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陈桥到崖山-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如何这口气都咽不下去。于是横眉冷对、冷嘲热讽就成了家常便饭。只是这次未免出格了点…

    据说那天西夏使者吴宗和宋朝的接伴使互相怎么看都不顺眼,吴宗强调他是西夏大使,宋朝这边言语不详,估计和“我看你就是一坨屎”差不多?于是你来我往,骂战升级,宋朝的这位突然间火冒三丈。来了句超级威武的宣言“当用一百万兵逐入贺兰巢穴”吴宗于是彻底被激怒了,怎么的?被俺们前任皇帝李元昊打成那样还不服?现在我们少年老成的谅祚皇帝上任了,就想不认帐了?

    吴宗回国把这些话原封不动转告给了李谅祚。李谅祚的反应是勃然大怒,无法抑制!更何况9月28日,大宋还专门写了份诏书给他:小屁孩,以后选使者注意点!不要没事找骂!

    而李谅祚终究是一国之君。他发火,事就小不了!当年秋天,夏毅宗李谅祚带人冲进了宋朝秦凤、泾原等州县,成绩是有的,除杀了些人、抢了点东西外。把宋朝的岁币、榷场又都丢了…

    回国想了想,李谅祚决定不能服软,现在已不光是丢面子的问题了,就连岁币和榷场这两个命根子也都没了。所以一句话:继续打!必须打明白!

    之后3年里,李谅祚小朋友一直没闲着,不管实际得利多少,他始终派人不停攻击宋朝边境。而在打仗之余,他也充分发挥了党项人祖传的无赖精神,边打边继续派人去宋朝访问。使者们不管会面临什么样待遇。一直都在两国边境线上跑来跑去…

    10月1日,辽道宗来到中京。7岁的天才儿子、梁王耶律浚随行。打猎,三箭三中。射10头鹿,年幼的耶律浚一下射获9头。性喜打猎的耶律洪基大喜。频频夸奖自己这个天才的儿子。只不过他没注意到:在他旁边,有一双阴冷的眼睛,始终在注视着这位大契丹有史以来最英气勃发、文武双全的天才少年…

    11月中旬,韩琦上书建议。为防止西夏入侵,要在陕西各路大批招募义勇。规模非常大,达到“三丁刺一”的程度。也就说:每3个成年男子,就要有1个在脸上刺字。陕西各路共刺勇156873人。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中书省在侵犯枢密院的职权。韩琦公然以中书省管理军事,摆明了是在玩火。更何况陕西是敏感地区,在那里刺义勇,是要闹出大事的!富弼很犹豫,他看不惯韩琦的跋扈、却也不想就此弄得不可收拾。关键时刻,还是司马光站了出来。

    司马光一口气连上6道奏章,其中还有一份直送中书省。提醒韩琦和赵曙:国家自从西北开战以来,民生凋敝,加上近年来水旱灾难没完没了,突然间再三丁刺一,小心弄出民变!西夏再乘虚而入,就没法收拾了…

    司马光的呼声一样的被忽略,韩琦要的就是重新树立威严。什么叫一言堂?就是除我以外,不许任何人说话!

    不过他这次错了,司马光不是富弼,富弼可说是北宋老一辈深有君子风范的大臣中的最后遗类。在他以后,再没人有那种谦谦之风、雍容大度,每一个大臣都以吵架争斗为快乐。宋朝的党争是与明朝的党争并列成为所有君主的噩梦的。而老混蛋司马光就是开山鼻祖!

    他直接来到中书省政事堂,公开质问首相:韩相公,请问西北方面是帝国正规军最强的地方,战争也证明了绝对够用,那为什么还要突然刺勇?

    韩琦答“兵法云‘贵先声后实’我们突然间增兵20万,西夏肯定会被震住”韩相公满心认为:这样就足以打发眼前这从没上过战场的书生了。谁让自己是文臣里的武将呢?

    非常可惜,老混蛋辩才无碍,只有不久后那位天地神佛都不放在眼里的伟人相公出场时,才能让他吃憋。韩琦则根本不是对手。老混蛋冷笑:请问兵法为什么要用先声?那是因没实力,必须虚张声势。只能欺骗一时!现在你增兵20万,一时之间是能把对手唬住。可用不了10天,西夏人就会知道真相,那时他们还怕什么?真要打过来,拿什么抵挡?就用你的20万刺勇?

    韩琦哑口无言,沉默了好一会,悻悻地说:现在告示己贴出去了,以后再不让百姓们充军边防也就是了…话说到这份上,基本等于投降。为了俺的首相面子,这次无论如何也得做下去,保证以后不玩总行了吧?

    司马光的回答是不行!冷冰冰的回答:你这话,我不敢相信!

    韩琦一脸地正义:我在此,你尽管相信!

    司马光直视着他:非但我不敢相信,恐怕相公自己也不那么自信吧?

    韩琦终于大怒:你何以这样藐视我?

    司马光说:你长在此位,当然可以做到。可你总有走的那天。别人作首相,看到你的先例,你敢保证他们不会原样照搬吗?

    至此韩琦终于理屈词穷,司马光句句都说在点子上,根本就不给他躲闪回避的机会。众目睽睽,不过韩琦还是有办法让司马光的努力变成零!

    他作愤怒状拂袖而去,尽管丢了面子、尽管没道理,可我就是不听你的!你奈我何?陕西刺义勇的事还是照办不误。把大批百姓扔上边关,送到西夏人刀枪之下冒险!

    这种行为我们能说什么呢?只能送给韩琦4个字——政治流氓。

    18日,桂州知州陆铣上奏交趾国使者入觐大宋。宋英宗于是向侍臣询问交趾国的历史。辅臣告诉他:交趾在隋唐之前一直是汉族人的疆土,唐末五代大乱,一叫曲成美的当地土豪才从当时的南汉国王刘龑手中独立出来。之后经历吴氏王朝、丁氏王朝几十年,在太宗时期,丁氏王朝的大将黎桓自立为王,当时赵普、卢多逊斗法,赵普的妹夫侯仁宝为能重回朝中,不惜将我大宋绑上战车,去讨伐交趾,损兵折将。但黎桓也奉我大宋正朔,称黎氏王朝。真宗皇帝继位后,黎朝大将李公蕴又杀了黎朝君主,自立为帝。是为李朝太祖。其子太宗李德政就是当年侬智高造反时,余靖要联络的人。现在是李德政之子圣宗李日尊在位。交趾之地多瘴气,虽得其地亦不能守。故当年潘美灭南汉之后停下脚步、太宗皇帝也只是要黎桓奉我大宋正朔、真宗皇帝也只是要李公蕴受我大宋册封而已。今只宜让陆铣怀柔对方。(未完待续。。)
………………………………

赵曙胡闹篇

    事实证明:陆铣的怀柔功夫做的很好。因史书记载“交趾大恐,因遣使朝贡,辞礼滋益恭”

    接下来要说的是已变得随心所欲、朝野上下再也没人能阻止他的赵曙先生开始做的一些非常绝妙的事:

    他就像玩一样,拿国家顶级官衔都当玩具。翰林学士王畴,官做到这位置,文采是不必说了,王畴难得的是口才也非常棒。某天晚上,他和赵曙偶然闲聊了起来,没想到聊的是非常投机。

    赵曙很高兴,没几天的12月15日突然任命王畴做枢密副使。一般来说,翰林学士是两制官,从两制进两府,很合乎逻辑,没问题…但具体到王畴身上,问题就很大。

    宋朝有规矩,无论谁出任两府宰执,必须得有在外地做省长以上领导的经历。一来这会让宰执人选有**处理事务经验。二来是防止那些总赖在京城里享福,资格熬到一定程度的官场老油条们混进最高权力机构。

    而这位王翰林就正是地道的官场老油条,从登科后一直35年没离开过开封城,在人间天堂里过日子,哪知为政的艰难、百姓的苦楚?

    眼看着出错,好在当天值班写诏书的知制诰钱公辅是明白人,知制诰是两制官,有权力“封还词头”词头,是未生效的皇帝任命,只有两制官动笔按词头写成正规诏书后,任命才会生效。而两制官一旦觉得这任命不妥,他有权把词头封还,拒写诏书,终止任命程序!这是宋朝政府一非常开明、也非常英明的政策。为的就是制约皇权,防止滥用。具体来说,就是防止赵曙这样的二杆子行为。不过二杆子之所是二杆子,其原因就是有个少根弦的脑袋。

    赵曙居然抓狂了!他也不想想在他之前100多年间被封还的词头不计其数,从根本上讲这是两制官在认真工作。对他这皇帝负责。可他的认为却是:这是他亲政以来第一次任命两府官员,就被驳回了,实在没面子!

    16日,他命令把钱公辅贬官,知制诰不要做了,到滁州去当团练副使。不料这词头发下去,又被另一位知制诰祖无择给封还了。这惩罚太重,根本不合规矩!

    赵曙快气疯了,他感觉自己严重地被大臣们鄙视了。为挽回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