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一阵子,当人群慢慢重新平静下来时,就听到刘继业用安静的声音徐徐道来:“本人八年前流渡东洋时,本怀着满腔的为国家学习、好造福国民同胞的心情……”刘继业的声音缓慢而沉稳,语调没有丝毫颤抖:“然而,当本人从日人手中保存的前明人士笔记中读到了我先辈烈士是如何奋起反抗、在扬州、在嘉定、在江阴、在四川、在广州、在我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与满清鞑虏奋死拼搏!其中尤以我江苏抵抗最烈、也伤亡最惨!!”
“诸君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侵染了烈士的鲜血、诸君所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含着烈士不屈的英魂!”
此时周围原本走开的人又慢慢重新聚集起来,木台前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一直连到了远处的街角!
“胡无人,汉道昌!”
“先贤烈士在天显灵,天佑我中华,使国家在危亡时刻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前些时日广东首义光复,我江苏今日也光复,其余各省也都将响应,继太平天国后我中华终于再现属于我四万万汉民同胞的汉族政权!我们不光要光复江苏、光复广东,还要光复山东、光复直隶、光复全部河山!”
人群又是一阵阵欢呼和喝彩声!
刘继业转身指向台上倒挂的一面九星旗,高声道:“有人曾问我,这面旗子有何寓意。我今天就可以告诉诸君!”
“红底象征了无数先烈为这片大好河山留下的烈士血、时刻提醒我们勿忘烈士鲜血满地!激励我们继承遗志、发奋图强!黑色九星象征了天下九州,督促我们以钢铁般的意志万众一心,光复河山,伸张国权!九星中间的五角星则代表了我汉民同胞!我汉民不光要重新屹立九州、更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罢,刘继业面对着旗帜举起了手朗声道:“我既为中华民国江苏军政府都督,当在此旗下立誓,必将投身民族革命与复兴、必将扫清二百年有余我汉民同胞种种屈辱、必将恢复我四万万汉民同胞之人格尊严、必将保护我四万万汉民同胞之生命利益、必将使此旗插遍全国!!”
人群中,自发地就有人同样朝着那面旗帜举起了手。
“诸君!!”刘继业重新面向人群:“嘉定之血没有白流!先烈之死没有白费!今日本都督就将在此继承无数先烈之遗愿,他们为之誓死拼杀也最终没有完成的理想,由本都督来完成!”
“开头有人说到今年是清宣统三年……本都督在此与诸君立誓,只要本都督有一丝气息在,就决不让宣统四年出现于史册之中!!!”
“四万万同胞万岁!民国万岁!!”
人群沸腾起来,跟着刘继业,大声大声地山呼万岁,局面几近失控……
木台旁,张謇如同石化了一般,看着眼前的景象呆若木鸡。
良久,他才将视线转移到木台上的那个年轻人,此刻却如此的陌生……
忽然,一个念头在张謇脑海中闪现;眼前这个年纪轻轻的江苏都督,只有二十六岁啊…………
………………………………
第309章 苏宁(上)
第三百一十章苏宁(上)
“文鹿你演说的实在太好了,当时在场就有许多学生听完就去报名参军,我们文学社社员的士气也因此大振啊!”马车内,张孝准依然亢奋地看着刘继业。
方才刘继业在火车站前对着近千前来欢迎的文学社员及为数更多的围观群众发表了长达十五分钟的演讲,围攻百姓从一开始的默然,到被感动,再到激励,最后到为之感染而沸腾!
围观人数一开始在三千多人,后来陆续走掉了一半,但是当刘继业讲到中场时,围观人数逐渐增多,尤以年轻人为主。待演讲结束时,围观人数已经达到了五千多人,将整个火车站前面的广场都塞得水泄不通。
当刘继业试图从木台上下来时,更有一些激动的年轻人大喊着口号想冲上来,却被维持秩序的士兵给拦住了。
由于场面发生了小规模混乱,刘继业的行程也因此被打乱,在火车站前等了足足二十分钟才等到场地被清开,得以登上马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话虽如此,闰农你没有发现么?反应最为激烈、最为感动的,多是穿着新式服饰的学生、其他年轻人次之、打扮新潮的又次、再后面是极少部分中年人,而老者到最后在人群中几乎都找不到。”
刘继业看向张孝准,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这说明什么?说明民族主义主张主要受众是年轻学生、而信奉民族主义又是我们文学社的国家主义基础……”
“文鹿是说……”张孝准犹豫了一下:“我们文学社应当开始吸收学生?”
“没错!”刘继业打了个响指:“一如当初日本的你我,这个世界上最热血、最激情、最冲动的莫过少年,而心怀国家、坚信理想主义的又以学生居多。如此一来,热血的理想主义少年,愿意为国家之未来而牺牲奋斗者,正是符合我文学社、我国家主义的栋梁!”
张孝准赞同地点了点头,从军服的胸口拿出了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然后便开始低头记起笔记。
看着张孝准认真的样子,刘继业忽然一阵感叹道:“这次江宁之役你劳苦功高,若无你、百里、允亮无数同志齐心协力,今日江宁恐怕还是满清鞑虏的天下。”
“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是分散的……只有团结起来,才能集中力量办成大事。”张孝准记完了笔记,将笔记本重新放回口袋中。
“目前在真正推翻满清前,我们文学社的重点还是国家主义革命的第一阶段,着重点依然是以军事为主。因此这段期间里闰农你这个军政总长责任重大啊!除了你,我还真不知谁人能胜任这个位置。”
张孝准谦虚地摇头道:“百里也完全能胜任。”
刘继业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第十八协的杜淮川还是没有消息?”
“镇江距离江宁不远,一个小时前陶骏保刚派人来传信,说那杜淮川在得知上海也光复后已经动摇,不过他们内部正在讨论中……似乎第三十五标支持加入我江苏军政府、而第三十六标则打算自立……倒是无人愿意为满清殉葬。”
“现在只要他们保持中立即可……”刘继业对第十八协的态度有些失望,不过也明白事实不能十全十美,本来的方案中,第十八协响应革命的可能性就是参半,也没有什么好意外的。
马车终于停下。
步入已经被改为江苏军政府的前两江总督府内,刘继业顾不得感叹时过境迁,自己曾无数次踏足的衙门变成了自己的指挥场所。他来到临时改建为参谋部的正堂,直接俯身观看堂内正中央一张大桌子上的巨大苏南地图。
只见这张第十七协参谋花了半年时间绘制的地图上已经用小旗子在各处要点标记;其中江苏革命军的标红、中立部队的标蓝、敌军则标黑。
地图上看,江宁标注了三个红色,分别是第三十三标、第三十四标和第四十五标。
“部队扩编情况如何?”
张孝准作为统筹军政的人,对具体数字实在有些记不住,因此就看了看地图旁边的一名参谋,对方咽了口口水小心翼翼地介绍道:“江宁光复四天时间里,我部将俘虏仔细甄别……其中八旗兵与江防营部由于抵抗甚为激烈,而且大部分因为各种因素不合格……我们主要从投降的五千六百名巡防营士兵中筛选,最后挑出来二千三百人符合体能、文化和政治要求。”
刘继业深知乱世之中立业基础就是武力,因此对手中部队的情况极为热心。
虽然他麾下部队极为精锐,论综合战力绝不输于北洋,但是人数嫌少。想要基本控制住江苏省同时有能力随时扩张,刘继业至少要保持三万人以上的部队。
刘继业没有看向甚为紧张的参谋,自言自语道:“两千三百名俘虏……招募怎样?征召退役兵员呢?”
“四天来应召的预备役有一千六百人,都是随时能够上战场的兵士,后面陆续应当还会有人赶来。至于招募人数……”参谋低头翻看了一下记录然后道:“四天来应募超过万人,但实际符合标准的却只有三千一百人。”
“也就是说……”刘继业抬起头看向那名参谋:“现在符合条件的预备兵在七千人左右?”
“是的。”
刘继业扶着下巴开始思考,周围工作的人员眼见此都放慢了手中活,生怕发出响声扰乱社长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