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技师-第8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牧搬走了,余出来的也都给百姓们分了,张勋也没钱新建。找李牧要钱,李牧也不给,最后还是张勋以要彩礼为名,硬从李牧手里扣出来十万贯,用来新建他的王宫。

    为此,张天爱没少抱怨。但她哪有李牧知道细情,张勋经营西域多年,能没有积蓄么?只是不便拿出来而已,过一段时间,百姓对他这个王没有那么关注的时候,他的钱就会拿出来了。他自己有钱,又是为自己的事情,不花白不花,给了他也是浪费。

    隐族的众人,被张勋赶去了靠近焉耆的一座山谷。此地位于两国交界,以后若是打起来,他们第一个倒霉。但若是不打仗,倒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地方。隐族的人独立生活,算作高昌的第二十三个城池。金长老也被张勋封为隐族酋长,地位类似于城主。

    李牧多待了一天,陪张天爱收拾了行李,又让李思文派来了一些账房,税吏等为高昌打基础,以方便后续的事宜。做完了这些,李牧带着张天爱启程回到定襄。

    战事既然已经消解,大军留在定襄也没有了必要。侯君集身负使命,要带李牧回长安,所以他还不能走。李绩却因身上还有并州的责任,必须先走一步了。

    送了李绩离开之后,侯君集也命副将带着一部分人先回。只留下了兵马五千,等待李牧把定襄的事务处理完。

    飞鸽传书日夜不断,李牧的一言一行,都如实地传回了长安。侯君集本以为李世民既然特意嘱咐过,会非常焦急,但李世民从来都没有一次催促过,只是告诫侯君集不要干扰李牧做任何事情,把他带回来就可以了。

    就这样,李牧又待了半个月。他持尚方宝剑,代天子行权,宣布升定襄折冲府为定襄都护府。他本想让侯君集遥领都护将军,但如今的情况,侯君集怎么敢接,李牧下的这个命令,皇帝认不认还两说,万一回到长安李牧就被砍了,他岂不是落了个同党?因此坚辞不受。

    李思文又不够格,李牧没办法,只好封自己做都护,总领西域之事。


………………………………

第685章 班师回朝

    很多人都知道府兵制,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府兵制中的‘府’,一共分为三种。

    其一,府,普通的折冲府。其二,都督府,又称总管府。唐初承隋制,其领军出征者为行军总管或大总管。在要地设置都督府,节制附近的折冲府。李世民登基之后,为了削减大将军的权柄,中原的都督府大多被裁撤,只剩下类似并州,冀州等地,靠近边境的都督府还存在着。像是李绩被封为并州都督,便是让他总领并州的军事,防备北方薛延陀,同时监管东突厥部族。

    而其三,便是都护府了。都护的职责是“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与都督府相比,大致的区别便是,都督是属内,而都护是属外,涉及外交事务。

    都护与都督的级别,都是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按照官制,最少也得是正三品。李牧的级别勉强够用,而李思文则是差得远。李牧倒是想给兄弟升官,可是也没有这么个升法,而且李思文也确实不具备担任都护的能力,因此李牧也没有强求,他自己领了都护,让李思文领了长史的衔。即便是长史,李思文也是不够级别的,但李牧又不可能随便找个人担任,故此虽然级别不够,他也是‘格外提拔任用’了。

    李牧把带来的土豆,教给了李思文种植之法,让李思文成立农场,雇佣流民种植土豆,还勒令白根生负责这个农场,免得他随着年纪大了,心思野了,到处乱跑。

    与此同时,他又接待了西域诸国的使节。这些使节像是商量好了,想要跟着李牧去长安觐见李世民。

    这并不奇怪,此前由于西突厥的关系,西域诸国面临战队。很多国家不敢与大唐往来,即便有往来,也是偷偷摸摸的,而如今西突厥与大唐成了兄弟之国,自然就没了这个芥蒂,与大唐交好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李世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排场,李牧自然会做这个顺水人情,让李思文把这些使节都聚到一处,等回去的时候全都带上。泥孰也派了使者,要跟李牧一起回去,为他作证的同时,也要递上国书。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牧离开长安四个月之后,终于启程返回长安了。临走的时候,李牧留下了道标石,以便日后方便飞鸽传书联络消息。

    李思文送李牧到马邑,还想跟着,但被李牧拒绝了。李思文大哭不止,他只是性格怯懦了些,但却一点也不傻,他知道李牧回到长安之后,会面临怎样的绝境。甚至这次分别,还有没有机会相见都未可知。因此,他才万分的不舍,抱住李牧不愿意松开。

    李牧轻轻拍了拍他的背,道:“思文,你不要哭。记住大哥的话,男人活在世上,一定要敢于面对,哭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面对了,哪怕不成了,也是个带把儿的汉子!”

    “大哥,我——”

    “记住我对你说的话,做好你该做的事情,大哥走了!”

    ……

    飞鸽传书。

    李世民看完了纸条上的字,便扔进火盆里头烧掉了。高公公从外头进来,道:“陛下,河间郡王到了。”

    “请堂兄进来。”

    李孝恭进了太极殿,便要行礼。李世民扶起他来,道:“堂兄,朕也不绕弯,这次找堂兄来,是有一件事,想让堂兄费心。”

    李孝恭一愣,便想要婉拒。他不知道李世民是真心还是假意,万一是试探,他再答应了,可是大事不妙。

    “堂兄不必多虑。”李世民看出了李孝恭心中的所想,抢先一步道:“李牧小子此次去西域,为朕解决了一个心腹之患。”当下,他便把西域的情况,大致与李孝恭说了。这些消息,如今在朝堂上,还在封锁的状态。仅有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几个人知晓,李孝恭平时又不上朝,自然是不知道的。

    听完了李世民的话,李孝恭完全愣住了。他怔怔地看向李世民,道:“陛下不是在开玩笑吧?”

    “朕说得不够清楚?”

    “不不不、”李孝恭赶忙摆手,道:“臣只是不敢相信——这也太过于离奇了,李牧小子是如何做到的?西突厥内乱,迎立泥孰,这尚可相信一二。可是他如何能说服西突厥与大唐盟约,还有他竟然让自己的老丈人当了高昌王?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朕也不知道啊。”李世民苦笑道:“不过李牧这小子,总能出其不意,大事上也没瞒过朕,朕还是相信他的。朕已经飞鸽传书给李绩和侯君集二人,让他们听从李牧的调遣,一切事宜,让他来做主。”

    “臣还是不敢相信——”

    “且不说这个了。”李世民正色道:“朕是相信李牧的,所以要做一些准备。若真如李牧说的那样,西域已定,朕打算在定襄设置都护府,总领西域之事。定襄都护府,乃是大唐立国一来,第一个都护府。且西域之事,重若千钧。朕思来想去,这大都护之职,非堂兄不可,其他人朕信不过。”

    李孝恭心道,这话谁能信啊?你最信不过的人,好像应该就是我吧?念头在心里打了个转儿,李孝恭还是说道:“陛下,臣已经不领兵多年,武备之事都荒废了。再说,崇义这小子,私自跑了真腊一趟,差点死在外边,臣近日来都在教育他,也没有心思,恐耽误陛下大事。陛下还是另选他人为好,像是秦琼啊,尉迟恭啊,实在不行程咬金也可啊,他们不都闲着么?”

    “尉迟将军年迈,定襄距此六千余里,朕实在不忍心让他劳顿奔波。秦琼有伤在身,西域气候不定,不宜养伤,也不可。至于程咬金那个夯货——”李世民笑笑,道:“朕信不过他,堂兄莫要推辞了。此前让堂兄回到长安来,朕承认,是有过担忧。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堂兄毕竟是朕的堂兄。大事上能指望的,还得是自家的亲人。有堂兄坐镇定襄,朕才能够高枕无忧啊。”

    “这……”

    李孝恭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怎么会愿意做一个游手好闲的王爷,但领兵在外,又确实担忧李世民会忌惮,一时难以决断,便道:“陛下能否让我考虑两天?”

    “好,那就三日后,给朕一个答复。”


………………………………

第686章 八方来朝

    李孝恭回到自家府邸,心中仍焦虑不已。作为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大惊大吓的人,他的神经要比他表现出来的样子敏感得多,他很敏锐地感知到,似乎已经有一场暴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