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什么?!”
“他让我现场命题,他再作一首诗,证明作诗对他来说毫无难度。学生不服啊,就以酒和月为题让他作诗,他还真就当场又作了一首诗来,思考不过数息,简直是张口就来!”
孔颖达怒道:“你休要吹捧他,他作了何诗,拿来我看!”
唐观把早已誊抄好的《把酒问月》从怀中拿出交给孔颖达,孔颖达急急打开,半响没有说话,脸色憋得涨红。
………………………………
第111章 没事找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孔颖达看着这四句诗,越看越生气。能作出如此佳句之人,怎会是一个口出狂言的黄口小儿呢?
唐观见孔颖达这副样子,心中快慰不已,终于能让这古板的老头尝尝吃瘪的滋味了,还能给李牧找点麻烦,真是一举两得。
“夫子?要是没什么大事,我就先走了?”唐观目的已达,想要开溜。孔颖达抬头看他一眼,道:“你的诗还没交,明日就是最后期限,交不上来老夫还是要告诉唐尚书!”
“呃……是,夫子。”
看着唐观走远,孔颖达把两首诗折叠好,放入怀中,起身离开了弘文馆。他虽然佩服李牧的诗做得好,但对李牧说诗文是小道的事情,还是耿耿于怀,在他看来,文教乃是国之根本,诗文一项,是品评学子学业的重要标准,诗文如何能是小道?如何能与铁锤、木锯相提并论!
唐观本来向学之心就不定,又是个守不住秘密的,李牧的言论早晚要被他说出去,要是因此蛊惑了更多的人,对文教兴盛之事绝对是大大的不利。李牧身为县侯,孔颖达没有资格命令他做事,但作为国子监祭酒,孔颖达还有其他的办法。他要入宫面圣,请李世民做主,迫使李牧道歉。他相信皇帝会支持他,不会支持李牧的。
孔颖达匆匆入宫,李牧对此还一无所知。他正在工地旁的一棵大树下烤羊腿,顺带听宇文规汇报上午去赵国公府领钱,然后发放,再送钱、王二人去定襄的诸多事宜。李牧漫不经心地听着,对宇文规办的事儿并不担心。因为他相信宇文规是一个聪明人,从连番的几次事情中,他应该有所明悟,不会阳奉阴违。
忽然有东宫太监来找,李牧还当是李世民要问工程进度,遂止住了宇文规的话头,让他代替自己在此督工,然后跟着传令的太监一起来到了东宫。
殿内,李世民正满脸无奈。他正在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商量关于此番平定突厥之后的封赏之事,孔颖达来了。李世民让他等,孔颖达不干,连请三次,非得要见。李世民对这个倔老头也是头疼,倒不是忌惮他什么,而是在于他的身份。他是孔子的第三十一代孙,不能轻易责罚,否则就等于打了天下读书人的脸,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就算李世民是皇帝,也不能轻易为之。所以,孔颖达虽然官不大,但在朝中的地位却显得有些超然,李世民对他从来都是嘉许为主,少有责备之言。
连请三次,必然是急事。李世民不得不停止了讨论,让长孙无忌、房玄龄在偏殿等会,叫孔颖达进来。孔颖达急匆匆闯进殿中,兀自还没消气,一副跟谁刚干过仗的神色,李世民见了,以为他与谁起了冲突,赶紧问情况。
孔颖达把前后事一说,李世民哭笑不得,道:“夫子啊,这种事情,值得来见朕么?”
孔颖达肃容道:“陛下,此事关乎文教,绝非小事。逐鹿侯此等言论若传到学子耳中,定会引起骚乱,让广大学子认为,诗文与木工,铁匠是同等的,从此不用心向学,以至于文教不兴,百姓愚昧……”
李世民听得脑壳疼,赶紧打断孔颖达的话,道:“那依你之见,该怎么做呢?”
“请陛下把逐鹿侯请来,我要与他当面辩论。老臣相信逐鹿侯只是因为年岁尚轻,又无人点拨,对学业之事有所误解。老臣愿教化于他,若他愿意,老臣也可收他做弟子,引导他向学。”
李世民看到孔颖达的样子,知道今天不按照他说的来,这老头绝对是没完没了。面对这种打不得骂不得的人,李世民也是没招,只好让小太监去崇仁坊找李牧过来。
李牧来得殿中,看到一个老头,不认识。打量了两眼,看这老头好像还挺生气,有些莫名其妙,向李世民施了个礼,道:“臣李牧,参见陛下,不知陛下唤臣来,所为何事?”
“你旁边站着的这位老者,是国子监祭酒孔颖达,他有些事情想要问你。”
李牧转头看向孔颖达,道:“不知您什么事情要问我?”
“逐鹿侯,老夫问你,《关山月》与《把酒问天》两诗,可是你所作?”
李牧听到孔颖达的语气,眉头就是一皱,老家伙怎么如此盛气凌人,难道老子欠你钱?但李世民在场,他也不好把不满表现出来,如实答道:“是我所作,酒宴之间随口而言罢了,您怎么会知道,难道唐观那小子拿去交作业了么?”
孔颖达不答,接着问道:“既然如此,那‘诗文是小道,铁锤、木锯才是大道’这样的话,也是你说的了?”
李牧眉头皱得更紧,他听出门道来了,这老家伙是要找事儿,当即语气也冷了下来,也不用敬语了,道:“这话虽然小有出入,但意思没错,可以算是我说的,你有什么意见?”
“意见?!”孔颖达像是被点了火药桶,嘭地一下就炸了,怒道:“诗文如何能与铁锤木锯作比?简直有辱斯文,你必须要承认错误,当着弘文馆的学士与生徒的面,郑重地为你的言论道歉!”
“啊?”李牧挠了挠头,满脑袋问号,这老家伙不是失了智吧?李牧没理他,看向李世民,道:“陛下,是您让臣道歉么?”
李世民摆了摆手,心里也是有些不悦。孔颖达的爵位是曲阜县男,而李牧是逐鹿县侯,一个是男爵,一个是侯爵,相差了两个级别。孔颖达虽然年长,但如此说话的态度,实在是过分了些。
李牧见李世民并不是支持眼前这个老家伙的,心中便有了底,道:“请问这位老丈,我为何要道歉,你又是何人,凭什么让本侯给你道歉?诗文为何不能与铁锤木锯作比?在我看来,不但可以比,而且铁锤与木锯,要比诗文有用的多!”
“一派胡言,荒唐至极!”
“哪里荒唐了?”孔颖达瞪眼睛,李牧也瞪眼睛,道:“我有铁锤,可打兵刃抵御外敌,我有木锯,可造床弩攻城略地,你有诗文,突厥人来了,你站在城头吟诗一首,突厥人能退兵吗?”
“你……”孔颖达被噎得说不出话,李世民差点笑出声,努力忍住,没有出言干预,看着孔颖达吃瘪,他的心情也是很好啊!
………………………………
第112章 殿前激辩
李牧说话的时候,一直瞄着李世民的脸色,看到他想笑但是憋回去的样子了,心中更加有谱,道:“我说诗文是小道,碍着你什么事了,你是何人?大道小道凭什么由你来定?!”
李世民正听得津津有味,见李牧话语之中有些夹枪带棒了,不得不出言阻止,道:“切莫无礼,孔爱卿乃是孔圣后人,当以礼待之。”
孔颖达闻言,下巴微扬,显然他觉得孔圣后人这个名头拿出来,李牧就得屈服了。孔圣的后人,自然有资格谈论‘大道和小道’。
李牧闻言‘一惊’,赶紧行礼,道:“原来是孔圣后人,小子虽然没学过孔孟之道,但是对先师也是非常尊重的,你既然是孔圣后人,我当给你留些脸面,到此为止,不与你辨了。”
孔颖达的脸色登时变了,道:“你给我把话说清楚,当老夫是仗着祖宗余荫之人么?”
李牧斜楞他一眼,没有说话,但意思已经表达清楚了:难道不是吗?
这个眼神可把孔颖达气着了,他自幼富有才名,虽为孔圣后代,也以此为荣,但自问从未借孔圣名号做过什么事情,李牧这一记眼神,像是戳中了他的痛处一般,当即暴跳如雷,道:“你这黄口小儿,安敢欺我,还有礼数吗?”
李牧拱了拱手,道:“不知这位孔圣后人,您是什么爵位啊?”
“老夫乃曲阜县男!”
“巧了,本侯乃是逐鹿县侯。”
“你……”孔颖达又给噎了一下,按照礼制:先君臣,后父子,先爵位,后官职,先地位,后长幼。李牧虽然比孔颖达年纪小,但他是侯爵,孔颖达是男爵,于礼来说,孔颖达应先给他施礼,而自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