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顾家后宅之中,徐小乐的声望要比李西墙略高,到底他是十五岁的美少年,李西墙已经是老菜帮子了。未完待续。
………………………………
138、质疑
杨成德得知黄曙修与顾家的姻亲关系之后,心中一动:这么好的机会不能不把握住啊!他本来只想从医术上折服徐小乐,但是此刻却觉得能够一石二鸟,在折服徐小乐的同时也给自己打响招牌,实在是鸿运当头。
于是杨成德假装说是有东西落在了医馆,叫自己徒弟回去取。其实是让这孩子跑去顾家,告知二房的顾仲伦顾二老爷。
黄家是顾家的亲家,关系很近,尤其黄氏的丈夫顾叔谦正在官场,是整个家族的顶梁柱之一,如果让顾家掌家的那些太太们知道自己的大名,未来更是一片光明啊!
杨成德的小动作并没有影响施济卿和徐小乐的脚步。
施济卿也总算可以跟徐小乐并行,咨询一些医理上的问题。
徐小乐能感觉得出,这位施济卿读过一些医书,但是经义割裂,别说给人看病,距离融会贯通都还差得远呢。
于是徐小乐就懒得跟他多说了,但凡问起黄曙修的病症,他便道:“见了病人再说。”
黄家作为苏州巨贾,家业极大。从正门进去又走了二三里,才算到了主家的宅院。
黄曙修此刻躺在床上,气若游丝,身不能翻,口不能言。
所有人进出都得轻手轻脚,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家里人都等在外间,见有生面孔进来,就先道明:“我家老爷听不得一点声响,否则就头痛欲裂。还望见谅。”
其中一位四十余岁的妇人,养尊处优,出来见了杨成德和徐小乐。她略有疑惑地看了看杨成德:“这位不是小徐大夫吧。”
施济卿连忙赶上来,道:“姑母,这位是长春堂的杨大夫,这位才是徐大夫。”他连忙将徐小乐从杨成德身后拉出来。
黄夫人见了徐小乐,心中不喜,暗道:怎么看着就跟人家的学徒似的。
徐小乐十分敏感,暗道:世人果然都只看皮相,唉。
黄夫人朝徐小乐点了点头,正要说话,徐小乐却道:“我先进去看看病人吧。”
黄夫人心中更加不悦,暗道:这孩子也太不讲礼数了。
杨成德在一旁道:“我也一起进去吧,不至于两遭妨碍黄老爷休息。”
黄夫人让开一旁,道了一声:“有劳。”
等杨成德和徐小乐进去,黄夫人拉住侄子,急切问道:“这两位大夫可信么?”
施济卿连忙宽慰她说:“那位杨大夫是长春堂新来的,看似有些本事。小徐大夫可是在公堂上起死回生,肯定是有本事的。”他环顾四周:“其他大夫呢?”
黄夫人眼泪就流了下来,道:“他们都说你姑丈重症不治了。我便叫他们去看老爷子了。”
施济卿也是心中黯然,却打起十二分精神,道:“姑母,且看两位长春堂的大夫出来再说。”
黄夫人这边才擦了眼泪,那边杨成德就出来了。黄夫人顿知不好,眼泪又涌了出来,道:“大夫,我夫君可还有救么?”
杨成德脸上有些尴尬,缓缓摇了摇头。他道:“黄老爷这病起码拖了半个月,积重难返,若是早旬日来找我,绝对不至于如此。怎会拖了这么久?”
黄夫人泣不成声,道:“只说平日身强体健的,偶有不适,很快也就好了。后来又请了不可靠的大夫,结果越治越重,乃至于如今。真是命苦!”
杨成德摇了摇头,无比痛惜本来还想好好露一手,结果进来一看却是将死之人。医生又不是神仙,哪能从鬼门关往外拉人?
他突然又想起施济卿说的,还有一位老太爷,病情略轻。若是这边出不了手,那边总还有机会。
杨成德就道:“我去看看黄老太爷吧,或许还能效力。”
黄夫人哭着应承下来,叫丫鬟带杨成德过去。
她本以为徐小乐也快要出来了,谁知道等足了小半个时辰,才见徐小乐背着藤箱出来。
黄夫人再一看徐小乐脸色漆黑,像是人家欠了他几百两银子似的,知道丈夫真的没救了,不由悲从中来,差点晕过去。
徐小乐出来之后颇有些意外,见施济卿扶着他姑妈,就问道:“黄夫人也有不适么?快坐下,我给她把脉。”
黄夫人这才捂着心口道:“我还好。只是我那夫君”
徐小乐快人快语:“黄老爷没多大问题,现在这些医生真是没半点耐心,诊个脉就跟赶集似的。”他不悦地撇了撇嘴,十足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好像自己年纪有多大似的。
黄夫人顿时止住哭,惊道:“我夫君还有救?”
徐小乐就奇了怪了:“这有什么惊奇的,人但凡有一口气在,总是有办法救回来的。”
施济卿想笑不敢笑:这么一张稚嫩的面孔,这么认真地说这么大的大话,还真叫人吃不消。
黄夫人却已经不想那么多了,上去抓住徐小乐的手臂:“小徐大夫,你说怎么做?我一切都听小徐大夫的安排。”她本以为丈夫已经没救了,此刻却像是看见了救命稻草,紧紧抓着徐小乐不放。
徐小乐挨着桌子坐下,铺纸研墨,道:“我开付解表发汗的药,里面加了七分人参,你们速速派人去长春堂抓药。尽快给他服下,晚上出身大汗就好了。明天我再来,若是没有意外,只要略加调理就好了。这病拖得太久,恐怕得半个月才能好透。”
徐小乐边说边开药方,却没见黄夫人脸上有些难看。
施济卿心道不好,连忙替他姑母问道:“小徐大夫,只要解表发汗就行了?”
徐小乐略停了停笔,将自己总结的八字辨证法结合黄老爷的病说了一番,道:“既然知道了病机所在,对症下药不就很容易了么?”
黄夫人上前吐露疑惑:“定要用人参么?”
施济卿轻轻拉了拉姑母的衣袖,黄夫人却还是道:“现在医生动辄就开人参,也不知道是因为医不好要吊命,还是铺子里人参好赚钱?”
徐小乐手一顿,毛笔在纸上戳了一个大大的墨点,抬头看着黄夫人,惊讶道:“你是在说我乱开药么!”
他怎么都想不到,刚才还说一切听他安排的妇人,翻脸比翻书还快。而且这言下之意更不堪琢磨:非但质疑自己的医术水准,还在指责自己医德有亏,为了赚钱故意加入贵重药材啊!
求订阅,求支持!
未完待续。
………………………………
139、迷路
徐小乐手中毛笔微颤。他有点慌。这是心灵遭到撞击之后的本能反应。不过还好,他很快就以超越同龄人的老成淡定下来,放下毛笔,道:“你只要能确定药材炮制得法,也可以不用长春堂的药。”
医生的医术再高明,也不可能让杂草变人参。药材的药力同样是医治病人的关键,而药力取决于多重因素:草药生长的环境,采摘的时间和方式,保管是否得当,炮制过程中是否得法,有无偷工减料,等等等等。
可以说,除去代销药材不论,任何一家药铺做出来的药材,效力都不会相同。甚至同一家药铺做出的不同批次药材,效力也会有强有弱。其中偏差甚至会大到影响疗效。
医生当然不可能全程关注这些问题,也不可能每个医生都有辨识药材效力强弱的能力,所以他们更喜欢让病人从自己熟悉的药铺抓药,这样也方便配伍。
比如徐小乐就知道长春堂外购的熟地效力较弱,所以开方用到熟地的时候就会略略加大剂量。鲁师傅曾拿过真正九蒸九晒的熟地给他看,药力几乎比三蒸三晒制成的熟地要强一倍多。
然而病人是不会知道这些细节的,也不能强求他们知道。所以徐小乐并没有解释,直接给出了解决方案:你去别家买。大不了买来之后我检查一下,偏差太大再修改剂量。
徐小乐说完还有些小得意:幸好哥哥我医药双修,换个医生过来恐怕就要抓瞎了。
黄夫人也有些难为情,施济卿连忙出来给姑母解围,笑道:“小徐大夫,我姑母也是急不择言,并没有不信你的意思。”
徐小乐道:“家人生病难免急躁,我也一样。”他想起嫂子生病的时候,自己恨不得把人家医馆拆了。将心比心,徐小乐也就不太在意黄夫人刚才的莽撞话了。
黄夫人或许是真急了,道:“我也不是怀疑小徐大夫的人品医德,不过这人参不会一直用下去吧?”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