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技师-第8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等了今日,按道理说朝廷应早就收到了飞鸽传书回信了,但却比预想中的要晚。

    晚了两天。

    回信有两个纸条,一个纸条是给李绩的,让他辅佐李牧,一切听从李牧的安排。

    另一个纸条就比较值得玩味了,是给侯君集的,李世民严令侯君集,一定要把李牧带回长安,而且还特意点明了,不必瞒着李绩和李牧,可直言不讳。

    这是什么意思呢?

    饶是李绩与侯君集二人,都是位高权重的大将军,经历过风风雨雨,却也是未曾见过这样的怪事。

    若看给李绩的命令,陛下是十分信任李牧的,之前侯君集已经事无巨细,都禀告给了李世民。也就是说,李世民已经知道,李牧灭了高昌,杀了数千人,甚至还想让他的老丈人做高昌国王。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仍然把大权交于他手,这种程度的信任,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君王对臣子的信任,就算是太子亲临,李世民都不可能给这么大的权柄。

    但若看给侯君集的命令,则又是另一番味道了。虽然李世民没有点明,但他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侯君集的任务就是把李牧不惜代价的押解回长安。

    陛下这是要对李牧动手?

    可若陛下对他不满,又为何给予权柄?给予权柄承认李牧的所为,他便是有功之臣,难道陛下要做杀功臣的事情?

    二人百思不得其解,正好这时候,李牧回到了定襄。侯君集和李绩二人也没有瞒着,把两个纸条都拿给李牧看,李牧看过之后,也并未解释什么,只是笑了笑,随后便把纸条还给了两位大将军,找李思文准备会盟仪式的事情了。仿佛这件事,根本没有发生过似的。

    ……

    大唐与突厥结为兄弟之国,绝对是一件大事,不管是对大唐和突厥,还是西域的各小国来说,甚至吐谷浑、吐蕃、薛延陀,高句丽等,全都是一件大事。对吐谷浑,吐蕃这些大国来说,突厥和大唐的联合,不止让他们对大唐的窥伺无机可乘,还有可能因大唐与突厥的联手,而损失自己的大片国土。

    而对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这些小国来说,没有了大唐的牵制,他们很有可能遭到西突厥的吞并。

    因此,大唐要跟突厥在定襄举行会盟的事情,各方势力都非常的关心。有道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道听途说总不能当真,自然要亲眼瞧一瞧,探听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听闻会盟在即了,大唐与突厥都分别接到了不少小国的使节的询问,言语或许不同,但是意思都是一样,都是想问一问,能不能到现场观礼。

    会盟仪式是大唐这边准备的,泥孰自然要派人过来询问。李牧自无不允,放话出去,不但允许观礼,还要好好招待各国的使节,把他们的名字,以及代表的国家,刻在见证此事的碑石上面,供后世之人纪念。

    得到了这个答复,各国更加积极了。李思文做了一个统计,最终确认能来观礼的国家达到了三十二个,西域大大小小的国家,全都加起来,也不过四十余,这等于说是西域八成以上的国家,除了过远来不及的,都派来使节了。

    而张勋也没有闲着,他手底下的细作,全都发动了起来,通过各种关系联络各国,一个翁婿互相配合编织起来的大网,在不知不觉中,把所有人都网在了当中。


………………………………

第679章 一场好戏

    并不是所有人,都乐见大唐与西突厥的结盟。因为无论是大唐还是西突厥,在西域的小国眼中,都是‘掠食者’一般的存在,只有这两大‘掠食者’互相敌对,他们才有空间,若这两个大掠食者联起手来,他们的存活空间就会进一步的压缩。

    可,面对两大国联合的局面,身为小国的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毕竟,实力才是话语权的根基,没有实力,就算说了话,也没有人会在乎。

    不少使者为此饮酒消愁,定襄酿酒坊的酒,每天供不应求,刚刚挂出来,就被一抢而光了。

    有道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使节们绝望之际,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发现,有那么一伙人,在与其他的使节联系。这些人鬼鬼祟祟,似有大事所谋。人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的,而且大家都是西域的小国,互相之间谁还没几个朋友,消息是瞒不住的。这么一串联,事情就漏了馅儿了。

    原来有人在串联各小国,说得也是非常有道理。如今的西域,大唐与突厥联盟了,那咱们这些小国,为何不能联盟呢?虽然大家的实力都很薄弱,单打独斗全然不是对手,但若联起手来呢?西域那么大,即便是西突厥,也不能照顾到丝绸之路的每一个地方,但是西域星罗棋布的小国,却占据着地利的优势。大家联合起来,不管是西突厥还是大唐,都不能够小看。

    这话其实是有点牵强的,小国毕竟是小国,像焉耆、龟兹这样的国家,全国加起来都不到两万人,能打仗的也就几千人,无论是大唐还是西突厥,如果下定决心想灭了,它们是绝对抵挡不了的。

    但人性就是这样,他们不会去深究,自己到底打得过还是打不过,实力到底是有多少。他们只会想‘团结力量大’,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就一定能够成事。

    在各方‘共同的朋友’撺掇下,终于西域三十二国的使者,达成了一个共识。西域诸国在丝绸之路这条商道上面,必须得有位置,必须得有面子。他们共同起草了一份‘奏疏’,用汉文和突厥文,分别上奏唐朝和突厥,要求两国准许西域诸国合盟,就像大唐和突厥一样,合盟之后,丝绸之路上的事务,他们也要参与。

    话说得很客气,但实则就是想分一块蛋糕。若这事儿在会盟仪式之后发生,两国都不会当回事,虽然奏疏是一起写的,但毕竟这个‘盟’里头有三十二个国家,肯定不可能是一条心,随便使用一点手段,也就不了了之了。但这件事在会盟之前发生,就让两国有点措手不及了。这就像是俩家结婚办喜事,谁都想顺顺遂遂的,若是结婚那天,有个人高喊‘我不同意’,即便最后不影响结婚,也是把婚事给搅闹了。

    泥孰已经上表内附,而且会盟是在大唐境内,定襄所举办,这件事自然踢皮球回到了唐朝这边做最终的决断。而李世民已经有旨意,这边的事情,皆从李牧,故此最终,还是让李牧来决断了。

    李牧看着手里这份奏疏,唉声叹气,道:“可恶啊,可恶,明天就是会盟之日了,这些人想做什么?真是气死我了,思文,传本侯的令,告诉突厥那边,会盟暂且搁置,大唐与突厥各出兵三万,合为一处,先把西域荡平了再说。省得这些不开眼的东西,聒噪得让人心烦!”

    李思文早就得了李牧的授意,听到此言,还没等李绩和侯君集说话,便一下扑到李牧的脚边,抱住他的大腿哭嚎道:“大哥,您冷静啊,三思啊!切不可再造杀孽了啊!杀人,不能解决问题,大唐,也不是以杀戮治理国家,陛下被各族尊为天可汗,那是陛下之仁慈所致,当以德服人,既然诸国使节有这样的要求,必然是有他们的道理,大哥何不召见几个人,问一问他们心中所想,在做定夺也不迟啊。”

    “这个——”

    “大哥!看在兄弟的面上,就召见问问吧,我跟他们中的一些人打过交道,他们真的都是善良的百姓,仰慕大唐已久,绝不敢肆意而行啊,这次事情,必事出有因!”

    李牧做作地叹气,道:“罢了,谁让你是我的兄弟,我就看在你的面上,见几个吧。你去找来几个会说汉话的,我听不懂他们的鸟语。”

    “好!”李思文面露喜色,转身出去,李绩和侯君集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意思:就知道这小子没憋好屁,看,这就来了。

    李思文出了府衙,门口已经被各国的使者围堵了。昨天晚上,在‘有心人’的点拨下,这些没头苍蝇似的使节们,终于开了窍,找到了李思文,七拼八凑了一份‘重礼’,想让李思文帮忙在李牧面前说点好话。

    见李思文从衙门出来,面带喜色,各位使节心里也松了口气,看这样子,应该是成了。不禁在心里头感谢昨天给出主意的那个朋友,要不是经他的点拨,哪能想到给这个定襄县子送礼呢?同时也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