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陈桥到崖山-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下了在英宗朝的最后一封谢表。那是对赵曙和韩琦的不满及jing告。他明确指出:之所以辞职,就是因官员倾轧、打击和报复己没限制,不仅是人身攻击,且危害了国家局势…

    这是个危险信号,在之前的北宋顶级官场一直都保持着平和含蓄的工作气氛。这或许会让大家觉得一潭死水,没激情、没意思。可往后对比,就会发现这种气氛的可贵。没争吵,问题就很少会激化,而一旦激化后,国家主要jing力就会用在内斗、争权、清洗、报复上。而国家也就完了!事实上,北宋就是这样灭亡的…

    8月3ri,开封城大暴雨,这场雨大到开天辟地以来从所未见。开封城的大街就像黄河、小巷就像汾水、渭水,整个开封城就像个寨门清晰、规划合理的水军大营。街道上漂满了无边无际的家什杂物、牲畜尸体,而最多的就是人的尸体。百万居民,能查出姓名的尸体就有1588具,其他的可想而知…在这场劫难中,赵曙仍是最耀眼最闪亮的那颗明星,做得比每一个人都出格。

    外面已不能用暴雨来形容了,那简直就是黄河在天上决口,然后浊浪排空,向地面倾泻而下。宋英宗不去找诺亚方舟,反而要正常上朝。当天他坐在崇政殿里等着,快中午了,文武百官只到了十几位。他很不满意,正准备发脾气,有人来报告:皇宫进水了,现在水位越来越高,您看怎么办?

    赵曙怒了,随口说出最常识的答案——开闸放水。把西华门打开,把水排出去!

    这命令真是太“英明”了!他也不想想:历朝历代所有皇didu会把皇宫建在本地区最高最好的地段,现在皇宫进水了,那皇宫外面呢?居然要“往外排水”?

    西华门打开的一瞬间,大水巨浪排空,奔涌而进。沿途把一长排侍卫营房冲垮,连士卒带马匹淹死了一大批。宋英宗创纪录了!他让北宋皇宫内部一次xing死了最多数量的人!空前绝后,除了金兵灭宋、靖康之难的那一次。

    这场灾难也有个好处,就是让赵曙这贱人害怕了,濮议之争是不是做的太过火了?8ri,宋英宗下罪己诏,求直言。

    知谏院司马光第一个响应,他列出了3点:1听信谗言,对太后不恭。2对两府弄权不查。3不听台谏善言。

    御史台方面,吕诲、吕大防2人出面。内容基本雷同,就不赘述了。

    但随着大雨的消退,赵曙又贱人了。罪己诏墨迹未干,他就使了些小手段,让对他说过话、挑过错的人统统消失不见。如前面提过的御史台老大贾黯,这是自己病死的。他手下御史台人员,派出3个出使大契丹,远远支开。知谏院这边,给司马光升官:司马光升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读,从今以后陪皇上谈天说地、增进学识。至于烦人的公务嘛?那太俗了,以后你就不要再管了。对于这安排,老混蛋接受了。(未完待续。。)
………………………………

濮议之争篇(下)

    这一系列动作做下来后,宋朝台谏官基本就没人了。仁宗朝,御史台方面大概经常保持在20人左右,后期减员也能有10多人,现在老大病死,没人接替,手下御史原有5人,除去出使辽国的3个,只存活下来2个。

    知谏院方面更惨,老大司马光走了,也没人接替,他手下原来只有1个官员,现在也被派去大契丹当了使者。堂堂大宋知谏院名存实亡。

    整个台谏部门,只剩下了3个人:吕诲、范纯仁、吕大防。

    这3个人以后都是威名赫赫的大佬,不过这时还只是官场上的小苍蝇。名义上是能弹劾宰相的言官,实际上没资历,说话都没分量…

    3个言官以吕诲为,10月17日上奏请求增加台谏官人数。于是19日,邵必被任命为知谏院老大。月底,彭思永被任命为御史台老大。

    12月9日,耶律仁先被耶律乙辛排挤出朝廷,去任幽州留守、改封晋王。

    本年底,吕诲再次抓到一机会:冬至日大朝会。他当众要求再次召集两府、两制大臣合议濮王名分。且他把矛头直接对准当朝相韩琦。吕诲把韩琦上位以来的所作所为总结了下,最后归纳成一对比“观韩琦之才,未如霍光、李德裕、丁谓、曹利用,而骄恣之色过之”

    上面列出的这4个人名,都是各朝代里废过皇帝、欺过后、迫害同僚、人神共愤的角色。韩琦的贡献远不如他们,讨厌的程却大大超过!吕诲建议罢免韩琦的相职位,贬出京城到外地当官!

    弹劾奏章交上去了,再次石沉大海…

    治平3年(1066)1月18日,辽道宗耶律洪基将祖父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大契丹国号再次改回大辽。

    吕诲、范纯仁、吕大防3位言官终于做出了一件动地的大事!他们联名弹劾全体宰执,把中书省里每一个大佬的错误都公开罗列出来:

    欧阳修“开邪议,妄引经据,以枉道悦人主。以近利负先帝,欲累濮王以不正之号,将陷陛下于过举之讥…政典之所不赦,人神之所共弃”

    韩琦“初不深虑,固欲饰非,傅会其辞。庇恶遂非,沮抑公议”

    至于曾公亮、赵概?他俩的罪名是不作为。总而言之,这批宰执人员是“豺狼当,奸邪在朝”应全体罢免!像欧阳修这样的恶更应扔进大狱,严重处理!

    面对这样的指责。谁也没法再沉默了。当年吕夷简,甚至丁谓,哪个得到过“豺狼”的封号?韩琦和欧阳修哪受得了?第一时间反击,和言官们掐成了一片…

    抛开大宋官场的吵架,探讨一终问题:臣们闹到了这种地步,除五宰执外,没任何人赞同赵允让的“皇考”身份,那为什么宋英宗赵曙还要这么固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呢?这不能用什么“为生父争名分”“讲孝道有什么不对”之类的废话来解释。赵曙这样的固执是别有原因的。那是他们父两代一直深埋心底,不敢对外人透一点口风,越埋越深、越深越痛的一段心事!

    赵允让、赵曙两父有一共同点,赵曙的人生经历我们都知道了。他因仁宗无。幼年时曾入宫,以皇身份教养。这在他心灵深处正成长阶段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我曾是皇位继承人!只要不出意外,以后这座花花世界锦绣的江山,就都是我的!他等到了。果然没意外,仁宗3个亲生儿都死了…可他父亲赵允让就没他这么幸运,赵允让其实是赵曙命运的翻版。两人在开始阶段竟如出一辙!

    赵允让在仁宗出生前,也曾以皇身份进入皇宫被当时的宋真宗赵恒寄养,只是千不该万不该,刘娥居然用一个宫女“狸猫换”给真宗皇帝生出了亲生儿!

    美梦落空,多大的打击!再到后来,这样的悲剧差点就在赵曙身上重演!当年的张贵妃一心给仁宗生出皇,怎会留着赵曙这祸胎在身边,把他给赶出来了!之后20多年漫长岁月里,赵允让父一直活在热切地期盼和巨大失落中…

    每一个皇的诞生都是他们的灾难、每一个皇的死去都成了他们的节日。历史没能记载下他们的具体表现,可赵曙被正式选为皇时的玩命拒绝和即位当天的逃跑加呆傻,就证明了他是多么的在意!

    当初我们迷惑他为什么认为当皇是种灾祸?即位当天的逃跑加呆傻?强烈的画外音表现赵曙心情:天哪,这是真的吗?真的死了?赵祯你终于死了?父亲您在天之灵看到了吗?我是皇帝了!我是皇帝了…就此流下了哈喇…

    再回想他在仁宗灵前狂呼疾走,来回乱蹿:赵祯你也有今天!有种你爬起来看看:我就在你面前,我是皇帝了耶!你能拿我怎么办?爸爸你多年的心愿终于完成了,你的对手、他还是死了!

    那根本就不是什么发病了精神失常,而是他乐了有点过于亢奋。类似于现在一穷光蛋突然中了500万超级彩票…

    明白了这种心灵动态,才能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为什么一皇家弟、礼仪廉耻天天挂在嘴边30年如一日的忠厚诚实的好孩,会变成了一彻头彻尾的贱人?

    此时,大宋官场吵成一片,局面眼看没法收拾时,突然间决定性一击到来,把“濮议之争”这英宗朝第一大事画上了句号。

    1月21日,皇后有旨:濮安懿王、谯周夫人王氏、襄国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可令皇帝称亲。濮安懿王称皇。王氏、韩氏、任氏并称后。

    晴天霹雳!谁能想到不久前还和皇帝闹到痛哭流渧的曹后居然会下这种命令!由她把赵允让提升到和自己死去丈夫同等的地位上?这不正常了!可无论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