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技师-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李知恩跟了李牧,却享受到了寻常人家正妻也享受不到的待遇。不但府中大小事务全都归她调派,财权也放心地交到她手里。要知道,这可不是小钱啊。逐鹿侯府每个月的出入账目,高达几万贯。都说财帛动人心,若是换了旁人家。谁能用一个侍妾管理这么多钱?

    李牧却不在乎,在李知恩的记忆中,他好像就没问过。这份用人不疑的气度,对待钱财的豁达,让李知恩从心里往外地觉得,自己的主人好有魅力。

    但是做逐鹿侯府的管家婆,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李牧不管钱,白巧巧呢,除了要买东西的时候,也不怎么过问。所有的操心就都落在了李知恩身上,让她觉得责任重大。就比如说,用马场的份子换了市集,又把市集给了白闹儿,李牧还没怎么心疼,李知恩却心疼得要死。这预示着,下个月府里的进项要少了。

    虽然钱肯定是够花的,但是谁会觉得钱多呢?今日见李牧心情似乎不错,便把这件事说了出来。

    李牧听了,又笑了起来。李知恩觉得他没把自己的话当回事,撒娇道:“主人,你不要总是这副无所谓的样子啊,你就一点也不担心嘛?”

    “干嘛担心?”李牧拍拍李知恩,让她起来,然后自己也站了起来。来到工作室的西南角,李知恩这才看到,哪里有一个黑布罩着的东西。

    “这是什么呀?”

    “这可是好宝贝,让你开开眼啊。”李牧说着,把黑布一扯,李知恩的小嘴儿顿时长得老大,结结巴巴道:“主、主人,你从哪里弄来这么大的琉璃瓶!还是五彩琉璃,我的天啊,这得值多少钱!主人你又乱花钱!”

    李牧很满意李知恩这种反应,抬手敲了敲这个玻璃瓶,道:“不要大惊小怪,实话告诉你,这个瓶子,不是从哪弄来的,而是你的主人我,亲手烧制的!”

    “烧、烧制?”李知恩彻底懵了,但眼前的事实却让她不得不相信,因为没有办法解释。

    在中国古代,琉璃,也就是玻璃,是非常罕见的东西。原因很复杂,经后世学者研究,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很早就掌握了瓷器的烧制方法,技艺高超,对玻璃制品的需求很少,而玻璃又极难获得,因此很难流行开来。西方古代的玻璃技术比中国要先进,主要原因便是西方世界缺乏瓷土,烧制不出好的瓷器,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找替代品。

    第二个原因就非常科学了,因为玻璃需要的熔点很高,炼制不易,因此也很难普及。

    事实上,后世常见的玻璃,历史根本也没多少年。在唐朝,很大一部分人还都认为玻璃乃是一种矿藏,只有一些炼丹士,或者祖辈相传,伺候上层人物的工匠,才懂得烧制玻璃的方法,但是产量也是极低。

    最重要的是,此时的玻璃,难看,且有毒。

    唐朝烧制的玻璃,配方中含有大量的‘铅’,若用来盛食物,莫名其妙的就把人给毒死了。由于人们对‘元素’没有概念,便觉得琉璃就是有毒的。而且因为没有掌握调色技术,炼制出的玻璃颜色随心所欲。紫、白、红、绿随机切换,谁也保不准能出什么颜色。直到近代,人们才发现玻璃颜色的秘密。绿色来自原料中少量的铁,二价铁的化合物使得玻璃显绿色。在加入二氧化锰以后,原来的二价铁变成三价铁显黄色,而四价锰被还原成三价锰呈紫色。

    唐代最好的玻璃器皿,能有三种颜色,就已经算是极限了。李牧出手便是五彩,怎能让李知恩不吃惊。她也只见过三彩而已,五彩琉璃,只在书里看到过记载,实物是真的没见过。

    李牧随手把五彩琉璃瓶拿起来,李知恩担心他把宝贝给摔碎了,赶紧伸手在下面托着。

    “用不着这么小心,都跟你说是我自己烧制的了,碎了就碎了,我再弄一个就是了。”李牧把瓶子放在工作台上,道:“丫头,你可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做的?”

    李知恩赶紧摇头,她上哪儿知道去。

    李牧压低了嗓子,道:“主要的原料是沙子!”

    “啊?”

    “真的!”李牧重重点头,道:“我经过十几次的试验,终于掌握了烧制琉璃的方法。你还觉得咱家还会缺钱么?就这个瓶子,我拿出去卖,一百两金子不过分吧?”

    “不过分!”李知恩斩钉截铁地说道。当代掌握烧制玻璃最高工艺的是大食人,大食人的三彩琉璃瓶,最少也要卖一千贯铜钱。李牧拿出来的可是五彩琉璃瓶,而且色彩分布还这么漂亮,卖一样的价格,绝对谈不到贵。

    更重要的是,李牧竟然说这琉璃的主要原料是沙子。

    那便是等于没有成本,白捡钱一样啊!

    李牧似乎猜到了李知恩心里所想,道:“傻丫头,别把眼睛只盯着钱。物以稀为贵,一个瓶子,值一百两金子。一百个瓶子,它就只值一两金子了。缺钱的时候弄几个卖一卖,不算长久之计。”

    李知恩听他这么说,便有些不解了,问道:“主人,既然不是长久之计,那咱们还是得担心钱呀。”

    “你听我说完呀。”李牧说着,展开了工作台上卷起来的图纸,为李知恩介绍道:“这个是我这几日根据这琉璃的特性,设计出来的暖棚。有了这暖棚,冬日里也可吃上绿菜。”李牧嘿嘿笑了起来,道:“咱家不是有五十顷地么?可劲儿地搭上这暖棚,种满绿菜,卖给长安城的有钱人,你说说,咱还能缺钱?”

    李知恩虽然看不懂暖棚是怎么回事,但见李牧说得这么笃定,便就相信他。仿佛看到了眼前出现了一座金山,激动得扑进李牧怀里。

    温香软玉在怀,李牧便有些动了心思。他凑到李知恩的耳边,轻声道:“知恩啊,能不能商量一下,今天晚上你回自己房间睡,我跟夫人……有点私密的话要说。你年纪太小,不便知道。”

    李知恩仰头看了看李牧,眨巴一下眼睛,脸红了起来,道:“我知道你要干什么!”

    “什么知道?”李牧赶紧打马虎眼:“你又知道什么了?小小年纪,别胡思乱想!”

    “今天铺垫了这么多,还不就是为了……”李知恩吐了下舌头,从李牧怀里挣开,跑到门口回头道:“那本册子,我也看过的!”

    “什么乱七八糟的!”李牧还要找补,李知恩已经跑远了。李牧无奈地摇了摇头,把工作室的门锁上,也一步三摇地回了后院。

    ……

    次日清晨。

    李牧按着后腰,爬上了马车。这一宿他都没怎么睡,鸡叫的时候,他倒是忙活得差不多了,但又惦记去送李绩,不得不洗漱出门。马是骑不得了,只好乘车。但是赶到英国公府的时候,却得知李绩兄弟已经走了。

    门房转给李牧一封信,乃是李绩亲手所写。看罢之后,李牧有些怅然。

    信中内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说,送别伤情,不如就免了,山高水长,总有相见之日。但是李牧心里却有些空落落的。他抬头看了眼刚换上一天的‘英国公府’匾额,李牧恍然觉得,原来,已经来长安这么久了。

    物是人非四个字,总是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眼前。


………………………………

第134章 心气不顺

    李牧跟门房说话的工夫,英国公世子李震也得到了消息,来到门口迎接他。

    李牧与李震见过几面,但却没说过几句话。李震给他的印象,便如后世的书呆子似的,整日手捧书本,对读书之外的事情都不关心。李牧参加过几次李绩的家宴,席间从来没听过李震说话,他总是默默的吃,吃完了就走,因为他要抓紧时间读书,准备来年的科举。

    其实他完全不必如此,他是英国公世子,李绩的长子。无论他是否有才干,他都能袭爵。而且从名字上,也可以看出李绩其实是希望自己的大儿子能继承他的武勋的。但是偏偏事不如人,起名为‘震’的,是个文弱书生。起名为‘文’的,却连书本都不愿意看。

    两人相见,倒也没有什么尴尬。可能在李震的心里,也没有想得太复杂,李牧是李思文的义兄,那就是家里的亲戚,平辈而交就是了。

    李牧看得出,李震不久之前大哭过一场,眼睛有些红肿。李牧不知如何安慰,便只好小心言行,不勾起他的伤心事。

    俩人来到大堂,出乎李牧的意料,李震竟然让下人端上了茶水。看到李牧的神情,李震不太好意思,道:“侯爷见笑了,上次天上人间开业,我也随父亲一起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