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时候让越王出去见见世面,看一看大好河山了。陛下放心,臣和高公公均派出了好手,保障越王安全,照料越王的起居,生活自不能与长安相比,但性命必然无忧。您也不要怪李道宗大将军,这件事他不知情,一切都是臣的安排,臣愿意领罪。但请陛下,不要把越王召回。他能做出这个决定,殊为不易,这次若召回了,臣担心这孩子再也没有走出去的勇气了。”
“这孩子,那孩子!不要忘了,你也才十八岁!”李世民瞪了李牧一眼,道:“口气倒是不小,你能担保什么?若青雀出事了,你能担待起?”
“臣担待不起。”李牧也有点来气了,老子帮你教育儿女,培养他们不同的爱好,把十几年后兄弟阋墙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你可倒好,这个担待不起,那个担待不起的,老子教个学生还得把命搭上?
李牧笑了一下,道:“陛下就当臣刚才的话没说吧,您自便。”
说罢,行了一礼,便告退了。
忽然之间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把李世民弄得一愣,他看了眼高公公,道:“李牧这是什么意思,他是给朕脸色看么?”
高公公心道,这不明摆着的事儿么?但他也不能这么说,否则两边的面子都下不来台,咧咧嘴,道:“这……老奴觉得不是,逐鹿侯可能是想明白了,他确实担待不起。”
“呵!”李世民无语道:“把朕的儿子弄的不知所踪,朕没找他,他还给朕脸色看了!真是毫无王法!朕必须得罚他,朕马上就罚他!现在就下旨,削爵罢官,必须学爵罢官!”
“可是陛下,您刚说的那几件事,还得逐鹿侯出面……”
“……”李世民被噎了个结实,哼了一声,道:“那就等他办完事,朕再收拾他!”说罢,他看向了高公公,伸手一指,道:“你个糊涂的奴才!他和青雀胡闹,你也跟着胡闹么?你是朕的人!发生了任何事情,你得跟朕说!你要是跟朕有二心,朕留你何用?”
高公公苦笑道:“陛下,这也不能怪老奴啊!老奴是想跟陛下说来着,但是当天它是这么个情况,陛下不是一夜没睡么,到了天明的时候,陛下睡了,老奴想跟陛下通风报信,犹豫叫不叫醒陛下的时候,皇后说话了。老奴把这事儿跟皇后说了,皇后说她知道了——”
“然后呢?”
高公公眨巴眨巴眼睛,道:“没有了呀,皇后让老奴退下,老奴就退下了。老奴以为皇后会告诉陛下,或许、或许皇后忘了。”
“本宫没忘。”正说着话,长孙皇后从外头进来,高公公吓得一缩脖,这背后说人坏话被当场抓到了,实在是太尴尬了点。
“陛下、”长孙皇后行了个礼,示意宫女把带来的莲子羹放到案上,看向李世民,道:“陛下,这事儿臣妾没忘,只是不想影响了陛下,打算过几日再跟陛下说。”
李世民露出嗔怪的神情,道:“皇后啊,青雀从未离开过长安,这贸然出去,你就不惦记?”
“臣妾惦记,但是臣妾想到陛下十四岁便能领兵,十七岁便能跟随云定兴的军队去雁门关救炀帝,臣妾就不惦记了。与陛下年轻时的经历相比,青雀若是连出一趟长安城都做不到,也不配做陛下的儿子。”
“哎呦……”李世民捂着心口,道:“他毕竟是朕的青雀啊,你说他那么胖,穿衣服都要人伺候,出门在外可怎么办,他带了伺候的人么?”
“据臣妾所知,身边只带了一个管家,一个书童。”
“李牧不是说有保护的人么?他骗朕?”
“那是暗中的保护,青雀不知道的。”
“哎呦……”李世民仍是眉头紧锁,揉了揉发胀的双额,叹气道:“青雀没说多久回来?”
“春耕之后便回了,说是去了洛阳,往返也差不多得是这个时候。”
………………………………
第551章 过目不忘
“唉……”李世民又叹了口气,抬了抬手,从抱着李治的女官手里把他接了过来,在怀里摇晃了一下,惹得小家伙咯咯的笑。
“这些个逆子,小的时候父皇父皇的叫,稍微长大一点,就去追寻什么志向去了,稚奴啊,你的俩哥哥,父皇是不指望了,你以后长大了,可得听父皇的话,不能再跟那个混账李牧搅浑在一起,听见了么?”
长孙皇后忍不住笑道:“陛下,稚奴才两岁,听不懂的。”
李治嘿嘿笑了一下,一副傻乎乎的样子,惹得李世民龙颜大悦,把李治揪起来,胡子拉碴地就往他的小脸儿上贴。胡茬刺痛了脸蛋儿,李治嗷嗷哭了起来,女官赶紧把他接过去,报到一旁哄了。
“高干,你派去保护越王的都是什么人?”
高公公躬身道:“陛下,是东厂的人。”
“东厂?”李世民疑惑道:“哪个东厂?”
“陛下,您怎么忘了,年前逐鹿侯奏请,说有人窥伺西城工厂的机密,要设立厂卫。您拒绝了他的请求,转而嘱咐老奴抽调宫中多余的人手,成立缉事厂。西城的缉事厂简称西厂,东厂就是东缉事厂的人,前几天调查刺客身份的时候,厂卫也是出了力的。”
“哦、”李世民点点头,道;“朕想起来了,却有此事。正好说起了,朕便多问两句,李牧说在东城建兵工厂,建得如何了?臣多日未曾督促,他有没有怠慢?朕依稀记得,他说过好几次没钱。”
“缺不缺钱老奴不清楚,不过老奴因为缉事厂的事情,去过东厂多次,眼下东厂建设迅速,规模已经堪比西厂,听工头说,赶在春闱之前,差不多就能完工了,他们即将被调往下一个地方。这么看,应当是不缺钱。”
李世民皱眉道:“那李牧嚷嚷着缺钱——”他看向长孙皇后,道:“内帑的账册,皇后看过么?有没有花销之处?”
长孙皇后摇摇头,道:“陛下,自打李牧接手内帑之后,内帑的账目只有入,没有出。如今内帑除了宫里的用度,没有任何额外的之处,臣妾也是看到这种情况,才逐渐放宽了用度。”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钱肯定有出处,不是内帑,就是李牧自己了……”他叹了口气,道:“朕真的是心里不舒服,偌大一个朝廷,入不敷出,靠一个李牧来撑着,现如今朕欠了他多少钱,恐怕都算不出了。”
长孙皇后嚅嗫了一下,又闭上了嘴巴,李世民瞧见她的样子,道:“皇后有话就说,你我夫妻之间,有什么话不能说?”
“陛下,臣妾本不该评论朝政,但有些话,还是想跟陛下说说。陛下听听就好——臣妾觉得,自陛下登基以来,轻徭薄赋,即便是打仗,也未向百姓征收多余的税赋,宁愿紧着内帑来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入不敷出,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便是本应该收的税赋,没有收上来。”
“而李牧来到长安半年,据他所言,前后赚取进百万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市面上还是有钱,否则李牧怎么赚?他又没巧取豪夺。综合这两件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是没有钱,而是钱在谁手里。”
“说得寒酸一点,李牧没来之前,内帑一年的进项,恐怕都没有一个权势大一点的勋贵多。这太不合常理了,所以李牧提出改制,臣妾心中是支持的,估计李牧心里也是想,若不改制,朝廷恐怕永远都是入不敷出。”
李世民叹气道:“皇后的意思朕明白,朕只是担心李牧的办法不稳妥,怕惹出大乱来。”
长孙皇后笑道:“陛下,李牧或许是太年轻了一点,但是若论捞钱的本事,臣妾想不到所认识的人中,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的。他的办法稳妥不稳妥,臣妾无法判断,但臣妾可以肯定,若按李牧的办法来,朝廷收上来的赋税,将是从前的数倍不止。”
“也是……”李世民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道:“那朕就静观其变,看看效果——唉!自从李牧来到长安,朕是一天也不得消停。罢了,今天什么也不干了,咱们出去走走,带上稚奴,去东市逛一逛。”
高公公福灵心至,道:“陛下是想看看东厂建设得如何了吧?”
“就你话多!”李世民冷起脸,道:“朕是陪皇后逛一逛,买点东西,跟东厂什么关联?喝完莲子羹就走,还不去准备?”
“欸,老奴这就去。”
……
山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秦怀道把一本《论语》背在身后,正在朗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