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粑逼氲暮幽稀⑸挛髦亟换顾喂
13日,金使乌陵思谋回国,王伦等随同护送。赵鼎对王伦千叮万嘱:金国提出彼此以黄河为界,但因杜充的原因,黄河已大改道成淮河了。你一定要坚持以未改道前的黄河为准,即当年靖康年间的议和标准。
本月,四川制置使胡世将到达潼川府路的遂宁府,之后又北上利州,去会见吴玠。
8月1日,金熙宗正式颁布改定后的大金国新官制。9月14日,改枢密院为行台尚书省。
9月,金国将李成从南京路的许州迁到河南东路的翼州、将郦琼从拱州迁到山东西路的博州。并将河南、陕西的金银全部北运。同时,折家军最后一代当家人折可求在大同府被完颜撒离喝毒死。因当时刘豫被废,完颜撒离喝曾密谋立折可求为第二个刘豫。现在大局已定,这些土地一定是要交还南宋的了。‘啼哭郎君’担心折可求心怀不满,便先下手为强毒死了他…
10月13日,为对抗越来越骄纵的完颜宗磐,金熙宗完颜亶决定将女真人的传统彻底升级!他将自己的叔叔完颜宗强、完颜宗敏和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所生的14子中除长子宗磐外,其余13人一口气全部封王。完颜宗磐还曾在金熙宗面前对太傅完颜宗干拔刀相向,被都点检萧仲恭呵止。16日,金熙宗下诏禁止亲王佩刀入宫。18日,金熙宗规定封国制度。20日,完颜亶封其八叔、与完颜宗磐一伙的完颜宗隽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陈王。
随着议和的突然发生、迅速提速,秦桧终于迎来了他的春天。之前长时间的隐忍到头了,从依附张浚到讨好赵鼎,他实在太低调了!机会终于在此时出现,他在北方的大靠山完颜昌终于掌握了话语权。此时不振作,更待何时?秦桧决心放开手脚,不再顾忌,就搏这一回!
可眼下却有好几大障碍:一个自然是皇帝赵构、第二个是以岳飞为代表的南宋军方、还有一个正是秦桧的顶头上司、帝国首相赵鼎!
其实赵鼎对议和是赞同的,不用开战就可收回河南旧都、太后、先帝陵寝等一大堆东西,有什么不好呢?可他一方面想收东西,一方面却想要面子,一方面还想着讨价还价。如上面说过的黄河改道不改道的问题…
秦桧特烦这种人,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你当什么好事都落在你一个人头上啊?去死吧!留着这个叽叽歪歪的首相早晚会坏了大事!
秦桧终于要出手了!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强力的权臣、操纵国家最久、掌控皇帝最成功、改变历史进程甚至民族性格的人,终于开始了他的罪恶之路!眼下踩住秦桧梦想之翼的人有两个,一是帝国首相赵鼎、二是皇帝赵构。
这是眼下南宋最有权势的两个人了,要怎样扳倒他们?(未完待续。。)
………………………………
秦桧暴走篇
秦桧是把他们区别对待:对首相是要扳倒、对皇帝则是诱惑。两方面要同时动手,精确掌握进度,才有成功的可能!审时度势,秦桧决定先斩去赵鼎的助力!
目前的四位宰执中,枢密副使王庶排在最末,崇尚气节,已被排除在外。次相秦桧位居第二,下面是排名第三的副相刘大中。关键就在这个人身上!他时刻与赵鼎同进退,要不是这样,在宋朝的制度下,哪怕是首相也很难说一不二。于是一切从刘大中开始!
纵观南北两宋官场,政治斗争不计其数,透过现象看本质,我认为秦桧达到了一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他之前,宋朝高官间的倾轧很有所谓的风度,就像欧洲贵族礼节中互相扔出白手套,就意味着决斗一样,宋朝宰执们互相交流时声音高一些,都被视为瑕疵…而有了瑕疵,就必须辞职!
这种情况到蔡京时被终结,蔡京之所以在官场洪流中升腾,是因他做事没底线,可以无耻、可以凶狠、可以借题发挥,把元祐党人碑的威力发挥到极致,敌手不死永不收手。可究其根本,他一来是拾人牙慧,在旧瓶老汤间做文章。二来他对皇帝没办法,只能、只敢去迎奉赵佶,终生不敢逾雷池半步…
而这一切,在秦桧的政治生涯中都被颠覆!秦桧信奉一原则——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是人就有弱点。控制了一个人的弱点,就等于控制了这个人,控制了所有人的弱点,就等于控制了所有人,进而控制了整个社会!什么?你说大仁则无惧、大智则无缺,总会有没弱点可抓的完人…真的没有弱点吗?呵呵,好,那就“莫须有”吧!
针对眼下。实在不必费心去抓刘大中的什么弱点,此人毛病已官场皆知,他不孝顺父亲!这简直让秦桧无语,一点技术含量都没嘛。找个御史弹劾他!就这么简单,刘大中被贬往外地,去当处州知州…
之后临安城里谣言四起,都是关于首相赵鼎的。说御史们开会决定只弹劾刘大中,不动赵鼎。当然这不是说赵首相过于完美,无可弹劾,而是给首相大人一面子…自己辞职会好看些。接着“赵丞相乞去矣”“赵丞相搬上船矣”…无数升级版的谣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赵鼎在后世评价里有名相一说。所谓名相,必然负才学、尚气节,是个倜傥不群的君子。在权力与风度间一定放弃前者,选择风度…
面对漫天飞舞、愈演愈烈的谣言,赵鼎觉得保持尊严的唯一办法就是辞职。21日,赵鼎罢相…秦桧、赵鼎两人,求名者得名,求利者得利,堪称各得其所…
赵鼎离京那天。两人的表现达到了各自极致。秦桧得便宜还卖乖,拉着王庶去送行。王庶满心悲凄,他清楚:随着赵鼎的离开,南宋连表面上的一点体面也得不到了。王庶说“公欲去。早为庶言”你倒是早点告诉我啊…
赵鼎满脸倨傲“去就在枢密,鼎岂敢与”秦桧是枢密使兼右相,这话就是当面指责秦桧搞小动作,阴谋害人!
秦桧像没听见一样。微笑着走上来送行。赵鼎理也不理,做了一个揖就转身登船。秦桧偏不放过他,在后面说“已得圣旨。为相公饯行,何不稍等”赵鼎大怒!只要设宴,必有大批官员作陪,这是要他加倍的难堪。他道“议论已不协,何留之有”接着喝斥船家开船,再不停留…秦桧笑呵呵地道“桧是好意”边笑边喝斥手下撤了宴席…
赵鼎走了,他的离开很有中国特色。在中国,从古到今、从官场到民间,都有一种很耐人寻味的现象,如总有人说:某某是个阴谋家、是个坏人!我离他远远的,让他尽情去坏吧…
说这话时,表情是激昂的、声音是激切的,仿佛自己姿态很高、境界很高,很有不与之同流合污,甚至不屑与之争斗的意思在里面…
到底是自傲、还是胆怯?为什么不争?为什么要躲开呢?难道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真理存在吗“当罪恶滋生时,助纣为虐和漠然置之,都是错的”
偏偏中国传播最广、最有影响力的两种思维方式——儒家、佛教,对坏人坏现象的处理方法就是不与之争。儒家的君子恪守“君子难进易退”“夫不争是为争,争是不争”等高深到能随意解释的教条。佛家更彻底,争?为什么要争?争斗是要开杀戒、犯嗔戒的…
这时赵鼎不争的结果就是秦桧独相!接着秦桧开始了对皇帝的诱惑:
秦桧说:面对议和,现在的大臣们首鼠两端,左右观望,当此千载一时之良机,再犹豫下去就会错过!为了大事,请求皇帝把任务只交给我一个人,不许任何大臣干预!
这是个冒险,赌的就是赵构这时的心理。眼看着议和的曙光照来,好日子在向他招手,而他已家破人亡、提心吊胆、颠沛流离了很多年,这时偏偏手下人或**裸反对,或阴奉阳违有私心,赵构会怎么想?他最盼望的会是什么?秦桧赌他定需要帮手,一不惜一切都要去议和的人!
历史证明秦桧眼光的犀利,赵构果然立刻做出决定“朕独委卿”他真的把议和权只交给了秦桧一个人!
但秦桧却立即反对了:您的信任让我感动且惶恐着,可这样快就做出决定是不成熟的。现在我请您静下心来仔细思考3天。如3天后您还是这样决定,那时我们才可开始实行…赵构同意了。
读史每到此处,都要为秦桧叫好。抛开善恶忠奸,单以才华论,此时的秦桧是天才的!他牢牢抓住了赵构的心理,一没安全感、不惜一切代价去讲和的人,怕的是什么?就是上当受骗、就是丧失他一直追逐而不可得的安全感!
3天后,两人再见面,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