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企业具备所有企业崛起的共同特点,良好的管理和不断的科技投入。
良好的管理不仅体现在公司的行政体系,更体现在在农产品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控制,保证最后消费者手中的产品是不仅是合格的、安全的,更是优质的,这也是塑造品牌的第一要素。秦国的食品加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首先还是从管理做起,从公司刚刚开始创建就应该定下的基调。食品加工不同于其他,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除了在原料上进行严格质量保证外,在农产品加工环节的严格监控才能始终保证产品质量,才能塑造品牌形象,才能产生更多的附加值,才能创造更多的利润。
国外一般的食品加工按照产品种类的不同在生产过程中进行5—10道质量检测程序,秦国的食品安全法中为食品监控设定的程序是国外的两倍,并且监控的方法上也采用目前最先进的质量监控体系,虽然这种质量监控体系是秦孝泉根据后世的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修改设计的。秦国的这套认证体系是任何发达国家的认证体系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质量监控体系不是作给别人看的,是自己用来监控产品质量的,是为了最优先保证国内居民食品安全的。好的食品监控体系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所谓道德、行规的约束标准,在秦国的企业中不需要道德楷模,每个企业只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审批执行就可以了,这也是一种比靠个人道德进行质量控制更加有效也更加负责任的体现。
而对食品生产过程中进行不断的科技投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能提高生产效率。美国是个人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其科技的投入是相当高的,几乎所有的农业生产项目都实现了机械化,秦国也需要如此。
国营农场在秦国农业中占据重要的一部分,国营农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80%以上,但在某些特殊的产品中,其占据重要的地位。天然橡胶面积约占全国天然橡胶总面积的80%,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在供应城市的牛奶和出口的大豆中,由它提供的占90%以上。相对于一般以家庭为单位的耕作方式,国营农场的耕作面积更为集中,机械化基础也更好。
秦国的铁路工程、桥梁工程、水库工程机公路工程的进一步建设,使得秦国大量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减少,这就给了农场大规模使用机械提供了条件,也给各个农场的合并提供了条件。
具体的做法是,国营农场或其他农场和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农民签订合同。农民出让土地经营权,农业公司负责种植、管理、销售,最后的销售收入除去成本后,双方按比例分成。虽然这部分分成相对于自我经营种植少很多,但这部分收入完完全全不用浪费任何的时间和精力,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年的大多数时间都可以外出打工。要么就近进入工厂,要么跟随这全国公共建设的大军,而那些稍微有点商业头脑的人也可以进行个体的工商经营,加上农产品产量提高的因素,因此总收入算下来,比原来单纯依靠耕地的生产方式大为提高。
因为实现了现代化管理,整个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仅1800人,而从事粮食种植劳动力仅仅1000人。养猪厂、面粉厂、还有蔬菜加工厂、食品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仅是乡里基本配备。全镇生产的粮食除了缴纳必要的税收和满足全镇的需求之外,其余的全部用来深加工。面粉可以加工成面条、面包、各种糕点、麦片之类,玉米可以用来养猪。所有的秸秆、动物排泄物经过沼气厂处理,生产的沼气除了供应全乡的使用外,还可以进行商业买卖,而沼渣又是绿色粮食、蔬菜生产的必要肥料。而生猪除了生产新鲜猪肉之外,也可以进行深度加工,肉可以加工香肠、火腿、火腿肠等,皮毛被其他公司收购,猪下水是加工独具特色食品—芝泮烧肉的必要原料。
当然,不仅农场,所有的食品加工企业都进行了现代化的科技投入,不仅机器设备最好,一些秘方也进行了合理化优化,从业人员也进行了严格的从业培训,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品牌塑造。
拉长产业链是增加全民收入的不二手段,因为产业链越长,也就意味着从事此类行业的人越多,更多的人的劳动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价值。
而增加农牧民的收入,除了要使用优良品种外,还需要有合理的管理方法。单以每亩耕地创造的价值来看,秦国的产值是远远超过美国的,但从每个农民的平均收入来看,秦国农民的收入就膛乎其后了。
秦晓泉要做的是提高每户牧个牧民的专业技术水准。虽然华人的放牧历史长达几千年,但时间长并不代表有先进的技术。孔子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每个牧民在成产过程中,更多是要凭借脑力,而不是凭借单纯的体力,才能实现较高的生产效率,才能实现较高的收入。在欧美国家,在其全面的高手平教育背景下,几乎每一个从事农业或者说畜牧业的人在某种程度上算得上是一个专家,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收到过良好的教育,对专业内的知识都十分熟悉。秦国的农业和西方在整体的差距就是如此,
………………………………
第135章欧战结束
欧战爆发的背景非常复杂,这里面既有德国与法国的领土矛盾,也有以德国为首的新兴帝国对以德国为首的老牌帝国规则的挑战。萨拉热窝暗杀事件的发生成功的点燃了欧洲这个火药桶,对于萨拉热窝暗杀事件的发生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是何势力所为。官方的公布是因为一个学生对斐迪南大公的不满,但是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历史的真相如同被一层面纱遮盖,让我们无法探究它的真实面目。不过李睿有自己的评判标准,那就是谁获得了最大的利益,谁就是最大的嫌疑犯。
从1914年7月28日战争爆发以来,参与这场战争的国家是越来越多,欧战迅速波及到了欧洲所有的国家。战争的事态是越来越大,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控制。从欧洲大陆蔓延到非洲大陆及中东地区。在事态失去控制之后,所有的参战国只能孤独一直抱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赢得这场战争,让自己成为胜利的一方。他们无法想象的到失败后自己的国家将会面临什么结局。
不管是步枪、机枪,还是火炮。这些武器都是欧洲各参战国最主要的军事装备。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战斗最惨烈的一次战争,人员的伤亡率比以往任何战争都要大的多,这是所有参战国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欧洲的这场战争已经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战斗了,而是一场火器与火器之间的战斗,也是一场综合国力的较量。欧战的这场战斗既有人员素质的较量、武器性能的较量、物质运输能力的较量、国家生产能力的较量,也有陆军、海军、空军三军协同作战能力的较量。
1918年对于德国人来说,是最为艰难的一年,西线的德军在做最后的挣扎,其他战线上的军队在节节败退,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因为自从美国参战以后,同盟国有了美国充足的物质之后,上百万同盟国的士兵和无数的战争物资走上了法国大陆,德国人由进攻的一方变成了防守的一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战胜的希望是越来越渺茫。
进攻法国巴黎的西线部队,在成功的把军队推进到距离法国巴黎37公里时,德国军队已经是伤亡惨重,武器弹药的补给也大大的下降。德国的军队不仅无力向前推进,而且正在承受着越来越强烈的反击。1918年7月15日,德国发动了第五次巴黎攻势,在投入了50多个师,2000多门火炮,近千架飞机、飞艇,上百辆坦克,企图将德军在亚眠与马恩河的突出点连接起来,以集中全部兵力进攻法国巴黎。但是在损失了15个师之后,一无所获,德军的有生兵力也消耗殆尽。只能后撤,从此只能做消极的防御。
除了西线失利之外,同盟国的军队在马其顿、土耳其和意大利方面都陷入了被动,腾出手来的英军在这几条战线上很快就收复了失地,并且成功的逼迫土耳其退出了战争。
在海上,随着护航制度的施行和美国提供的大量护航船只的加入,使得德国潜艇面对大型有护航的船队无从下口;而在协约国的舰艇大部分装上了无线通信系统和水声探测装置之后,德国潜艇就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从一个猎杀者逐渐变成了被猎杀者。
到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