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技师-第4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这俩个胡人是西突厥人,他们带来了一个惊天的消息。”

    “两年前,西突厥的莫贺咄暗杀统叶护可汗,自立为可汗,他自称大可汗后,西突厥十姓不服。弩失毕部共同推举泥孰为可汗。泥孰不肯就位,迎立统叶护可汗子阿史那咥力特勤,奉为肆叶护可汗。年初,莫贺咄兵败,被泥孰杀死。诸部共推肆叶护为西突厥大可汗。但肆叶护疑心拥立他的泥孰,又阴谋杀害泥孰,泥孰被迫逃往焉耆。”

    这些消息,李牧昨日都知道了。但他摆出一副刚刚知道的模样,听得入神,等李世民说完了,李牧一副茫然的语气开口,问道:“陛下,臣知道西突厥,西突厥远在千里之外。那里的事情,与我大唐何干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西突厥远在千里,但西突厥与东突厥,原本是一家,东突厥盘踞的河套地区,乃是突厥人的发源地,在突厥汗国没有分裂的时候,那里便是王帐所在。东突厥已经覆灭,河套地区已经空了出来,若你是西突厥的大可汗,你会不动心么?”

    李牧沉吟不语,似乎在琢磨。

    “还有……”李世民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大唐与西突厥,早有盟约,刚才提及的那个泥孰,十年前曾作为西突厥的使者来到长安,两国约定,共同对付东突厥。当时朕接待了他,与他相谈甚欢,他临走的时候,提出结义,朕为了大计,就答应了下来。”

    李世民这样说,其实是在扭曲事实了。他特意点出他是为了大计答应结义,就是在刻意淡化个人情感。目的是不想让李牧觉得,他是一个无情的人。

    李牧不是一个小孩子,李世民这样说的用意,他也能猜到几分,没有说什么。

    “泥孰仰慕中原文化,大唐与西突厥守望相助十年,多亏了他的功劳。但现在西突厥的新汗却心胸狭隘,驱逐了他。朕以为,他的目的不止是夺权这么简单。也许这是一个预兆,西突厥收拢了不少东突厥的零散部落,必定已经知道了东突厥被灭的事情,难保他不会动心东征,妄图夺回河套祖地。”

    李世民忧愁的叹了口气,道:“鞠文泰的举动,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鞠文泰这个人,朕早就知道。他是一个小人,前隋的时候,他求娶前隋公主。前隋文帝挑选了一个宗室女嫁给了他。当时他刚刚继位,势力不稳,能与前隋联姻,可以大大地巩固他的王位。”

    “此为前隋的恩德,但在隋末天下大乱之时,就连颉利都知道声援一二,但鞠文泰却像是忘记了当年的事情一般,不闻不问,只顾着趁乱发财。这个人的德行,可见一二。”

    “朕听闻,高昌国内设郡县百官,诸般制度与大唐无二。鞠文泰这个人,在隋末大乱时,更是妄自尊大,口称‘朕’,如此行径,便是自诩汉人正统,不把中原王朝放在眼中了。他这样的人,突然说要来觐见,朕心中便疑惑不解。此番得知了西突厥的消息,朕才豁然开朗。一定是西突厥有东进的意图,被鞠文泰侦知。高昌国小民寡,不能抵抗,因此才来长安求援。”

    李牧一副认真思考的样子,道:“陛下,既然大家有共同的敌人,臣觉得还是帮一把吧。”

    “哪有这么简单。”李世民没有多说,继续道:“具体帮还是不帮,朕要与朝堂诸公们商议过后,再做定夺。这件事,你就不要费心了。朕想让你做的事情,是关于高昌世子鞠智盛的。”

    “哦?”李牧挑了下眼皮,道:“不知陛下想让臣做什么?”

    李世民咬牙恨恨道:“鞠文泰这个小人,他明面上大张旗鼓地觐见朕,背地里却让他的儿子先行一步来到长安。那两个胡人,便是跟他一起来的。他想干什么?无非就是怕朕不答应,想让他的儿子提前一步,疏通关系罢了!”

    “朕是天子,帮或者不帮,自有朕乾纲独断,岂能受他人胁迫?朕要你做的事情,便是把这个高昌世子找出来,但你也不要与他翻脸。朕要你效仿朕当年做的事情,陪在这个高昌世子身边,探听虚实,最好能查出,他都拜访过什么人,让朕做到心里有数。你有没有信心做好?”

    “这……”李牧露出为难的神色,道:“陛下,这件事对臣来说,实在是太有难度了。您不知道,臣有个毛病,不喜欢跟男人一起玩。臣是一个大男人,陪在一个男人身边,实在是别扭。要不陛下传个旨意,让高昌那边换个郡主过来,臣有信心,一定能陪好。”

    “荒唐!”李世民怒斥道:“这是大事,岂容儿戏?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找到高昌世子,探听虚实,一旦有消息,随时来报!”

    “臣……”李牧还想说什么,李世民却懒得跟他废话了。

    “滚远!”

    李牧只好闭上嘴巴,道了声领旨,灰溜溜地从太极殿出来。

    看到李牧出来,高公公立刻笑嘻嘻地迎了上来。李世民最后那声‘滚远’,铿锵有力,声若洪钟,高公公就是想听不到也不可能。

    再看李牧这副灰头土脸的样子,高公公猜想,李牧一定是挨骂了,略带幸灾乐祸道:“侯爷,触霉头了?”

    “没有的事儿!”李牧嘴硬道:“陛下给了我一个好差事,陪高昌世子吃喝玩乐,花销都从内帑出,陛下难得大方,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高公公也不戳穿,道:“那就恭喜侯爷了,侯爷说有事跟咱家说,却不知是什么事?侯爷可得快些说,陛下还没用膳,咱家得去准备了。”

    “哦,是这么回事。”李牧从怀里把《太玄经》拿了出来,递给高公公看,问道:“这本书是神医送我的,他说是一本高深的内功,说是练了对我的脑疾有好处。您见多识广,帮忙看看,这到底是不是高深的内功啊?”

    “《太玄经》?”高公公翻开看了看,又递给李牧,道:“侯爷,《太玄经》咱家是听过的,确实是一本高深的内功。但是有句话,咱家可得对侯爷说明白了。内功练之不易,讲究的是一个悟性。这悟性么,玄之又玄,说不明白。像是这本《太玄经》,它是道家的内功。若想修炼有成,必须对道家有很深的了解才行。”

    李牧皱眉道:“那我岂不是要去做道士?”

    高公公笑道:“却也不用,侯爷,内功这东西,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无非就是气息在经脉中的运转方式罢了,所谓内功,就是记载运行气息的方法。所谓悟性,大体上就是,能否感受到如内功中记载一样的气息流转。若是天赋足够,就算没有内功,自己也能创造出内功来,否则您以为,这些现有的内功是怎么来的?”

    李牧还是头一次听到这种理论,忧愁道:“可是,我对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没有什么信心呐。”

    “我倒是有一些心得。”高公公笑眯眯道:“咱家早年间也没练过内功,是四十岁后,才在内功上下功夫的。若非如此,那日与独孤九动手,老夫早就落败了。这些心得,咱家都写了下来,侯爷若想看,稍等一会儿,咱家叫人帮你取来。”

    “那当然好,我就在这儿等。”

    “侯爷稍待。”高公公说了一声,叫过来一个小太监,吩咐了几句,小太监发足狂奔,不一会儿拿回来一本书。

    李牧接到手中,看到书的名字,眼珠子差点掉了下来。


………………………………

第299章 倒霉的世子

    “葵、葵花宝、宝典?”

    着实是太过惊讶,李牧结巴了起来。高公公见了,还以为李牧在笑话这书的名字,略带一些不好意思道:“叫侯爷笑话,咱家没年过书,认识几个字,都是跟着陛下之后,耳濡目染学来的。实不相瞒,这书取这个名字,实在是为了纪念一个故人。”

    “故人?”李牧一副好奇的眼神盯住高公公,心中暗道,难道说这高公公就是《葵花宝典》的作者么?

    李牧前世看过很多杂书,金庸的,他自然全都看过。不但看过,电视剧基本也都看全了。《笑傲江湖》是金庸的经典作品之一,他看过不止一遍。

    在《大唐群侠传》做设定的时候,策划小组也把金庸的武侠当成很重要的参考。对于《葵花宝典》的来历,还特意研究过。

    综合了网络上对于《葵花宝典》成书的年代考证,一个相对来说支持率比较高的观点是,《葵花宝典》成书于中唐时期,现在看来,这个时间点要往前推一推了。

    “呃……”高公公似乎没有想到李牧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略显尴尬,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