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诺,本官在任一天,此言即有效!”
“第二件事,本官要考核工匠。这几日本官已经拟定好了章程,把工匠分为三种。一为力工,二为技工,三为技师。力工,顾名思义,即是只能出力,不懂门道之人。技工,则是有一技之长之人,木匠,铁匠等,都可以算是技工。而技师,则可看做工头,不但是技工,而且还能带领工人,完成任务。”
“大家可能要问,为何要做如此的区分。现在我就告诉大家,因为工部马上就要进行修建,大家现在所住的棚户,马上就要推倒重建,本官将在此地,仿照城中各坊的制式,建工匠坊,专给工匠居住。按照不同等级,所居住的房屋不同。力工,四户一院,技工,两户一院,技师独门独院,听明白了么?”
提到这修房子的事情,宇文规不得不开口了,道:“大人,此言不宜轻易开口啊,这修建房屋是需要钱的,如今工部司穷的叮当响,哪来的钱修……”
宇文规的话还没说完,就见李牧身后的李重义,从身后拎过来一个袋子,打开倒在地上,一串串的铜钱不知道有多少。宇文规的嘴巴立刻闭上了,人家有钱,你还说什么?
“第三件事,本官要带领大家赚钱!”说着,李牧从怀里掏出一副图,展开、让众人可以看清楚:“这里,崇仁坊。我画了圈的地方,现在已被陇西一位豪富购入,今日就要拆掉重建新楼。本官做主接了这个买卖,也当做工匠考核之用。从今日起所有工匠分为三批。一批负责徭役,一批负责建造工部坊,还有一批,则到崇仁坊上工。每日轮换,接受考核。除第一次上工做考核用必须到场外,其他日子则为自愿,干活有工钱拿,不干活没有工钱拿,就是这么简单!”
工匠之中有人胆大,问道:“大人,不知这工钱怎么给,干一天活给多少?”
“问得好!”李牧接话道:“暂定为:供三餐,力工每日百文,技工每日一百五十文,技师每日三百文!此为底数,看情况再加!”
“每日百文!”工匠们又爆发了一阵议论,他们来长安服徭役,本来就没打算能挣钱,官府若能在回返的时候给个盘缠,那都是烧高香的事情了,现在竟然有每日一百文的工钱。要知道这些人大多都是从小地方来的,他们家乡的消费可没有长安高,一百文有的地方能买两三斗米了,这要是在长安赚了钱,攒着回到家乡,岂不是摇身一变成了富人么?
李牧把众人的神色收在眼中,道:“在此我要提醒诸位,只有承包外面工程的时候,是有钱赚的。你们是来服徭役的,该干的活,还是得干。像朝廷委派的任务,修建工匠坊等,都是不给钱的。但你们放心,只要本官在任,出工就一定保证三餐,就算是本官自己贴钱,也会满足这条最低标准!”
这倒是没什么可说的,大家本就是来服徭役的,李牧没来之时,一分钱没有也都干了。再说修建工匠坊也是给工匠们住,谁还能有意见。
“好!事情都说完了,下面让公孙主事点名,点到名字的人,今日考核,等会就出发!”
说完,李牧对宇文规和公孙康道:“挑选三分之一,带好工具,等会公孙主事带着去崇仁坊。剩下的人,按照我的要求,员外郎来安排。”
………………………………
第102章 各方反应
李牧带着三分之一的工匠浩浩荡荡地走了,临走之时,交给宇文规一千贯钱,让他负责采买,准备建造工部坊的事宜。宇文规正要与李牧细说一下,但李牧没给他机会,宇文规无奈,只好找到工部侍郎李大亮。
“大人,您看这不是胡闹么?想一出是一出,工匠分级的事情暂且不说。那两个主事,是赵国公府上的人叫去的,情况您也都知道,赵国公府上用人,咱们敢不去么?还有这建坊之事,他拿了钱就要建……这合规矩么?最荒唐的是,他要带着工匠们去赚钱,堂堂工部郎中,去做了一个包工头,这成何体统啊!”
李大亮初听之时,也是微微皱眉,但听完之后,尤其是看了宇文规拿出的地图,上面崇仁坊坊画了圈的地方,眉头便又舒展开了。
李大亮虽然是个老实人,但他能做到工部侍郎的位置上,必有过人之处。与李牧虽然只见过一次,他也能看出李牧是一个机敏之人,这样的人,断然不会做傻事。当他看到崇仁坊上的那个圈之后,心中便有数了。他身为工部侍郎,对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崇仁坊上的那个圈,他知道是皇帝赐给河间郡王李孝恭的别苑。
试想一下,什么人能从李孝恭手中买下御赐的别苑?这个人会是什么身份,竟能让堂堂工部郎中,冒着被弹劾的风险,包下了这样一个工程?
仅仅是陇西豪富?李大亮不信。就算是陇西李氏,李孝恭也不会轻易给这个面子。而且就算李孝恭给面子了,李牧也不会傻到为了钱财,搭上自己的官运。
这样一来,事情便清楚了。李牧之所以不给赵国公的面子,之所以会冒险当了‘包工头’,必定是有他不能拒绝的缘由。这个缘由,只可能出于宫中,不是皇帝,就是太上皇!李牧所说的这些事情,也不可能是他自己的态度,必然是有人授意他这样做。太上皇就不问事,可能性不大,多半是皇帝的意思。
可皇帝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是对勋贵假公济私的警告?
李大亮有点吃不准,但他可以明确的是,不能轻易踏入这趟浑水。否则不是得罪长孙无忌这样的勋贵,就是得罪皇帝,两边他都开罪不起。
心中有了定计,李大亮缓缓道:“宇文规,你与本官说这些事情,所为何意?”
宇文规有点懵,道:“大人……”
李大亮厉色道:“李牧现为工部郎中,统管工部大小事务,你身为工部员外郎,理应辅佐与他,而不是越级来向本官告状!我来问你,李牧所言三事,可有一件是越权之事啊?评定工匠等级也好,建造工部坊也好,发配工匠也好,不都是他职权内的事情么?”
“可是这包工……”
“还说!”李大亮斥责道:“虽然之前没有这么做的,但是也没有哪条规章说不能这样做。李牧这样做了,是他自己的想法,要是有问题,那也是吏部来问责,干你何事?你一个小小六品工部员外郎,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别的事不该你操心。操心多了,小心像那王、钱二人一样,被李牧扔到边境修城去!”
得!宇文规一听这话,心中什么都明白了。不怪李牧年纪轻轻做事如此干脆,谁的面子都不给,敢情人家背后是有势力的,堂堂工部侍郎都不敢招惹,自己一个工部司员外郎还操哪门子心啊,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
当下宇文规也没有废话了,施礼告辞,着人抬着李牧给的钱,去西市采买去了。
李大亮见宇文规走远,心中仍在盘算。虽然对待宇文规时,他所说都站在李牧这边,但他心里却并非完全这样想。作为现在工部的实际一把手,他必须把事情搞清楚。而如今之计,想要搞清楚,就只能入宫去见李世民了。
斟酌了半晌,李大亮摘下墙上挂着的官服穿上,牵过马厩的瘦马,对妻子说了一声,赶往宫城了。
另一边,赵国公府内,负责修院子的张管事也接到了消息,气得暴跳如雷。
要说这位张管事,还是李牧的一位旧相识。那日在定襄与李牧见面,想要购买酿酒秘方的,就是这位张管事。月前长孙无忌念及他为国公府效力多年,年纪也大了,便把他调回长安养老。正巧遇上了府中修院子的事情,就交给了他。张管事为了加快工期进度,在长孙无忌面前留下一个‘宝刀未老’的印象,这才找到工部,正巧遇上了王、钱这两位两位想要抱大腿的主事,双方一拍即合,这才有了今日之事。
正在指挥干活的王元和钱真两位,听到自己莫名其妙的就被发配到了边境筑城,当即就不干了。王元嚷嚷道:“他算个什么东西,我等是为赵国公府帮忙。赵国公可是国舅爷,就算陛下知道了,怕是也不会说什么。他倒指手画脚起来了,不行,我要找他理论!”
钱真比他冷静一点,道:“你去理论,理论个什么?他是工部郎中,你我是工部主事,他是正管啊!而且要细究起来,也是你我的不对,而且他两次召唤,咱们都没去,怎么说都是咱们缺理,为今之计,还是得请国舅爷出面,否则你我怕是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