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6日,张焘被任命为吏部尚书。第一件事是劝赵构马上给普安郡王赵瑗、恩平郡王赵璩两人定下名分。随后,他被命令去接待金使。
26日,施宜生、耶律翼在垂拱殿与赵构相见。因此时赵构正在服母丧,所以只是草草的命坐、赐茶招待了一下,就下令张焘代自己在馆驿接待金使。前北宋进士、现任金国礼部侍郎施宜生心怀故国,本不愿出使,现在终于忍不住像闲聊一样,对张焘说“今日北风甚劲”张焘不解。施宜生拿起桌上的笔,敲了敲桌案,又说“笔来!笔来”这时张焘猛醒,笔来就是必来!这是在暗示金军必将南侵,且为期不远!
这个暗示的代价极其高昂,施宜生回到金国后被全家抄斩,他本人被扔进锅里活活煮死。如此惨烈,宋金两国的官场却都波澜不惊…
完颜亮心情好得很,他派去的这支使团在公务之余走遍了江南山水,为他带回第一手的行军路线图,还有大量的临安湖山美景、仕女图形。他诗性大发,让人把美景绘成屏风,他在上面题诗“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诚然好诗!
在南宋,赵构很认真观察了金国近期所有动态,联系了施宜生以全家性命为代价传递的信息之后,很悠然地说“天下并无事,庸人自扰之!修了燕京吗?修了开封吗?集结军队吗?都只是盖几所离宫而已,多了些护驾的军队罢了…”无心肝一至于此!
25日,金国御医祁宰因上疏谏南征,被完颜亮戮于市、全家灭族。
绍兴30年(1160)1月9日,吏部员外郎虞允文上奏“金完颜亮渝盟为南征之计,他日必分兵五路:蜀口、荆襄两路,宋军可以兵相持。淮东非用骑之地。完颜亮必以正兵出淮西、奇兵出海道,这两路最需为之备”(未完待续。。)
………………………………
战争准备篇
12日,施宜生等在镇江府渡江。16日,渡淮北归。
2月6日,正副大金吊祭使大怀忠、耨碗温都谨在慈宁殿向去世的韦太后行礼。由石琚朗读祭文。9日,叶义问、刘允升被任命为正副大金报谢使。除了去答谢金国前来吊祭之外,赵构也密令他们去调查完颜亮是否真的有南侵之意。
25日,赵构正式下诏。立赵匡胤的七世孙、赵德芳的后代、普安郡王赵瑗为皇子,赐名赵玮。27日,加封赵玮为宁国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建王。在这之前,赵构为堵住恩平郡王赵璩与其养母吴皇后的嘴,更为测试一下两个孩子的品性,使出了一招绝的:以宫女20人分赐赵瑗与赵璩。赵璩得到这10个宫女后左拥右抱,好不快活。赵瑗的老师史浩则警告赵瑗“这是皇帝借此考验你,千万不能胡来”过了几天,赵构果然将宫女全部召回检验。赐给赵瑗的10人都还是处女、赐给赵璩的10人已非完璧。就这样,赵瑗惊险的赢下了这最后一关…
这时,正巧不同意立赵瑗的韦太后去世、吴皇后已无话可说、张焘密奏建储、利州路提点刑狱使范如圭密封至和嘉佑年间的名臣奏章共36封(全是劝仁宗皇帝在宗室中选择立储的)献上…于是,建王赵玮就这样被定下了名分。
3月上旬,山东东路海州东海县的张旺、徐元等百姓聚众造反。完颜亮派徐文、张宏信率舟师900前往征讨“朕意不在一邑,欲试舟师耳”
12日,参知政事贺允中出使金国归来,上奏金国势必败盟,大宋宜为之备。
金国东海县民造反的人中有一个叫李秀的,他秘密联络南宋的淮南东路副总管宋肇,说自己希望南归。但现在正值敏感时期,南宋一方面感觉这是真的。另一方面又怀疑他会不会作为金国大军南下的前锋?于是17日,紧急任命江南诸路马步军副总管刘光辅改任淮南诸路副总管,驻兵楚州,以为之备。
刘光辅还没到任,李秀又派人秘密来见楚州代理知州徐宗偃请求支援。徐宗偃以恐生边衅为由拒绝。
27日,恩平郡王赵璩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置司绍兴府。但从现在开始,他被定性为皇侄…
4月6日,去年出使南宋的副使耶律翼被杖责一百、除名。正使施宜生被烹死。
因杨存中的建议,南宋朝廷决定在荆南府、江州创设两支军队。5月4日,刘琦被任命为荆南府驻答刂御前诸军都统制。8日。戚方被任命为江州驻答刂御前诸军都统制。
6月,徐文击败张旺、徐元,东海县的造反被平定。
7月5日,完颜亮下旨“东海县民为张旺等所诖误者,并释之”6日,张宏信因讨贼不力,逗留山东东路的莱州,与妓女鬼混,被杖责一百。
为了与南宋的这场战争。大金国内开始总动员。完颜亮下令在金国辖下的各族及诸路州县中籍丁充军,凡年20以上、50以下的都要从军。在这种力度下,集结起的军队达到了传说级,很多版本都没法确定到底有多少…
按完颜亮自己说。他南征军力是500万…
据完颜亮本人写的那首最著名的诗采信,是100万…
据宋史大家王曾瑜先生考证,此次南征完颜亮自将中军是17万、浙东水师7万、西蜀道,汉南道共7万人。合计31万大军…
就算只是31万吧,看一下这对当时的金国意味着什么:金国当时人口总户数是550万户、人口3600万左右。于是可得出:这次战争,金国约每100人养一个兵…
那怎么个养法呢?
首先是马。金军上阵一般是一人配两马三马,此时契丹大起义还没爆发,养马地很安全,又经绍兴和议的十余年休养,马的集结在原则上是没问题的。可实际运作却困难重重,竭尽全力连公务员的专用马都没收了,也只搜括到近60万匹。运输途中又损耗了1/10左右,这样等到临战前,部队的含马量远远达不到要求,最多只有八成…
还有粮。30万大军,按每人每天1斤的饭量算,每天就是30万斤。按宋时亩产量120斤左右,那就是每天要吃掉几千亩的产量。跟百年不遇的大蝗灾差不多了…
有人会说,粮食每天都要消耗,这些人哪怕不当兵一样得吃,所以这帐算错了?不!这里有个最根本区别!
金**队不是府兵制,不是平时种地、战时出征。他们平时是纯粹的农民,可养活自己,并向国家交税。可当了兵就是兵,开始了纯粹的消耗。一出一入之间,是国家成倍的负担!
以上还只是小投入,只是维持着军队的最基本存在条件,最大开销——武器还不在内。说到金军武器,它们是非常有特点的,某些方面做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极致。
他们的弓箭很简陋,甚至是原始。史籍中记载的最强弓不超过7斗,既不美丽,也不强劲,其式样可参考现沈阳故宫十王亭里陈列的清军弓箭,那简直像是土著用的…
7斗?岳飞的弓力是3石!这就可理解为什么在宋金两军对射时,女真人会溃不成军了。弓力不强,箭支也很少,女真骑兵上阵,通常携箭不超过100支,最多时约300支。这远远无法与后来的蒙古军队相比。可就算这样,乘以30万的庞大基数,其数量也极其惊人了“金方建宫于南京,又营中都,与四方所造军器材木,皆赋于民。箭翎一尺至千钱,村落间往往椎牛以供筋革,以至鸟、鹊、狗、彘。无不被害,境内骚然”
这是女真军队的短板,再看下它的强项:金军骑兵特点在一个“重”字。他们披58宋斤的重甲(约合今70斤)加上一顶只露出眼睛的头盔,及披在马身上的马甲,重量会超过100斤。这还只是普通的骑兵。如是全副武装的精兵的话,他们是“人马皆披甲。腰垂八棱棒一条或刀一口,枪长一丈二,弓矢在后,弓力不过七斗,箭支不满百”
这些东西林林总总,在当时都是专业作坊才能做出的高端产品,它们都是钱!而且是乘以30万基数的钱!
以上仍还只是标准配置,真正的特需工具还得另算。如攻城要云梯、鹅车;水军要海鳅、楼船;行军要帐篷;运粮要民夫等等…已消停了十多年的金国一下子极速运作起来,怎一难字了得!
8月,大金户部尚书梁球、兵部尚书萧德温在全国境内征发女真、契丹、奚3个部落的所有男丁。得兵24万,分为两军:强壮的称正军、老弱的称阿里善。而大金吏部侍郎高怀正等15人则带着银牌、以宣差签军使的名义,在除造兵器的中都路、修汴京的南都路之外的全国所有15路内,疯狂征发汉人、渤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