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陈桥到崖山-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滕宗谅、张亢都手脚不干净,他们得用各种手段弄到钱,再把钱给部下们发下去。这样才能调动起那些只认钱而没太多觉悟的大宋兵将们!实例请参考张亢是怎样成功的及刘平是怎样失败的:战场上的宋军都能挤到主将身边要赏钱!

    看到这,你就应知道御史台的人、贾昌朝们是怎样的卑劣了,这完全是瞒心昧己,揣着明白说糊涂。还没卸磨就想杀驴。战争警报还没完全解除呢,就想着怎样祸害自己人!

    梁坚在河东路转了一圈,把张亢的“罪证”也收集好了,这才回开封。任务圆满完成,第一步就要搞臭你们的党魁,让皇帝陛下看清楚,所谓的君子都做了些什么。

    官方记录里仁宗皇帝大怒,关键是他心疼。死的人越多,他就越难过。而同时大宋朝国库都空了,皇帝私房钱、内库也被掏出来当军费。勒紧裤腰带供养你们这些大兵,可你们竟敢拿俺的钱中饱私囊!愤怒中的皇帝脑子急速运转,好多年前的事突然间变得清晰:滕宗谅?很熟嘛!当年俺只是和宫里的妹妹们多亲近几次,这人就曾上书“陛下日居深宫,流连荒宴,临朝多羸形倦色,决事如不挂圣怀”把朕说成一纵欲过度、头脑发晕的小色鬼。

    越想越怒,来人!派人继续去西北清查,把滕宗谅的问题仔细研究。当作典型来处理!不过真是悲哀,他命令刚下,御史台里也意气勃发,正想大干一场。结果梁坚先生突然间挂了…这位把贪污分子滕宗谅、张亢挖出来的大检查官不知怎么搞的,是兴奋过度?劳累过度?还是办了缺德事自知有愧?就不知道了,反正迅速病倒、迅速病死,彻底重新做人去了。

    不过御史台里的人个个都是意志坚强的好同志。死个把人算什么?马上就有人站了出来,接替梁坚办公。他们扑向了西北,向滕宗谅要他上任以来所有花销的账本。老实交出来!

    滕宗谅反应很绝:账本?嗯,这东西可以有、应该有、好像有,最近放哪来着?哦!找到了,各位御史请看,这堆灰里都是…

    他一把火都给烧了!当场毁灭证据,还有比这更嚣张的挑衅吗?

    不过御史台的人也没生气,很安静地收拾纸灰,返回京城,向皇帝报案才是最重要的。这回成绩真是更大啊!

    现在分析滕宗谅为什么要这样做?疯了?不!从这件事上就更能看出御史台的人是不是“人”滕宗谅悲愤到了极点,老子玩命打仗,你们在后方享清福,现在平安了,居然为几个小钱来给我穿小鞋!你们的工资和恩荫,哪点不比我这几万贯多?

    一怒之下,烧了账本,我没法说清,那就不说了!随你们怎么办!其实御史台方面也心知肚明,所以他们无动于衷。

    案子回到开封,范仲淹坐不住了,他以身家性命担保:滕宗谅、张亢从没贪污过公款,他们花钱时,每一个士兵都看着,钱都花在阳光底下,没揣进自己腰包!皇帝静静地听着,他在想什么,没人看得出来…

    另一边,御史台老大王拱辰冷笑:证据确凿,滕、张二人不是贪是什么?尤其是态度恶劣,账本都敢烧。长此以往,国法何在?如人人效仿,我们御史台还怎么工作?陛下您如不依法办事,我从今天起就不上班了!

    仁宗还在考虑,钱在大宋君主的眼睛里,一般跟粪土差不多。从赵匡胤开始就随便往外扔、主动往外扔,唯恐臣子们不要。这区区几万贯算根毛?但他一直在沉思…这期间,范仲淹、王拱辰掐得你死我活,带动着君子党和御史台两大系统也水深火热。

    庆历4年(1044)1月8日,仁宗皇帝的思考终于有结果了:滕宗谅贬虢州。张亢从并代副都部署降为并代钤辖。

    12日,赵光义第八子、仁宗的八皇叔、民间故事八贤王的原型之一赵元俨去世。

    此时在广西蛮区发生了一场叛乱。区希范、区正辞叔侄推白崖山蛮酋蒙赶为帝。13日,以500叛兵攻陷环州。2月10日,消息传进开封,给新政君子们兜头浇了一盆冷水。还党争什么?快派人平叛吧!15日,王昭明被派往宜州平叛。

    但朝廷党争却不会因一场小小叛乱而停止。王拱辰真的给自己放了大假,不来上班了“滕宗谅贪污证据确凿,性质恶劣,只降一级,不能服众。必须再降。不然我就辞职”在他带动下,整个御史台都沸腾了,那形势比当年郭皇后被废时都热烈,吕夷简都没享受到整个御史台的弹劾。于是滕宗谅被再次降职,贬到了岳州(即巴陵郡)那是个好地方,濒临洞庭湖,有座历史名楼在等着他重修…

    御史台胜利了?可马上,王拱辰率御史台所有人员迅速后退:大家马上撤!小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君子党内部突然火并,其凶狠程度,让御史台的人自愧不如。看人家。就是在边疆混出来的,直接操家伙上,是军队出动耶――

    这次君子党的内讧很复杂。事情起源于要修一座城,名叫水洛城。有人要修:陕西四路都部署郑戬。具体修城人:刘沪、董士廉。有人反对修:尹洙。

    前面说过,宋朝对西夏的一大武器就是寨堡政策。不断地修城、建堡,把防线逐渐前移,直到把西夏国土一点点吃掉。这在后来被证明是非常管用的,西夏无数国土就这样都被宋朝给吞掉了!

    那么水洛城的修建,该是好事喽?可为什么会让“君子们”内讧呢?里面大有文章。要从内外两方面来剖析。先说外:这涉及到水洛城的位置。水洛城在泾原路。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都在这里发生。这些地名,相信大家应很熟了。让我从北到南列出这些地名:定川寨、三川寨、镇戎军、羊牧隆城、好水川、笼竿城、首府渭州城…那么水洛城在哪呢?让人无语的是,水洛城在笼竿城南方将近50公里,还在渭州城的东南!是大后方的大后方!你有什么非修不可的必要呢?

    就为这么个可修可不修的城。君子党内部就掐得你死我活,甚至都出动了军队,到底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内”部原因即君子大佬们的关系说起了。

    郑戬要修,因他是范仲淹的真正嫡系。他们是连襟。都娶了宋朝大名士李昌龄女儿为妻。在脾气上也很像。而修城,这正是范仲淹的终极战略,他就是要用这招把李元昊拖死。格言是宁可把汗水滴到建筑工地上。也绝不流在和西夏人野外打群架上!

    尹洙反对,因他是韩琦的嫡系。在好水川之战前,他还曾为韩琦去游说范仲淹。他和韩琦的共同理想就是消灭西夏人有生力量,多杀几个,自然没了威胁,何必修那么多小寨子?何况修一处,就要守一处,兵力越来越分散,西夏人再来个个击破,我们会死得更难看!

    综上所述,各有各的理。怎么分出对错?好水川?主战的韩琦是失败了的。但他也有话说,直到这时,范仲淹都没和李元昊正面对碰过,怎就能肯定他那一套是对的?

    永不服输的韩琦!仔细分析,就会找出他身上那个关键点:简单!就一个字“权”君子党内部,就像后来的太平天国一样,一直都没能分出到底谁是老大、谁是老二!杨秀清始终功高盖主,在宗教和军事上是当仁不让的第一领导,自然没法臣服。韩琦也是。无论官位还是自信上,都不在范仲淹之下,他为什么要服低做小?只因您道德高深、一把胡子?开玩笑!

    按说这也是范仲淹自做孽不可活。你好好的最高领袖不当,定川寨大败后,皇帝都让你总领西北了,你非得拉着韩琦一起升官,平空生出一平级干部来,你知不知道有时谦虚能害死人啊?

    现在知道也晚了!韩琦这位“君子”(嗯,他也是新政人物,算个君子吧)在内部斗争刚开始时就用上了小人手段。

    他没用上书讲理这样的老套子,而是给皇帝提了个醒:陛下,眼下西北和平了,不再打仗了,战时的一些措施还有必要留着吗?如四路都部署,要撤赶快撤,不然时间长了就成了惯例,那可真成超级节度使了。仁宗立即明白过来:爱卿说得好,这是根本国策,撤!

    于是21日,陕西四路都部署撤消,郑戬被派往永兴军。水洛城的事他再管不上了。决策权到了渭州知州尹洙手里。

    这些小动作瞒不了范仲淹,他也在积极想办法。但办法注定了不多。谁让他是光明正大的呢,所以就只剩下上书说事一条路。经他几次努力,皇帝终于在3月12日派鱼周询、周惟德去西北实地考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