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02-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好好喝上一盅!”素来好酒的张孝准就等着休息日开完会后好痛饮一番。

    丁鸿飞推着眼镜平声问道:“文鹿在开会前一天召集我们讨论,想必是什么大事吧?”

    惯例,刘继业开会前总会与自己的几个心腹事先商讨一番,基本统一思想后才会发话,避免打无准备的仗。

    原本丁鸿飞被隐隐排斥在这个体系之外,不过后来随着刘继业的威望不断提高,而且丁鸿飞也基本不再直言顶撞后,便将其也拉入了议论的体系内。毕竟是老同学、文学社内的老资历社员、又一直在军队里担任高职,若是长期被排斥终归不好。

    不过相比将刘继业几乎是视为神明的徐立由、王光照等人,以及逐渐也变得几乎完全附和刘继业的张孝准等人而言,丁鸿飞在许多情况下还是更为‘大胆’一些,能够提出一些不同意见。

    刘继业也明白保留一份不同意见有助于及时发现自己决策上的错误……前提是不影响到执行力。

    丁鸿飞此话一出,沈同午亦露出了关切的目光。

    两人都属于理论派,都对国家主义的了解很深。在丁鸿飞一年前调入第十七协后,两人就时常就理论展开讨论;不仅没有因为偶尔出现的不同意见而敌对,反而成了惺惺相惜的朋友。大体而言,丁鸿飞受刘继业影响,思想上除了拉塞尔的国家主义之外,更多接受的是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而沈同午在日本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无政府主义和极左派的影响,相对而言更加理想化一些,对社会改造也持更激进的态度,甚至主张最终目标是废除私有制,全面推行公有制。

    作为刘继业的铁杆心腹,又是从青军会就与刘继业打交道的旧识,张孝准也颇为明白刘继业的个性,知道他无事不登三宝殿。见其沉着不说话,知道必是有很重要的大事要与自己三人讨论……

    就在三人关注的目光下,刘继业缓缓开口道:“明天讨论的议题,我有些想法要与诸君讨论一下……”

    话音顿了顿,三人的身板下意识地挺直起来。

    “……讨论一下……革命的准备。”

    。。。
………………………………

第236章 春苑谈

    第二百三十七章春苑谈

    第二天下午,江宁秦淮河岸边的新春苑上。

    这座酒楼本是默默无闻,是秦淮河畔无数不起眼的酒楼之一。前些年被刘家二房买下后一直经营不善,连续亏本了几年。

    本来刘继嗣是打算干脆卖了酒楼抽手专注实业,碰巧被刘继业得知后便从堂哥手上以八千两银子的价格接手了过来,将酒楼重新装修一遍再换上一批信得过的人手后,正好充作文学社开会的地点。

    平常就算没有召开总会,文学社社员也可以极低的价格进酒楼休闲娱乐,还可以以此作为聚会和活动的场所。

    大量的文学社军官聚集于此,新春苑不久便隐隐成了半公开的军官会所。

    当然,幕后大老板刘继业除了接手的八千两银子、重新装修花费了五千两银子外,每个月还要倒贴千两。不过这点‘小钱’已不是刘继业在乎的,正好作为文学社的福利。

    重新翻修后的酒楼分成三层,外面虽然还是中式风格,但内部的布局却完全采取了西洋楼的格调:一层先是一个门堂,登记后才可绕过屏风进入休闲大厅。大厅内用屏风隔成了几个区域,有酒吧、有西洋沙发的休闲室、有用餐间,还有台球桌。

    从大厅门外还有两侧大理石楼梯可上至二楼与三楼。

    二楼是阅读间、有会议室,方便议事的需要。三楼则是专供文学社召开总会的大厅,有用餐厅,同时也是存放社内重要文件的档案处,装修最为精致,平常是不对任何人开放的。

    就在这三楼大厅内,徐立由打开窗户,窗外淅淅小雨带来清湿的微微寒意,清新的空气流入肺中,让徐立由舒服地打了个寒颤。

    如今文学社规模大了,各分社身处好几个不同的单位,参加总会的人不可能同时抵达。因此事先从苏州赶过来的蒋方震、吴忠信、敖正邦和徐立由便与此间主人刘继业一起在三楼静候。

    “云登,把窗户关上吧。”坐在厅内的蒋方震觉得一阵寒意涌入房间,皱了皱眉头。

    徐立由听后又深呼吸了一口,对受不得寒冷的蒋方震有些不以为然,不过还是关上了窗户。

    徐立由缓步走到一把椅子上坐下。蒋方震扭头看向坐在主座闭目养神的刘继业,轻声道:“文鹿……真的到时候了吗?”

    “怎么,百里还有什么想法?”刘继业睁开眼睛,看着自己的好友。

    蒋方震欲言又止,心中确实有些顾虑,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熟悉蒋方震的性格,刘继业也知道他喜欢多想、多想就容易优柔寡断。

    倒是旁边徐立由主动说道:“百里不必担心!大势在我!满清倒行逆施,已是自己走入了绝路了!以我文学社准备万全的革命,绝不会学光复会那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徒!”

    “话虽如此……但是单凭一个江宁是万难以一隅对抗整个清廷的,还是一定要与其他革命势力保持合作态势……”

    “百里忘了那群人的嘴脸了吗!?明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尽下刀子!”徐立由顿时愤愤不平起来。

    见两人似乎有争起来的态势,刘继业出言打断道:“革命是必然,是大势所趋,但是就具体方案、如何将损失减少至最小、如何将局势推向最有利,这就需要大家讨论了。二位还是留着力气等开会后再讨论吧。”

    这边徐立由与蒋方震略有火药味的对话,一旁的敖正邦则更多的是做一个安静的听众,轻易不表态,凡事都跟着刘继业的步伐走。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与刘继业的交情以及他本人对国家主义的理论不是很娴熟、另一方面也是他自己知道自己属于外来者,与文学社不少本地人都有些格格不入。

    为了缓和气氛,刘继业便主动引开话题,聊了些各自的军务方面的事务。

    没过多久,第一批人就到了。

    第三十四标的标统同时也是分社长的王光照带着方振武和孙岳走了进来。

    最先迎上去的是徐立由,他与王光照相交莫逆,说了不少体己话。

    方振武则带着孙岳与刘继业聊了起来。

    孙岳便是当初从北洋调入第三十四标的那批军官之一。他本是明朝兵部尚书孙承宗的后裔。孙岳算是书香门第,曾中秀才,后来一度在五台山出家。1904年加入北洋陆军第三镇担任哨长不久被推荐入陆军行营军官学堂速成班进修,毕业后被调入第三十四标来。

    与家庭出身有关,孙岳很早就抱有排满复汉的思想,在北洋军算是个小异类。不过他为人清廉苛刻,是苦行僧般的人物,正好对上了方振武的胃口。两人性格与观点都相近,惺惺相惜,很快成为挚友。

    在方振武升任第三十四标正参谋官后,便提拔孙岳为副参谋官,并逐步让他负责兼管起宪兵的工作。

    也是在方振武的影响下,孙岳加入了文学社,并且很快在第三十四标分社内被推举为执行委员。不过这次是他第一次参加总会,再加上平日话也不算多,因此只是跟在方振武旁与刘继业有一句答一句。

    对于孙岳这个人,刘继业是很感兴趣的,跟他聊了好一会儿。

    说来新军中很有一部分军官的年纪要比刘继业大,像孙岳就比刘继业年长了将近十岁。不过在刘继业赫赫威名下,却也没人会因其年纪而轻视。

    过了一会儿,陆陆续续文学社的与会人员就来齐了。

    看起来很大的大厅很快就坐满了人;以目前文学社一个第十七协和第二十三混成协组成的总社、四个分社的构造,总共有十八人参与了这次总会。

    ………………

    “诸君,本次总会的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做准备!”主座的刘继业声音洪亮。

    “自从清廷颁布《立宪大纲》并宣布以9年为期预备立宪以来,各地士绅对此大纲就不甚满意,纷纷要求提前召开国会……半年前我江苏咨议局议长张謇通电各省咨议局,在上海组织了国会请愿同志会,开始集结全国的立宪派力量发起请愿速开国会运动。由各省派遣代表前往北京请愿,声势浩大,在舆论上已获得压倒性的支持,海内外各地报纸无不鼎力声援,反映出当今社会主要力量之士绅已有与清廷叫板的实力和野心。”

    刘继业首先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