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文学社中最有学识的丁鸿飞也自称不能胜任,刘继业也觉得自己把弄出一本《大国崛起》想的过于简单了。
“无妨,展羽你可以先将德意志的写出来,这才是我们的关键!通过展示俾斯麦之崛起之路,可以更好的展现国家主义之必要性。”
“至于其余诸国、慢慢来吧,我看能不能让其他人也加入编篡行列;一人负责一国,把它写全、写精,把其社会转变、外交军事等等方方面面都写进去。就花个五年时间慢慢写,最后再整合出书。只要你能把德意志篇写出来,就够我们文学社内补习班用了。”
丁鸿飞点头表示同意,建议道:“我认为在下星期开课重新讲新的《强~国~军》之前,应该先将负责授课的执行委教官们拉来开会,把重点都说一边。”
“这件事情,就由展羽你这位正参谋官负责吧。”
丁鸿飞颌首。教科书一事基本有了着落后,他主动开口说道:“关于文学社改制一事,其实我也想和文鹿你商量一下。”
“展羽请讲。”
“这个……”丁鸿飞想了想自己该如何表达,低声道:“我觉得我不必参加大会了吧?文鹿也知,我素来喜欢研究书本理论、策划军事方案,对社内的运转平常就没有帮上忙、以前的会议也基本不参加,执行委会上我也几乎没有发表过意见,这次或者不需要我参加了吧?”
刘继业笑了出来,没想到丁鸿飞会主动提出退出一群文学社社员挤破脑袋都想进入的最高会议,不过这也符合老同学的书生气。
“无妨的!展羽你作为第三十四标的正参谋官,未来也必然升的更高,将来责任越来越重,必须要先熟悉我们社内的工作不是!”
“一开始或许不适应,后面习惯了便好。况且会议上没有意见正代表我们上下一心,是好事啊!”
刘继业这么说着,丁鸿飞想了想也就接受了。
在休息室内,刘继业与好几个社员都交流了一遍,又跑到外面与操场上打篮球的方振武玩了两局,最后才到旁边的澡堂冲澡、与王光照又交代了几句后便策马去了第三十三标营地。
。。。
………………………………
第211章 外乡人
第二百一十一章外乡人
(最近重新开学,暂时只能一更了。)
刘继业确实是为了对抗演练而来到第三十四标,目的是下发正式的演练计划和时间表。至于去休息室见一见社员只是他在目的之外,为了笼络人心、加强自己与几个关键下属的交流、以及增强对文学社的控制力而采取的举动。
文学社之所以能够牢牢团结在刘继业身边,让蒋方震和沈同午惊叹,其原因除了国家主义本身的先进性和吸引之外,部分也是恩威并施的结果。
在去过第三十四标后,刘继业便带着同样一份演练计划和时间表来到了第三十三标。
轻车熟路地进了军营,来到司令部前,进去后便见到了早已等待的第三十三标标统敖正邦。
由于刘继业上任后已经数次来到第三十三标,随着时间推移,标内的军官有意无意地已经接受了他们这个新任上司会时常过来。就算是有如柏文蔚这样不满的人,却也没有办法说什么。
几次过来,刘继业也知道敖正邦是个比较耿直的人,见了面便先开门见山道:“子瞻,这次来我可是带来了演练的命令。”
“早就等候多时了。”敖正邦气色不错,开了句玩笑后便将刘继业请入会议室内,接过刘继业递过来的一叠纸开始阅读起来。
看完了大概四页纸的命令后,敖正邦先是敬礼表示接受命令,然后好奇问道:“这种跑腿的事情,让下面参谋来就是了,文鹿何必亲自来一趟呢?”
“怎么,不欢迎?”刘继业随口开了个玩笑,见敖正邦表情尴尬,急忙纠正道:“作为协统,自然要对管辖的军队了解清楚。不是为对子瞻不信任,而是我坚信凡事必须亲自调查后才有发言权,才能更直观的知道军队的能力……包括这次演练,也是为了更了解军队、从中找出优点和缺点做出总结。这样,才能进步,子瞻觉得呢?”
敖正邦点头道:“文鹿说的很对。”
刘继业与敖正邦聊了不少,包括问了他在第八镇任职时的情况、其在江宁生活习不习惯、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提起等等,话里话外均含着关心。
敖正邦在第三十三标做事做的不顺,而且前段时间柏文蔚愈发不将其放在眼里,能与刘继业聊天也能纾解心情。
在第三十三标与敖正邦聊了半个多小时,刘继业便起身告辞了。
回到第十七协内,刚一走进司令部,迎面就碰上了抱着一大卷材料的沈同午。
刘继业上前两步帮他接过一摞纸,问道:“不能找个参谋来拿么,需要你这个正参谋官动手?”
“大家都在忙。”沈同午一边推开一件会议室的门,一边笑道。
在加入文学社后,沈同午明显话多了不少,人似乎也开朗了许多,与刘继业有说有笑。
二人进的房间里,一群参谋正围着一张地图在指指点点,记录着什么,看到两人后都停下手中的活敬礼。
沈同午与刘继业将材料交给慌忙上前的一个年轻参谋后,朝众人笑道:“这次从江宁府句容镇府调来了从江宁到江宁府句容镇的地图,找两个人摘录下来后争取三天后下发给两个标去。”
沈同午办事严谨,在参谋当中还是有一定的威望,参谋们对他们的直接上司也颇为恭敬。
“沿途食物,以及江宁府句容镇方面的帐篷准备好了么?”虽然这次演练大不同以往,既没有导演方案,也没有给两军准备住宿而是一切模仿野战,但是军粮还是要提前准备的。而且几十个第十七协的参谋到时候也需要吃饭睡觉的地方。
在得到确认的回答后,沈同午又道:“等大家把手头事情忙完后,还得去江宁府句容镇实地考察三天。”
有几个参谋一听到要出远差,脸上露出了不情愿的表情。
大部分人还是领命接受。
不过对于刘继业,还是有人有意无意地生疏。
“分派两标的参谋安排好了吗?”
刘继业一问,协内的一等参谋,名叫郭明书的中年男子便站直了回答道:“报告协统长官,已安排妥当!第三十四标及第三十三标各八名参谋,由职下与张参谋负责带队!”
“你与张参谋,半个小时后到我办公室一趟。”
“是!”
担任协统两个多月,刘继业对自己的协里面的参谋人员也有了些了解。正参谋官沈同午是日本陆士的5期生,而副参谋官李洋则是湖北武高等学堂的毕业生,一年前调入第十七协,性格有些偏执而使得人际关系并不好。
在两个参谋官之下,则是四名一等参谋;郭明书、张武、柳公群、萧耀祖。其中萧耀祖和张武是第十七协的老人,自建协就任职。郭明书是从苏北第十三混成协调入、柳公群则是陆士的七期生。
这四人各分管参谋处不同的任务,其中萧耀祖和张武由于是老人,虽然对一心军务的沈同午还算比较尊敬,但对资历稍差、又是外乡人的李洋便有些排挤了。
除非抱团,不然外乡人是很不好混的。
刘继业记得本来第三十四标内也曾有过这种苗头;江宁籍贯的人看不起外省人、甚至连苏北籍贯的军官他们也瞧不起。这种情况在刘继业与王光照两个江宁籍贯的带头清理、再加上湖南来的标副张孝准也狠狠整顿了几次事件,大家慢慢也就改变了。至少在文学社内,省籍的问题不曾出现过。
目前为止,第十七协的参谋处运转还算满意……但这是建立在他们的工作量一如往常那般小。
这次演练多增加的许多工作量,已经使习惯了安逸的参谋有些抱怨了。不过好在有沈同午的把关,大部分的任务都还能按时完成,质量也勉强能过得去。
想要打造成一个专业的军事参谋团,沈同午算是合格的参谋长官,但是他手下却有不少人需要清理出去。
等这次演练结束,就是人事大调动的时候了……
刘继业如此想着,也不打算插手沈同午的工作于是看着他向一干参谋吩咐任务,完了等重新离开会议室了,这才拉着沈同午一道去食堂吃晚饭。
天色已暗,走在碎石路上,刘继业边迈动步伐一边说道:“有件事情我想与圣逸商量。”
“文鹿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