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医-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小乐很是茫然地看着杨成德。

    杨成德心中很是满足地回看徐小乐。

    徐小乐终于开口问道:“为什么是残篇?”

    杨成德嘴角一抽:“因为此书难找”

    华夏自从唐末战乱以来,真正四海一统,乾坤整肃,得等到大明立国。到了宋元之交,华夏更是遍地腥膻,不知多少经典书册毁于战火之中。即便永乐皇帝修永乐大典,集书八千种,计三亿七千万字,也只是救回来了一部分。

    这些能被找到的书籍,往往都是常用书。譬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流传极广,是家药铺就能找到,许多对医学感兴趣的读书人家也有保存,所以很容易得到全本。

    然而黄帝内经从来不是畅销书。

    它首先是道经。

    道士们将它视作内丹基础,是了解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经典。然而这书里有太多治病的内容,笔墨纸张又那么昂贵,养生有术的道士何必要抄这些东西?于是他们只抄自己需要的篇章,甚至某些篇章里的段落。

    那么作为医经,医生们是不是就抄全了呢?

    也未必然。

    内经作为医门基石,起源于先秦,成书于西汉。

    素问和灵枢里的篇章,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都是分开传播的。有的章节内容和题目不符,有的篇章有三四个名字。很多医生得到其中一部分,受益良多,就只抄录传承这几章,不顾其他。

    再加上汉末大乱、衣冠南渡、隋唐争霸真正将黄帝内经收集齐全、整理分卷,刊印成册,已经是唐肃宗宝应年间的事了。

    内经里文辞古奥,对于唐宋时候的医生而言,更近乎阴阳方士之言,所以并不被唐宋医家广泛推崇。那时候流行的是方书收录经方的书,只看症状然后对症寻方,照方抓药。说白了就是只求其然,而不求其所以然。

    到了宋末元末,那些医生逃避战乱的时候,行李有限,是带上方便实用的局方,还是带上看不懂的内经?

    这个选择并不困难。

    所以等到金元医家们把目光投向伤寒、内经的时候,却发现这书的全本已经很难找到了。

    求订阅,求月票!

    写完这一章,突然感觉:现在这个时代学医实在太幸福了。

    未完待续。
………………………………

196、珍本

    徐小乐的问题就好像是“何不食肉糜”的翻版。&。。

    杨成德本该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我要是有全本,何至于弄个残篇!然而经过昨天的委曲求全,随着膝盖落地,杨成德在面对徐小乐时候,已经胆气尽破,连反问的念头都兴不起来。

    徐小乐倒是真不知道《内经》全本如此难得,听杨成德说这书难找,疑惑道:“书坊里没有么?”

    杨成德吞了口口水,道:“若是有就好了!如今要想找《内经》全本,大约只有去宫廷、太医院、或是有名的藏书大家那儿才能找到。”

    “哦……”徐小乐摸了摸下巴,道:“老陈,你去我屋里,把桌上两函《素问》拿来。”

    陈明远有片刻的失神。他不像徐小乐生活在一个有满屋子书的环境里。他很清楚医书之难得,许多人得蒙师父给两本《局方》就乐得什么似的。那还是满大街都有的货,花银子就能买到,无非就是有些贵罢了。

    而《内经》非但死贵死贵的,更是需要机缘才能遇到。诚如杨成德说的三个来源:能进太医院是天下医生的最高成就,全国统共不超过二十人;宫廷藏书就算是进了太医院都未必能看到;至于那些藏书家,他们不缺金银,只看名望。要想得那些人的青睐,恐怕比进太医院还难呢。

    当然,最难得的是《伤寒杂病论》。如今只有《伤寒》,《杂病》的部分从魏晋就轶失了,再没出现过。

    如此难得的经书,徐小乐竟然放在宿舍的桌上!

    这书难道不应该里三层外三层包好,放在樟木箱底,留给子孙后代么!

    徐小乐见陈明远不动,有些疑惑:“你怎么了?快去呀。”

    陈明远这才反应过来,撒开两腿就往宿舍跑去了。刚跑出两步,又冲了回来:“先生,钥匙……”

    徐小乐挥了挥手:“去就行了,我没锁门。”

    陈明远受到了极大的惊吓,脚下如飞,仿佛自己去慢一步,那两函《素问》就会被人偷走似的。

    杨成德已经猜到了徐小乐有《素问》全本,却不敢相信,怯怯求证道:“小徐大夫是有《素问》全本?”

    徐小乐无所谓道:“《素问》二十四卷八十一章,熙宁二年校正医书局的雕版。”他补了一句:“没有缺漏。”

    杨成德脸上肌肉不住跳动,吞了口口水,道:“你就一直带在身边?”

    徐小乐道:“做医生的,总需要放几本书装点一下门面吧。”

    杨成德脸上腾起红晕,道:“小徐大夫真是奢遮。如今不说宋代官修的医书,就算是寻常宋雕版的书,也是论页算钱的。”

    徐小乐摸了摸下巴:“是么?反正我都背下来了。”

    两人说话间,陈明远已经端着两个木函出来了,盖子上有发黄的名条,写着《素问》两字。

    徐小乐接过木函,抽了盖子,登时弥漫开一股香樟气味。他取了一本出来,纸张已经脆黄,好像随时都会随风碎裂。翻开封面,扉页上果然写着《素问》两字,两旁清晰明了地注明,这是校正医书局的刊印的官修书。

    “嗯,没错,熙宁元年校正,绍圣三年刊印。”徐小乐仰起头一算,道:“呦,到如今都已经三百五十四年啦。”

    杨成德忍不住站起身走了过来,在距离徐小乐桌子三步的地方停住,伸着脖子去看。徐小乐拿在手里,大大方方展示给他看。然后从木函里一册册拿了出来。每函十二卷,一共是二十四卷,丝毫不爽。

    陈明远等人看着这书也是大为惊叹。三百五十年余年前的书籍,如今还能保存得这么完好,真是很不容易。书册自然散发着历史沧桑,令观者无不心生敬畏。这小小的书册,俨然就是偌大华夏的缩影!

    如果说单单全套的《内经》应该压在箱底传给子孙,那么这套珍本《内经》放在箱底还远远不够!应该找个隐秘的地方挖个坑,然后再栽棵树,当做宝藏一样代代相传――还只能让嫡长子知道。

    徐小乐把书又放回木函之中,道:“你们四个人,每天抽点时间抄书吧。”

    “啊!”陈明远四人惊喜道:“抄《素问》?”

    徐小乐理所当然道:“当然,《灵枢》还在家里没带过来呢。你们先分开抄《素问》,等抄完一遍,自己手里也就等于有书了,尽量背下来,今年我只讲《素问》。”

    “给我们的?”陈明远颤声问道。

    让他们抄一遍已经是格外开恩了,谁料想徐小乐竟然还是留给他们作教材。

    徐小乐摸了摸额头,对这种蠢问题简直无语了:“不给你们给谁?我都背下来了,还需要书么。”

    四人简直惊喜若狂。

    曹宝看了看手上薄薄的两本小册子,突然有种深深的遗憾:自己昨天如果胆子小些,拼着被师父责骂也别触怒徐小乐。现在自己也能有一套全本的《素问》了……一套全本《素问》,这个筹码叛师都可以了啊!

    徐小乐伸了个懒腰:“我们说到哪里了?哦,对,读书是学医的材料。不读书就想成个好医生,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徐小乐越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杨成德的脸上就越难看。他根本无从证明自己读过书――连书找不到,谈何读呢?

    徐小乐觉得自己的第一课讲得够多了,一抬头看到门口有人探头探脑,正是自己长雇的阿木林,就招手叫他进来。

    阿木林很不好意思地上前道:“徐先生真不好意思,我来早了。”

    徐小乐道:“没关系,今天我带学徒一起过去。”他转头看了看四个弟子,道:“黄仁,你跟我走一趟吧。”

    黄仁喜出望外,连忙应诺。

    陈明远、李金方和秦康都忍不住流露出羡慕的神情。谁都不知道徐小先生挑人的标准何在,难道就是因为黄仁看起来呆呆傻傻?或者是因为他孤零零没有小伙伴?

    徐小乐却是想:如果每次去阿木林家治病,都故意撇开罗云,那罗叔很容易就会起疑心。现在带上个学徒大可以作为掩护,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支开。而且四个学徒之中,李金方和秦康都是学药出身,陈明远的药学也不错,就黄仁在这方面差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