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本宫进去!”
门外传来长孙皇后的声音,李世民抬起头来,高公公忙迎到门口:“皇后,陛下说——”
“让开!”
“诺、”高公公本心也没想拦着,听到‘让开’,便听话地让开了。长孙皇后怒气冲冲进了殿,看到桌案后的李世民,伸手一指:“李世民,你当真要做下此等昏聩之举么?”
“皇后,你在说什么?”李世民怔然道:“你是朕的皇后,你也觉得朕错了?”
“陛下难道没错吗?”长孙皇后来到李世民面前,道:“你是皇帝,竟为了一个女人,与自己的臣子争风吃醋,这没错?”
“朕那是因为李牧——”
“与李牧何干?那王家小姐,本就已经是崔家的媳妇儿了,即便李牧与她有什么沾染,暴跳如雷也是崔家的事情,与你何干?李世民,你是已经昏聩到是非不分了么?你到底什么时候能清醒,你是想让天下人笑话你,沦为笑柄吗?你到底还在意一点儿身为皇帝的颜面吗?!”
“这……”李世民恍然,是啊,就算王鸥与李牧有染,在世人眼中,与自己何干呢?若是自己站出来,岂不是等同承认了堂堂皇帝与寡妇有染,这要是落在史书之上,活脱脱就是一个昏君的模板啊!
“再说李牧!”长孙皇后看着李世民的眼睛,一字一句道:“你是不是真的忘了,他为大唐,为江山社稷,立下了多少功劳?先不说远的,你看看眼前的宫殿,你看看你的吃穿用度,在没有李牧之前,宫中何等的节衣缩食?再说他这次去西域,不但解决了西突厥的大问题,还让西域三十六国派使者来长安觐见你,此功劳,堪比开疆拓土,你不奖赏他也就罢了,先是拈酸吃醋,后不能明辨是非,把他投入大牢。李世民,这是皇帝应该有的气度吗?”
李世民不语,他知道,长孙皇后说得对,在这件事上,他的确是因为王鸥,失去了平时应有的理智和气度,他竟然没有想到,王鸥无论做任何事情,她都是王氏女,崔氏媳妇儿的身份,跟他李世民,跟皇室没有半点关系。
可笑的地方就在这儿了,他连生气的资格都没有,却因此迁怒于功臣,这不是昏君能是什么!
“可怜李牧,身在大牢,仍在处理内务府和工部的事情。”长孙皇后叹息道:“陛下,作为晚辈,作为臣子,李牧对你仁至义尽矣。他到底做错了什么?他和王鸥相爱,与陛下没有半点关系。他在高昌杀人,那是为了大唐,为了陛下的大唐!”
“但辅机说——”
“我的兄长?”长孙皇后冷笑起来,道:“陛下,臣妾早跟陛下说过,即便是臣妾的兄长,陛下也不能尽信。是人,就有自己的私心和所图。我的兄长,他是对陛下忠心,但他更忠心的是长孙家!陛下难道没有想过,他的话也不一定全都是真心为陛下么?”
“你……”看着眼前这个说自己兄长坏话的妻子,李世民懵住了,随之而来的,便是浓浓的感动。
自古以来,外戚专权屡有发生,究其原因,便是这外戚仗着皇后的威仪,皇后也想照拂外戚,才会产生诸如此类的事情。但自己的这位皇后,从来都是主张抑制外戚,这是多么贤德啊。
“但李牧若真是他的儿子,皇后有没有想过,他日你我殡天,这座江山——”
“陛下!且不说,到现在都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李牧就是他的儿子,即便是,那又如何?王者当有胸怀度量,陛下心里能容得下江山,容不下一个李牧?”
………………………………
第702章 免死牌
“陛下深思,李牧可有做过一点儿背叛陛下的事情?”
“陛下再想!那继嗣堂的主要人物,都来自于五姓七宗,来自于门阀,若李牧与继嗣堂有关系,缘何这些人要构陷出六大箱的奏折,也要致李牧于死地?李牧若真的是他的儿子,难道他们不应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李牧保护起来,以待来日么?”
李世民微怔,理智思考,他也认为长孙皇后说得有道理。是啊,若李牧真的和继嗣堂有关,那么与继嗣堂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门阀士族,怎么会想让他死呢?
可是现在这些奏折——
李世民忽然想到一个极其可怕的可能性,那便是,长孙无忌与门阀士族相勾结,想要除去他们共同的敌人,这个敌人便是李牧。
可是长孙无忌为何要这样做呢?他也不是门阀啊!
李世民的脑海中,忽然又想起了长孙皇后刚刚说的话。长孙无忌虽然终于自己,但他最先要考虑的,还是长孙家。
长孙氏,长孙家……李世民明白了,原来,不知不觉中,长孙氏已经从勋贵,逐渐转变成了门阀。长孙氏和五姓七望并没有什么分别,他们想要的东西,也逐渐趋于一致了。
李世民有些怆然,他喃喃道:“连辅机朕都不能尽信,难道做皇帝,真的只能当孤家寡人么?”
“陛下在坐上龙椅之时,就应该想到这种境遇。”长孙皇后的声音仿佛画外音一样,让李世民逐渐认清了现实。他叹了口气,道:“朕辜负了李牧,他不会原谅朕了。”
“那陛下就要一意孤行?”长孙皇后正色道:“无论李牧是否原谅陛下,当陛下意识到了错误的时候,陛下就应当改正,此为君子之道,也是帝王应有的品行,若今日李牧冤死,陛下,天下有才能的人,还敢为陛下效力么?”
“皇后说得对!”李世民被说服了,他抬头看了眼天色,巳时刚过,时间还来得及,便叫道:“高干,速传朕的旨意,释放李牧。”
“诺!”高公公喜不自胜,刚要转身出去,又被长孙皇后拦下了。
“皇后又是为何?”
长孙皇后正色道:“陛下,臣妾请问一句,放李牧,如何放法?”
李世民蹙起眉头,道:“就说——”他忽然懵住,想到了问题所在。要杀李牧,缘由是李牧在高昌屠城犯下大罪,要给天下人以交代,若没个说法就把李牧放了,怎么跟天下人交代?皇帝的话,出尔反尔,不成了放屁一样么?以后天下人,该如何看待他这位皇帝?
“这该如何是好?”李世民挠挠头,思绪又乱了起来。
长孙皇后道:“陛下,不如就说李牧在年轻刺客事件的时候,曾救过陛下的性命,陛下想起此事,还李牧一条性命,死罪可免,如何?”
“也好!”李世民已经不想杀李牧了,闻言便答应,就在这时,门口匆匆跑进一个小太监,满脸慌张之色,道:“陛下,莒国公冲闯宫闱,说一定要见到陛下不可!”
“唐俭?”李世民拧起眉头道:“他哪儿来的胆子!”
长孙皇后眼睛却一亮,道:“陛下,用不着臣妾刚才说的借口了,现成的理由来了。”
李世民怔了一下,也想到了什么,点头道:“说的没错,现成的理由来了!高干,让唐俭进来!”
……
行刑时刻即将到达,孙伏伽还是没有等到宫中的新消息,仰头看看天时,实在是再拖不下去了,按照流程,必须得验明正身了。
死刑无论在哪朝那代,都是非常慎重的事情。明清时,为了防止皇帝‘冲动杀人’,每次皇帝勾决犯人的时候,按照规矩,文武百官都要‘三请赦’,即三次请求赦免,给皇帝一个重新思虑的机会。
唐朝时,虽没有这个规矩,但也是要再三的查验,确定要杀的这个人,就是事主本人,免得有顶罪的事情发生。因为这是死刑,没后悔药吃,头砍了也接不上。
孙伏伽作为监斩官,便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他来到李牧跟前,看着面前的李牧,道:“县公,按照规矩,需要核实身份。我问一句,你答一句。”
“面前之人,可是姓李名牧,生于马邑?”
这叫验明正身,是必有的一个环节,死囚无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必须得应一声。其实,也是走个过场,若这人不是李牧,刽子手早就打了,打得痛叫一声,也算是应一声。
但李牧不能打,也打不得。孙伏伽在问了之后,便等着李牧的回答,可是‘李牧’仍一言不发。
孙伏伽皱眉,道:“县公,事到如今,您回应,也改变不了什么,何必为难下官?”
‘李牧’还是不回应,围观的人纷纷侧耳交谈,有一些门阀世家的子弟大声地嘘了起来,都叫着一些李牧贪生怕死,胆小鼠辈之类的话。
“县公,你为何不语?”
李牧还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