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技师-第9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爷!”于志宁激动得脸红脖子粗,便要争辩,李牧打断他,问道:“不着急瞪眼睛,我来问你,内务府是陛下的内务府,还是太子的内务府?”

    “自然是陛下的!”于志宁说完,又争辩道:“但是陛下现在交给太子管理——”

    “错!”李牧盯住于志宁,道:“陛下可从未说过交给太子管理,交给太子是没错,但是让太子学,而不是指手画脚!”

    李牧哼声道:“内务府十局,哪一个是吃白饭的?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局,都是独当一面。每一个局的局长,处长,都是大唐技校出来的一等一的人才,都是老子的门生,我亲自教出来,学了我的本事的!没有一身本事,能干的了内务府的事情?尔等想插手内务府,先看看自己的斤两!”

    “再说,他们现在的职务,都是陛下金口玉言封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能力,是得到陛下认可的。是陛下让他们,在内务府担任现在的官职。尔等凭什么插手?太子现在还是太子,还没登基呢,你们就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未免过于心急了吧!”

    “我们没有!”

    “没有你干的什么事儿?”论吵架,李牧还从没怕过谁,他指着于志宁,道:“陛下让太子到内务府,是赐予权柄么?非也!储君需要的是能力,之前太子便化名李鱼,在内务府的城管局历练。陛下是看到了效果,便想让太子在内务府挂个名,实则是在其他九个局也都历练一番,增长见闻。不然你觉得是什么?内务府哪个职司,是随随便便就能上手的?太子统管内务府?他还嫩点儿!”

    于志宁急了,道:“李牧,你枉为人臣,怎敢如此辱骂储君?”

    李承乾忙道:“大哥说我应当,他说得。”

    “太子,此人无人臣之礼!我要与他理论!”

    李牧嗤笑道:“我没人臣之礼?在场都是见证,到了陛下面前我也敢说,早在去年,陛下就说过,要请我做太子的老师,我没有答应是因为,我与太子平辈,太子是储君,我若当他的老师,他向我行礼,多有不妥,但太子若想学什么,只要我会,我都可以教他。这事儿是当着陛下的面说的,我没有人臣之礼?”

    “反倒是你,太子都亲口说了,我说他说得,你还反驳太子,咱俩谁没人臣之礼?”

    “我、我……”于志宁被驳斥得哑口无言,跪在李承乾的面前,急道:“太子,臣没有他说的那个意思,臣——”

    李承乾也不是一点儿也不懂事,他也知道于志宁是为了自己好,想为自己在内务府多争取一点利益。可是面对李牧,他便是有这个心思,也毫无办法啊。内务府是李牧一手带出来的,也是他提议,才交到自己手里的。现在他若说一句不给自己了,也许这事儿就黄了,他是一点儿也没辙。

    “你起来吧,听大哥怎么说。”

    于志宁起身,不敢跟李牧再搭话,退后到了李承乾身后。

    有道是打一棍子给个甜枣吃,见他也老实了,李牧也不能把事情做绝。

    “内务府的每一个局,都有自己的规矩和章程。用的人,也必须得是合格的才行。除了城管局外,其他九局所用之人,必得是大唐技校成绩优秀的毕业生才行,达不到大唐技校的毕业标准,任谁也插不进内务府去,内务府不缺指手画脚之人。今儿我把话放在这里,你们要是不服,可以去陛下那儿弹劾我,看看老子在乎不在乎。”

    “你们东宫的属官,想插手内务府的事情,可以!到大唐技校考试去,按考试成绩,给你们分派到各局。局长的位置是陛下钦定的,没你们的份儿,想也别想。往后在内务府,按规矩行事,谁要是不该说的乱说,有事儿没事儿就指手画脚,仗着自己东宫的出身肆意妄为,丑话说在前头,小心自己的脑袋!”

    说完,李牧又补了一句,道:“就算是太子,也不能例外。内务府十局,便如同十门课,如今城管局算是毕业了,其他的九局,太子要一一的考试,一一的实习,等到什么时候,十局的事务太子都精通了,内务府才算是真正交到了太子手上!”

    李承乾听到这话,顿觉两眼发黑,喃喃道:“大哥,你说的是真的么,这得多久啊——”

    “多久也不嫌久,一年不成五年,五年不成十年。陛下春秋鼎盛,有的是时间给你学!”说罢,李牧钻回车里,声音传出来:“都给老子让开,谁再敢拦着老子的车,不管是什么缘由,直接剁碎了喂狗!”


………………………………

第762章 都是为了孩子

    工匠坊发生的事情,很快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李世民只是笑笑,没有任何表示。高公公和袁天罡二人,吃不准李世民是什么心思,不敢添油加醋,这件事便就这么过去了。(十分钟后刷新)

    两日后,旨下中书省。因弘文馆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敕令归国子监生例考试,一视同仁。弘文馆教习增减之后,专司负责各国留学长安诸生。藏书移置崇文馆,崇文馆教习,兼弘文馆,国子监教习。

    旨意下达,众皆哗然。

    这道旨意,等同于是废止了如今的弘文馆,让弘文馆从一个‘贵族学校’变成了一个‘留学生大学’,初衷都改变了。原本的学生,到了国子监去读书。按后世的理解,就是原本在重点大学读的好好的,给撵到了普通大学一样。

    学生家长自然不干,旨下当日,便有十余道奏折呈上,都是引经据典,劝诫李世民不要这样做的。但是这些奏章,通通都被驳回了。驳回的理由只有一张‘成绩单’,乃是弘文馆的一次策论考试,一共六十余名学生,四十多篇狗屁不通的文章,实实在在地印证了旨意上那句‘弘文馆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不是朕不给面子,实在是你们家的孩子太垃圾,留在弘文馆,是浪费教学资源。

    反对的声音,渐渐平息。紧接着又一道旨意,让整个朝堂都沸腾了起来。

    兵部暂设‘讲武堂’,为兵者研究武学之所。初期招募学员六十名,设甲乙丙三个班。就这么几句话,多余的解释一句也没有,毕业了之后,如何安置也没说。就这么一个‘三无产品’,却一下子引爆了整座长安城。

    在旨意下达之前,长安城中便有消息。说洛阳侯李牧,又捣鼓出一个新点子。想要撺掇陛下,设置一个新学校。这个学校的架构,仿照逍遥谷中的大唐技校,但实则是一所军事学校,旨在培养出大唐下一代军事人才。

    消息传出的时候,很多人不以为然。大唐以武力国,就算是文官,如长孙无忌、房玄龄这些人,最初也都是在军队里头做参军的。哪个不知道,真正的将帅,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设学校培养将军这样的事情,类似纸上谈兵,不一定会有实际效用。

    现在看到旨意,他们显然低估了李牧在皇帝心中的位置。李牧说的话,陛下竟是言听计从。但也有人暗搓搓的想,陛下多抠门一人啊,设学府这么花钱的事情,陛下能答应的主要原因,还得是在这钱是李牧出的前提下。有人出钱,当然是不花白不花。至于李牧的钱从哪儿来,没人想过这个问题,好像从李牧展露头角开始,他的钱就像是源源不断一般,什么时候听过他缺钱花?有过这种时候么?

    虽然对这‘讲武堂’的前景不看好,但并不妨碍他们的热情。因为据可靠消息,这讲武堂虽说是打着‘兵者研究武学之所’的幌子,实际上却是‘陪太子读书’的地方。就如同崇文馆一样,太子在崇文馆读书,陪太子读书的人,无一不是三品以上重臣之子,为何要这样?一来以示恩宠,二来也是想给太子培养一个班底。对皇帝来说,自己的重臣是可以信赖的,他们的儿子,自然也可以信赖,如此也可避免发生太子夺权的事情。

    但崇文馆陪读,要求太过苛刻。三品以上官员嫡长子这一项,便删减掉了大部分的人,而且也不能是光有这个身份就可以,你还得是‘学霸’才行,不然若是游手好闲之辈接近了太子,把太子带坏了,这个责任谁来负?

    因为这些限制,导致了能入崇文馆的学子,多是文官的孩子。很多陪李世民打天下的武将,如程咬金之流,他家那六个铁憨憨,这辈子是没进崇文馆读书的机会了。

    现在有了‘讲武堂’,情况就不一样了。它给武将们一个机会,我家的儿子读书不行,但打仗可以。不要忘了,古语有云,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