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人闲着没事,总是爱逛逛街的,唐时社会风气开放,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女人逛街是很正常的事情。
白巧巧在马邑时,帮家里卖酒,进料,也总在外面打交道,不喜欢憋在家里。正好胭脂用得差不多了,就让马夫备车,带着李知恩一起出门买胭脂。白巧巧知道李知恩的心思重,昨天李牧的样子把她给吓着了,打算买盒胭脂给她,安慰一下。却没有想到很正常的一次出门,却引来了一场风波。
长安城有东西两市,两市都是市场,但却大为不同。西市龙蛇混杂,卖的东西也杂,有牲畜有奴隶,有布匹有粮茶,就像后世的大市场,基本上人们想得到,用得着的,这里都有卖的,价格还很合理。而东市则不同,这里开的买卖都是普通百姓买不起的,如香料,珠宝,丝绸,文墨等等,就算卖的东西跟西市一样,价格也高很多,如后世的品牌店,档次不一样。
依白巧巧的性格,她是喜欢去西市的。但自从李牧定下规矩,出门必须带随从之后,去西市买东西就不太方便了。西市人流密集,车辆不便,而且带着这么多随从,也特别的显眼。而到了东市,马车随从都很常见,不显得突兀。上次孙氏带白巧巧去东市买过一回东西,其中就有胭脂水粉,白巧巧用着觉得很好,所以今日便打算再去买一回。
店铺为‘馥春阁’,在长安开了好些年了。前朝的时候,就有这家店,算是一个老字号,在长安城小有名气。掌柜姓王,已经传了三代。但鲜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个店铺其实是博陵崔氏的产业,博陵崔氏乃是千年门阀,触角遍布中原各地,馥春阁不过是其中一个罢了。这馥春阁的掌柜,祖上就是崔家的家奴,因为立了功,提拔成了馥春阁的掌柜。每年的利润,大部分都是要上缴给崔家的。
王掌柜本来安安稳稳的做着生意,虽然大部分利润都要上缴,但他也很知足。毕竟衣食无忧,有崔家这棵大树撑着,也没人敢欺负,日子过得还算顺心顺意。但自从崔家的大公子崔玉言来到长安,平静的生活就没有了。这崔公子也不知怎么回事,半点不像是崔家子弟,倒像是街头泼皮无赖,知道馥春阁是崔家的产业后,三天两头来打秋风。
初时还好,只是带着女眷来白拿脂粉,后来变本加厉,竟开始要钱,王掌柜不敢得罪他,只好咬牙给了。三贯五贯,八贯十贯,越来越多。近半年每个月少于十五贯钱,休想买来安生。
今天又来了,张口就要二十贯!王掌柜实在是受不了了,老实人也有三分土性,说什么也不给,闹得很不愉快。崔玉言放话一个月之内废了王掌柜的差事,说完气哼哼地往外走。刚到门口,正好白巧巧和李知恩下车,崔玉言一眼就认出来了,喜不自胜,上来纠缠。白巧巧带来的随从也没惯着他,双方大打出手。王掌柜见崔玉言吃了亏,再怎么说他也是主家少爷,不能不帮,叫了店里的伙计上去帮忙,白巧巧只带了四个随从,对面十多个人,因此落了下风。马车被围,王掌柜报了官,衙役来了,把双方都带去了长安县衙。
长安县衙位于城西长寿坊,正好挨着工部,距离工部只有一条街道,这边是工匠坊的工地,另一边就是长寿坊的坊门。这么多人在路上,好多人好奇打听,人越聚越多,乌泱泱一大片。李牧正好从工部出来,看到这样一幕,就站住了马,打算等人过去再走。李重义人高马大,比李牧看得远,一下就看到了白巧巧的马车,赶紧喊道:“老大,夫人被衙役抓啦!”
“啥?”李牧顺着李重义的手指看去,只看到了一个马车顶,可不就是自家的马车么。
………………………………
第121章 为官之道
“奶奶的!”李牧怒不可遏,回头吼道:“都给老子停下,抄家伙上!出事有我顶着,谁敢怂立刻给我滚蛋!”
说完,李牧催马向前,李重义听到命令,大喝一声,声若奔雷,一马当先就冲进了人群,他的四个小弟见状,赶紧催马跟上。旁边工地的工匠们一看,也顾不得多想了,抄起锹镐,拎起榔头木棍,没有家伙的捡起一块砖头,发了声喊,也跟着冲了上来。
工部的工匠,在册的就有七八百人,工匠坊这边干活的有三百来号,乌泱泱冲出来,好似打仗一样。凑热闹的人群见了,赶紧躲避,让出了一条路来。
衙役们不能躲,为首一人刚要说话,被李重义伸手拎了起来。其他衙役拿着棍子来打,被他伸手扒拉一下,四五个棍子都抢在了手里,再一抡,衙役倒了一片。
李牧看到这样一幕,心中大喜。买李重义这个买卖是真的划算,就算吃的多点,关键时刻是真给力啊。
被李重义夹在胳肢窝下面的衙役头大喊:“你等是什么人,竟敢殴打衙役!聚众闹事,是要造反吗?!”
李牧拨马来到前面,手里的马鞭一扬,衙役头的脸上多了一条血印子:“胆子不小,本侯的夫人都敢抓,殴打你又怎么了?来人!把这群贼人给本侯抓起来!”
李牧一声令下,工匠们看到衙役不太敢上,李重义等人却没什么不敢的,当下一起动手,把馥春阁的王掌柜等十来个伙计,以及崔玉言和他的俩个随从,全都捆了起来。崔玉言看到李重义,想起了西市之事,刚要开口,被李重义一个嘴巴打掉了五颗牙齿,一个字都没说出来。
工匠们虽然不敢动手,但听命干活还是没问题的,工匠坊的坊门刚搭起架子还没完工,李牧命人拿来绳子,把这二十来个人倒吊着,全都挂在了坊门上。
围观的人见此状况,都不敢靠近,但也没走,远远地看着。李牧跟白巧巧了解了一下情况,知道事情原委之后,心中更是有底。这件事自己这边没有错处,那他就什么也不怕了。他看了眼倒吊在坊门上的崔玉言,心中冷笑。就连长孙无忌的面子他都没给,一个纨绔子弟,他岂会放在眼中?
李牧让人搬来一把胡椅,大马金刀地坐下,对几个衙役道:“该报信报信,该叫人叫人,本侯就在这等着,今天的事情,无法善了!”
说完,李牧叫来一个随从,耳语了两句。随从上马离开,几个衙役看到也不敢拦着,衙役头捂着脸,对旁边的衙役道:“快去请县令大人!”
衙役去报信,李牧也没拦着,叫来一个随从,把手里的马鞭递给他,道:“打!一人一鞭,从头打到尾,从尾再打到头,只要不打死,怎么疼怎么打,给他长点记性!”
“领命!”
这个随从是负责保护白巧巧的四个随从中的一个,刚刚对方人多,吃了不少亏,现在脸上还青一块紫一块的,得了这个命令,心中喜不自胜,接过鞭子先在崔玉言身上来了一下子!
崔玉言嗷嗷惨叫,因为牙齿被打落了,说不出话来,眼泪和这嘴里的血水一起从脸颊倒流下来,好不凄惨。
长安县衙。
长安县,作为京县,县令是正五品官。武德五年,大唐举行第一次科举,状元孙伏伽,榜眼崔文生,探花王仲远。孙伏伽被授官大理寺少卿,榜眼崔文生被授官吏部郎中,探花王仲远被授官长安县令。
三人同年,关系莫逆。其中崔文生与王仲远还是同窗,孔颖达避祸虎牢之时,设立私塾,二人曾去跟孔颖达学‘五经’,有一段师徒情分。孔颖达晕厥的消息传出后,今日崔文生与王仲远都去探望过了。王仲远这是刚回到县衙,正在翻阅卷宗,突然闯进来一个衙役,吓了他一跳。王仲远见这衙役慌慌张张的,不满地皱起了眉头,道:“发生何事如此慌乱啊,站好,先喘匀了气再说。”
衙役跑了一路,已经吃了一肚子的风,好半天才缓过劲儿来,吞下一口口水,道:“大人,不好了!有个人自称侯爷,打散了衙役,抓了崔公子,吊在坊门上了!”
王仲远听得迷糊,道:“你把话说明白点,哪个侯爷,抓了哪个崔公子,吊在哪个坊门上了,你说得如此混乱,本官岂能听懂啊?”
“大人,那人自称本侯,面生的很,实在是不知哪个侯爷。崔公子就是崔家的崔玉言公子,他今日在东市与人发生争斗,双方打了起来,有人来报信,头儿就带着我们去帮忙了,本来都已经把对方抓了,没想到回来的路上,遭遇了这伙人,不由分说就打,他们人多,咱打不过,报了衙役的名头也不管用,头儿脸上还挨了鞭子,那个侯爷命人把崔公子的人吊在街那头还没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