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技师-第7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牧冷笑一声,道:“错,大错特错!牧读史记,唯有一种感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兴,百姓苦,亡,百姓也苦!兴亡更替,更是民不聊生。请问诸公,世家是民乎?门阀是民乎?传承千年不假,其中之辛苦,想必读过家史者皆能明了牧所言之意。”

    “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便开始思考,如何能让百姓不苦或者少苦,让兴更加昌盛,让亡来得晚一些。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唯有国家强大,百姓才能得安居乐业,唯有国家强大,门阀,世家,大族等等,才能传承有序,不必受更替之苦。而国家强大,才可抵御外族入侵,诸公莫非忘了,自汉之后,戎狄入我华夏,其不知礼数,不通仁义,中原百姓深受其苦,其中,必然也有诸公之先辈!”

    “今,大唐仰仗太上皇、陛下两代帝王之力,再统中原。击败突厥,扬我国威!不可喜?不可贺?盛世不可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大唐盛世,牧以为,牧及诸公,皆有责任出一份力!”

    “纵观前史,国家兴盛之时,君明而臣贤。君何以为明?臣何以为贤?大公而无私,五字而已。君主也好,权臣也罢,门阀、世家,皆超过百姓太多,本就占据有利之势,若不加以遏制,即便君再明,臣再贤,也无法阻止覆灭大势,道理非常简单,当钱财,权势,都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百姓如牛马牲口一般,生活都无以为继时,不造反,他们还能如何?陈胜吴广之辈,史书中还少么?虽然他们最终得不了天下,但天下却会因他们而亡!”

    “如今我提出的办法,并非是损害你们的利益,而是未雨绸缪,避免大唐重蹈前朝覆辙。若门阀世家是心向大唐,拥护大唐,此等强国之策,应该高兴才是,若门阀世家有了一些不该有的心思……”李牧冷笑一声,道:“这算是谁的问题呢?”

    魏征自知辩不过李牧,也放弃了争辩的念头,追问道:“这些都是题外话,你就说,到底有什么办法吧!”

    李牧看向李世民,道:“详细的办法,臣已经让长孙冲等人代为起草了,今日既然说起,臣便捡几个重点来说。”

    “首先,四海之内莫非王土,这句话绝不能是一句空话。地制的改革,首先要确认的就是,四海之内莫非王土!大唐境内所有的田地,全都属于大唐皇帝陛下,全都属于国家!而每个人得到的田地,都是陛下给予的,简而言之,陛下是田地的主人,而所有的人种的地全都是陛下的地!大唐律中应写明这一条!”

    魏征怒道:“李牧,你这是想把田地都收回去么?刚刚还说要君臣应严于律己,宽以待民,这算什么,连老百姓的饭碗都要打翻不成?”

    “非也!我并没有要打翻老百姓的饭碗,我是想告诉老百姓,还有门阀,世家,你们现在拥有的一切,是与大唐休戚与共的!大唐存在,你们的田地才合法,大唐覆灭,下一个朝代,你们的权益不再受到保护!唯有支持大唐,维护大唐,你们才能安居乐业!怎么,我说得有错?”

    “我……”魏征被噎得叫一个结实,这话怎么说都是陷阱,魏征深吸了口气,压住心头的火,道:“就算你说得没错,但你怎么保证,大唐每一代帝王,都能自律己身?你这一条规定,是给了君王随时剥夺百姓田地的权力,若是昏君当朝,百姓又当如何?”

    “圣祖遗训,刻于宫殿梁柱之上,后辈子孙不得更改!”

    “……”魏征无话可说了,哼了一声,道:“你且说,听完再驳斥于你!”

    “另一个重点,则在税赋上。大唐如今收税的方法是,商税、人头税、田地税、商税单放在一边,先不提它。就说这人头税和地税,我认为非常有问题。”

    魏征忍不住道:“千年来皆如此,哪里有问题!”

    李牧看向魏征,道:“小子愚钝,请问魏公,人头税怎么算的?”

    “按人数算,怎么不能算?”

    “那我问一问魏公,人头怎么算?你能确切地统计出有多少人么?流民、黑户、怎么算?”

    魏征不说话了,他不得不承认,民间为了省税,黑户,瞒报的不在少数,而且流民四窜,根本统计不出数字。

    “这还只是一个小问题,人头税的最大弊端是,富者田连阡陌,却少丁差,贫民无立锥之地,反多徭役!如此大的弊端,魏公用一句千年以来皆如此就想蒙混过去,有点太不负责任了吧!”


………………………………

第547章 摊丁入亩

    魏征嚅嗫了一下,喃喃道:“这些情况,我不知道——”

    “呵!”李牧打断魏征的话,道:“不知道?你为什么不知道?因为不关心,所以不知道!公等眼中的王道,仁道,乃是圣贤书中的道,而非现实中的道。这些事情,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关心,我可以去调查。不敢欺瞒诸公,这些事情,都是长孙冲带着几个他的同学,亲自走访长安城附近的村落,从百姓口中问出来的!诸公若想知道,随时都可以问,但诸公没那个时间,你们都是做大事的人,这点小事,只好让我的学生们来做了!”

    “查旧例,人头税的成法是:新生者添入,死亡者开除。但每遇编审时,有司为了博户口加增之名,不顾民之疾苦,必求溢于前额,应删者不删,不应增者而增,甚则人已亡而不肯开除,初生而责其登籍,这多出来的人头税,便要平摊在百姓身上。又有奸猾之徒贿赂有司,瞒报户籍,也使之落在贫苦农民的身上。种种恶习,罄竹难书!”

    “百姓种地不如不种,因为种了地,还不够缴税的,糊口尚且不足,丰年则有身家之人所得者多,而穷民所得之分甚少,一遇凶年,自身并无田地产业,强壮者流离四方,老弱者即死于沟壑!为民牧者若能爱善而少取之,则民亦渐臻丰裕。若苛索无尽,小民何以为生?”

    魏征哑口无言,李牧所言之情况,他虽然没有深入地调查,但他也知道,李牧既然说得出来,必然有详实的佐证,绝非是空穴来风。想到这些事情,自己竟然一无所知,魏征便觉惭愧,再也不想跟李牧辩驳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李牧所言极有道理,振聋发聩,朕必须要反思了。大唐如今的情况,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李牧,你既然说有办法,就把办法说出来吧,大家集思广益,查缺补漏,务必让百姓的生活有所改善。”

    “陛下,臣列举了人头税的种种弊端,是想表达一件事。陛下,人头税一来统计麻烦,二来弊端无数,是该取消了!”

    “取、取消?”李世民瞪大了眼睛,心道我这个捧哏的,怎么还搬石头砸脚了!未等他说话,民部尚书,李牧的便宜继父唐俭站了出来,高呼道:“不可取消,绝不可取消啊!”

    李牧看向唐俭,唐俭也不回避,道:“李牧,你可知道,人头税乃是朝廷重要税赋,至少占据三成到四成,数百万贯,这么大一笔钱,若是免除,朝廷将无以为继,这不是闹着玩的!”

    李牧正色道:“人头税取消,并不会减少赋税的总数,反而会因为统计的精确,而增加!”

    李世民不解道:“这是什么意思?”

    “陛下,人头税统计有诸多难处,但田地的统计,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田地就在那里,它是不动的。某地有多少田地,数目可以做到精确。刚刚说的人头税的弊端,看似无解,但若变换一下思路,把收人的税,改成收地的税,摊丁入亩,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摊丁入亩?”众人咀嚼这四个字,魏征似有所悟,但还不能明确,追问道:“具体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把人头税,摊派到田地上。假设有一百个人,一百亩地,每一亩地,承担一个人的人头税,若这一百亩地,是一个人耕种,那么他就要负担一百个人头的税。承担税多者,耕种的田也多,田少者,税也少,此为公平!”

    “等等!”魏征忽然想到一个关节,打断李牧道:“这个政策有漏洞,摊丁入亩看似合理,但人口是逐年增减的,怎么确定税赋呢?”

    “这我也想到了。”李牧面向李世民,道:“所以为了保证这一条能够施行,为了让百姓轻徭薄赋,臣请陛下再立下一条规矩。以贞观五年人口数为基准,往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即便人口再多,也不增加税赋,让百姓的负担减轻!”

    “永不加赋!”李世民吓了一跳,每一年会发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