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靠不住、刘继嗣也不行,实际上刘继业确实在上海缺少一个能够统筹的人……
这就是组建秘密团体的劣势了;虽然严格控制会员人数和质量能够让团体更加紧密、更加精英、同时降低被发现的风险,但是反过来也会陷入缺少人手的困境。
现在是1908年,距离历史上的辛亥革命还有三年,只是在这个已经改变的时空线,没有什么是能够确定的了。
正好虞和德与自己主动联系,对于这个刘继业自然要借助机会争取与其建立某种合作关系了。
与虞和德客气地聊了几句,刘继业便被他引入正厅,却听到虞和德道:“在下自东京有一位好友想与文鹿一见,不知文鹿可愿赏脸?”
“东京的好友?”刘继业眉毛一挑,已猜到必然是东京同盟会派来上海的人。
“自无不可。”
刘继业随虞和德过了正厅,随即绕了两处来到一间较为私密的房间,心中在想来者会是哪一个人……是否会是自己认识的。
打开房门一看,却见一个戴着眼镜的文静中年人站在书桌后面看向来。
他背对着房门打量着书架上的藏书,听到开门声后回过头来,见是虞和德,笑道:“洽卿,可是将前辈带来了?”
虞和德推开门,手臂指向戴眼镜的男子,对着刘继业笑道:“且容我介绍一下,这位就是东京同盟会派来上海的联络员,陈其美、陈英士!”
“幸会!”
陈其美长相出众,剃着几乎板寸的头发,戴着眼镜文文静静很有书生气,莫约三十岁的年纪显得颇为沉稳淡然,只是一双略显阴沉的眼睛和鹰钩鼻使整个人显得略有阴暗。他看到刘继业后,脸上露出了令人无法捉摸透的笑容。
“英士是吧……”
对于虞和德忽然为自己引荐一个什么‘同盟会特派员’,刘继业已猜出了个大概……不过这个陈其美,似乎是历史上的一号人物……从刘继业有限的历史记忆中,他依稀记得陈其美曾经担任过上海的督军、是后世某委员长的结拜大哥……仅此而已。
不过虞和德已经先一步与这个陈其美搭上关系,对自己而言却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刘继业虽然也在名义上加入了同盟会,但是从头到尾都在单干、在自己组织完全听命于自己、信奉国家主义的革命组织,甚至某种程度上与同盟会属于竞争关系。
不过从另一方面而言,目前在上海势力最大的革命组织是已经隐隐要与同盟会总部决裂的光复会,相比之下自己只是才刚刚插脚、或许可以利用陈其美先与光复会较量一番……?
脑海中晃过数种方案,刘继业暗暗对这个陈其美提高了些许防备。
表面上,刘继业脸上却微笑着与对方握手,然后在虞和德的引导下在房间里坐下。
“在下前年去东京学习军事的时候,就听闻了许多关于文鹿前辈的事迹,深为佩服!今日一见,果然是一表人才,不负盛名!”陈其美的恭赞让刘继业觉得有些别扭;一个三十岁的人称呼二十三岁的人为‘前辈’。
“哪里,不过是投身革命较早罢了。”刘继业实在不记得陈其美干过什么,也并不了解此人,因此便岔开话题问道:“不知克强、钝初,还有孙先生一干革命同志如何?东京的革命氛围怎样?在留学生中影响如何?”
于是陈其美便简单介绍了一番当前同盟会的情况。
在经过数次起义失败后,隐藏在会员之间的理念分歧、性格冲突、私人矛盾等等一一爆发出来。虽然还未决裂,但是隔阂已深,众人再也回不出1905年底时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其乐融融的环境了。
陈其美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结合他的介绍、以及刘继业从其他渠道得到的消息佐证,同盟会内部基本上分成了两大派系:以孙文为首的前兴中会成员,以及以陶成章为首的前光复会成员。当然,这只是一个较笼统的划分,毕竟这里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资深革命者李燮和就先是协助黄兴组建华兴会、借着在上海加入光复会,到了东京后又曾一度与孙文走的很近。
类似李燮和的人还有不少;再加上有宋教仁等相对中立的派系在内,使得同盟会的内部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因此愈发松散无力。每次在总部要议论什么,总是要喊破喉咙、吵上大半天,还常常无疾而终。
“钝初(宋教仁)预计下个月也将来沪,届时可与前辈一晤。”
陈其美面带微笑,一直表现的很客气。
刘继业注意到他说话语速很快,口齿敏捷、而且在介绍同盟会情况的时候直接抓住了几个重点,通篇都没有废话,可见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只是刘继业同样注意到一件事情,就是这个陈其美从头到尾都没有称呼刘继业为同志……只是用‘君’、‘前辈’代替。
“不知英士此次来沪,可是有奉总部的任务而来吗?”
陈其美似乎早就等着刘继业问出这话,脸上保持着淡淡的微笑不变:“想必前辈也知道,不少同盟会的江浙一代背景的会员,以徐锡麟和秋瑾等人为首,准备在老妖婆大寿的那天在整个东南发动声势最大的起义,使革命之烈焰烧遍全国……此次起事是自萍浏醴后我们同盟会在东南方……不,是我会成立以来投入最多的一次大革命!”
“不光我,还有不少同志也将从东京赶来,协助光复会……由于克强庶务和孙总理目标太明显,因此下个月的宋钝初就是我们的总指挥,负责筹划起义准备。”
“原来如此……”刘继业颌首,表示了解了。表面上的平静,内心却产生了巨大的波动。
“其实,此次请前辈来,在下还有一事相托……希望前辈能为革命大业计,与高旭分会长暂搁矛盾,同心协力运动江宁之革命势力!若徐锡麟在安庆起事、秋瑾在杭州,钝初在上海,若能再加上江宁,则整个东南就将连成一片!直接打击满清的腹心之地、以此为大本营,援助各省**后再一举北伐,何愁革命不成!?”
陈其美语速飞快,情绪也显得有些亢奋。
在旁一直没有说话的虞和德也插话道:“我在英士劝说下,也决意加入革命,为普天下之百姓谋福利……我已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一同加入了同盟会,并且组建了一支三百人的商团!一旦安庆起事,就能在上海配合起义、发动暴乱,打清廷一个措手不及!我知文鹿在江宁新军中有极大威望,若你能加入其中,再加上上海的我与钝初和英士、安庆的徐锡麟、杭州的秋瑾,革命必成!”
刘继业没有想到同盟会会做出如此大手笔!有些超乎他的预料!如果真的能成功的话、江南赋税重地具失、确实能够对清廷造成难以想象的沉痛打击,其威望会严重下降,会极大鼓舞各地的革命党,或许就有可能以此为契机,比历史上更早的完成革命。
但是革命党有胜算吗?拿下东南后能够抵挡住清廷的进攻吗?北洋袁世凯又会在这场大起义处在怎样的立场,而自己和国家主义在其中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刘继业需要时间慢慢思考,明面上亦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答复。
。。。
………………………………
第182章 淞沪
第一百八十二章淞沪
与陈其美和虞洽卿分开,在返回酒店的路上,刘继业一路都在思考着上海的局势。
首先将上海当前的几大势力分析一下:
明面上的势力有两股;一中一洋。
力量最强大的无疑是上海道台。清政府在上海除了巡捕外还有一批旧军,和江南制造局的大量军火、以及以上海为基地的一支舰队和船上的数百水兵……虽然实力强劲,但是作为明面的政府势力,却很容易被偷袭暗算。这股势力是自己的敌人。
第二股明面势力就是列强了、公共租界的列强有一股数百人的自愿兵团,法租界也有千余巡捕,而且随时可以得到上海列强海军的支援。但是他们并不喜欢参合进中国的事务中,大部分时间算是中立派系。
其次,就是隐藏势力了。
这里可以大致划分为以青帮为首的诸多帮派会党、以商团为首的华商力量、以及以光复会为首的革命党。
青帮人数最多,在上海过万人,按说势力最庞大,但是一直没有个领头人,基本上是长期一盘散沙。青帮内各派系现在能动用的徒子徒孙,也不过千余人了不得,形成不了单独的势力、只能作为拉拢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