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呿、”李世民撇撇嘴,道:“这有什么良苦用心,你不过就是泄愤罢了。”
“没有的事儿。”李牧正色道:“陛下,您可还记得臣说过的关于“舆论”的事情么?“
李世民回忆了一下,道:“大唐日报那会儿?跟这戏有什么关系么?”
“一样都是舆论嘛。”李牧指了指窗外,百姓正义愤填膺,因为剧情刚好到了张驴儿父子到了蔡婆家,要强娶她们娘俩儿。方才还为张驴儿叫好的百姓们,此时纷纷开骂,声音甚至盖过了舞台上的声音,要不是有人拦着,都得有人冲上舞台去打白闹儿了。
李牧笑吟吟道:“陛下有何感想?同样的观众,一刻钟不到的时间,态度大不一样。”
李世民想了想,道:“他们是因为剧情——”忽然李世民顿住,眉头蹙起,道:“你故意把坏人的姓用了卢氏,地点设在齐州,是想让百姓看过这部戏后,产生联想,认为姓卢的不是好人,山东的官坏,进而让他们的名声受损,是这个意思么?”
李牧点头道:“正是此意!陛下曾说过,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薄弱,是因为百姓只知门阀,而不知朝廷。臣虽然无力迅速扭转百姓们的想法,但可以潜移默化,通过连载的,表演的戏剧,甚至传唱的话本等等,让百姓们接收讯息。百姓们大部分都没有读过书,甚至不识字,但他们能听得懂故事,明白人情道理。总有一天,他们会知道朝廷才是他们的依靠,陛下才是他们的希望,而这些门阀,无论他们姓什么,他们都是自私自利之人——臣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创作的人多起来,演戏的人躲起来,说书的人多起来,早晚会达到目的的。”
李世民想了想,缓缓点头,认可了李牧的道理,却又轻笑,道:“你小子的话,朕现在只能信三分,这话许是你刚刚想起来糊弄朕的,不过没关系,本就是看个热闹,有用更好,没用也没什么,只要坏人不姓李,朕就不管你。”
李牧笑道:“臣怎敢让坏人姓李啊,臣不也是入了宗籍么,坏人姓李,等于是自己骂自己,臣可不傻。”
“就你精明。”
李世民无奈地叹了口气,对于李牧,他越来越感觉到难以控制了。这小子的想法,他料不到,但他的想法,这小子往往能够未卜先知。
这让李世民觉得可怕,但他至今仍然放心李牧,因为他感觉不到李牧有野心。
作为一个野心家,作为一个踏血登上皇位的帝王,李世民对于人的野心非常敏感。他能感觉到臣子的野心有多大,像长孙无忌,侯君集,房玄龄,魏征,这些名臣的野心,他都了如指掌。正因了如指掌,所以才非常放心,因他有自信可以驾驭。
而李牧,似乎做什么只是随心而行。没有一个统一的目的,也不见他在乎什么事儿,这就让人犯难了。他做的好,你不知道怎么赏,他做的不好,你也不知道罚什么他会疼。像是一块滚刀肉,让人好不烦恼。
“朕听闻,你那个学院要毕业了?”
“大唐技校。”李牧重复了一遍名头,道:“陛下消息灵通,是要毕业了。今天毕业了十个人,个顶个都是人才啊。明日到吏部办了手续,后天就走马上任了,以后有他们协助,臣就能轻松一些,备战科举了。”
“朕听说了,你的考试别开生面,让人互选——朕有个疑问,这样选出来的,一定是最有能力的么?”
李牧摇摇头,道:“不一定,但却是最能服众的。”
“陛下,内务府的性质,与其他衙门有所不同。它不是一个专业的衙门口,像工部,若一个人不会营造,让他去做主事他也干不了。但内务府么,基本上每一个衙门口,只要能在大唐技校毕业的学生,他都能够胜任。那么,能否服众,则是他未来能走多远的决定因素了。内务府的主要骨干,臣不打算用外人,所以臣让他们自己选,他们自己选出来的,他们心里头也服气。”
“这倒是一个好主意,朕也学到了。”李世民呵呵笑道,忽然他又问:“李牧,你真打算考科举啊?其实你现在的名望,考不考科举,也无人质疑你,没有这个必要吧?”
“陛下,君子无信而不立啊,臣一定要考。”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朕也不瞒你,这几日礼部一直有人上奏,有说你参加科举不妥的,有说要改变科举规矩的,朕看得出来,背后有山东士族的影子。科举啊,从前朝到今日,都是有一定之规,牵一发而动全身,改起来太麻烦。你若参加科举,他们必然会倾尽全力阻拦,朕不担心你的才学,可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若大意失荆州,对你的名声也有损,也涨他们的士气。”
“而且你放言,必得常科和制科双状元,这话也太大了些。圣人典籍浩如烟海,他们又沆瀣一气,若是非得难为你,你也未必能招架。朕还有一个担心,是怕他们为了阻止你,而向外界透露题目,朕是打算选拔几个可用之人的,李牧,你可懂朕的意思?”
李牧沉吟不语,他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如今礼部几乎为山东士族所把持,大小官吏都与门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李牧自己把话说得太大了,放言豪取双状元。若让他成了,山东士子将会颜面无存。所以他们一定会极力阻止李牧,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向其他学子透露题目,这是他们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李世民都阻止不得,他们不在乎中状元的是谁,只要不是李牧,他们就赢了。
而李世民迫切想要提拔一批年轻人才,巩固朝廷的根基,因此想劝李牧不要参加科举,让科举如常进行。
李牧自然是可以放弃,因为他此时的地位和声望,远超状元能够带来的一切。武德年间的状元孙伏伽,如今不过是大理寺少卿,才四品而已。李牧现从三品内务府总管大臣,掌管内帑与皇产,执掌工部,已然与六部尚书平起平坐了。
多这状元,少这状元,其实没多大差别。
但李牧心中还是拗不过这口气,凭什么自己就得退一步呢?来到长安之后,与门阀世家的较量中,他就没有退过,凭什么这次就得退呢?
不退!
李牧梗起脖子,道:“陛下,臣不退!臣要挫挫他们的锐气,杀杀他们的威风,让他们知道,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无用的!让他们放马过来,臣接着就是了!”
………………………………
第508章 豪言壮语(改)
李世民叹气:“朕是为了你好,是怕你受了挫折,但你既然不听,也随你,朕不管就是了,随你们折腾吧。”
说罢,便不再提这件事,把注意力放在了戏上面。
在李世民看来,李牧是没有机会得双状元的。因为考状元这件事,不仅仅取决于实力,很大一部分还是运气。即便李牧的运气好,但在所有的出题人,监考人,都与他作对的前提下,他想得状元,难!
王鸥挨着李牧坐,看着李牧梗着下巴的样,她就心疼。趁着李世民看戏的空档,偷偷在桌下牵了李牧的手,李牧瞧了她一眼,在细腻光滑的手背上摸了两把,惹来佳人脸颊微红。
他俩哪知道,这个小动作,瞒过了李世民,却没有瞒过长孙皇后。长孙皇后瞧着俩人这甜蜜痴缠的劲儿,心里暗道,果然什么样的女子,都逃不过情劫这一遭,王鸥年轻时是眼界多高的一个人儿,多少翩翩公子她都不放在眼内,却唯独像是着了魔似的,爱极了李牧这个混小子。
这感情的事儿啊,还真是说不清,道不明。
窦娥冤是一个大戏,一晚上演不完,所以分了三天,今儿是头一天,演到了张驴儿误杀了自己的父亲,恼羞成怒,把所有过错都归在了窦娥的身上,自己做了苦主,把他告到了齐州衙门。刺史郑大卢接了官司,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百姓们正看得入迷,见竟然不演了,都吵嚷了起来。二狗扮演张驴儿,正在台上,好说歹说就是不行,平息不了众怒,又因他演的人物太过于可恨,惹得那气性大的观众,把鞋都丢到了台上。好在二狗跑得快,不然他都得让鞋给埋上。
二楼,李世民也是一脸埋怨。他也是头一次看戏,看得津津有味,想知道后头是什么剧情。没想到正紧关节要的时候,不演了,好不高兴。
“陛下,这都快子时了,再演就亮天了。好饭不怕晚,您想看,明天晚上再来呗。”
“朕怎能常常出没这等烟花之地?你把朕当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