理事长丁鸿飞并未坐在席位上,而是站在刘继业左右。

    在刘继业面前,一百三十九名执行委员已全部到场,都呈环形分成数排站在自己的座位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