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能参加比赛的马毕竟是少数,他们带来的其他的马,也要卖出去,这样一来,长安的马就会增多。还有比赛淘汰下来的马,也可以由军中购置,这样总比自己去找马要省事得多。而且若是我们举行的比赛形成一种趋势,长安城附近养马的人也会多起来,这样繁殖出来的马也不在少数。”
程咬金笑道:“真不是一般人啊,还能想到那么远去。”
李绩泼下一盆冷水,道:“长安城中的这些门阀勋贵,关系复杂,互相之间都有来往。若是有人心生歹念,串通好了,让出头名,甚至安排好前三名,随即偷偷下注,岂不是要赔死了?”
“他们敢!”程咬金怒道:“谁敢这样针对我程家,不要命了不成?!”
李牧道:“程伯父莫要生气,做生意和气生财。关于这种情况,我也有所预防。”李牧停顿了一下,又在纸上边说边写,道:“这也是我要求马匹注册的原因,从第二场开始,我们只接受注册过的马和马主参赛。每一个马主,最多可以持有三匹注册的马。而每一场比赛,同时参与马匹数量暂定为二十,每次开赛前一天,我们抽签决定可以参赛的马。先抽选马主,然后让这马主从他的马匹中选择一匹马。开赛当日再让他来挑选由我们安排的骑士,这样一来,义父所说的情况就不可能发生了。”
“妙啊!”程咬金拍手笑道:“太妙了,赛前不知道谁的马可以出战,骑士和马主又不是一伙的,我们也不能确定哪位骑士可以出战,就算马好,也许骑士不行,骑士行,马又不一定好。这样一来,谁都决定不了结果。比赛胜负真要由天而定了。”
“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只需要做的是计算好赔率,例如每次收赌资一万贯,拿出一半兑付出去,再支付了奖金,纯利润也有三千贯以上,岂不是稳赚不赔么?”
“对对对,稳赚不赔!”程咬金笑得牙花子都出来了,李绩就看不惯他这副样子,道:“别高兴太早,这个主意虽然好,但都是明面上的东西,他人也不难模仿。”
“谁敢!”程咬金瞪眼睛道:“谁敢抢我的买卖,我与他不能善罢甘休!”
李牧笑道:“这也是我说只有程伯父能做这个买卖的原因,若无程伯父坐镇,这买卖肯定做不得。”
“那是!”程咬金得意不已,道:“贤侄,老夫不是蠢笨之人,这个买卖我听到现在,最重要的还是你说的赔率,这东西老夫是弄不来了,还是要靠你,其他的东西,无需你操心,你且休息几日,等你的禁足解了,事情也差不多了。”
李牧想了想,又道:“程伯父,我建议这个马场尽可能还是要修建在城中,最好是东城,那里勋贵多,离得近。要是在城外,来往就要半日,效果就不好了。”
“这你放心,老夫有的是办法。你且把大小标记一下,这个场地需要多大,我好安排。”
李牧在图上做了标记,道:“一圈四到五里为佳,太长不利于冲刺,太短了看着不起劲。我都标记好了,工匠一看便知。”李牧不忘推销自己的工匠,道:“伯父要是用人,工部有很多工匠,明码标价,力工一日百文,技工一日一百五十文,技师三百文。前些日子赵国公府修院子,我也按照这个价钱收的。”
“想挣老夫的钱?没……”程咬金‘没门’俩字差点脱口而出,忽然想起还要用到李牧,赶紧改口道:“要是我府里人手不够时,再去工部雇人,暂时还不着。”
说罢,程咬金把李牧写了字的纸收了起来,放入怀中,道:“待会让人给你送牛腿,要是遇到难处,老夫再来找你。”
“好。”李牧满口答应,李绩也一起告辞,李牧送俩人到了门口,两位大将军各自上马,一个往东,一个往西。李牧苦恼不已,李绩的家也在东边,他往西去,分明是不想与程咬金一路。
………………………………
第132章 大军还朝
李牧禁足的第七天,李靖大军终于还朝了。长安城举城欢腾,李牧在府中都能听到外面的呐喊声,李牧被禁足不能出去看,趴在墙头看了一会儿,也没看到大军,只是看到了百姓们。巧巧带着知恩在李重义的护卫下倒是出去看了,可是也没挤进去,只是远远看了眼。
作为后世之人,李牧没去凑热闹也知道,李靖此番回朝,等待他的不是加官进爵,而是责备……只是他有点忘了,李世民是用什么借口责备他,电视剧的情节他有点记不住了。
但是没出一天,消息就传了过来。是李弼过来的时候说的,之前他来过一次,与李牧商议送李靖大将军一百坛酒庆功。这次来也是说这个事的,庆功酒是送不成了,因为李靖被李世民训责了。
听李弼说起,李牧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御史大夫萧瑀弹劾李靖治军不严,在袭破颉利可汗牙帐时,一些珍宝文物,都被兵士抢掠一空,请求严查。李世民因此极为严厉地训斥了李靖,李靖一句话也没有争辩,于大殿之上叩头认罪,被李世民勒令闭门思过。
发生这么一件事,庆功酒自然是送不得了。李牧听得心中悲凉,都说帝王无情,伴君如伴虎,从李靖的遭遇就能看出一二了。九死一生平定突厥,回来寸功未得,先接受一番调查,这心里得是一个什么滋味。同时他也极为佩服李靖的心胸,蒙受如此冤屈,竟然一句话也不分辨,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李牧赶紧打听细情,这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御史大夫萧瑀,出生于后梁帝王之家,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父亲名岿,是后梁明帝,萧瑀九岁那年,被封为新安郡王,后隋朝建立,后梁归附。开皇七年,萧瑀随兄长萧琮入隋,他的姐姐就是萧皇后,隋炀帝是他的姐夫。
萧瑀可以说是在隋炀帝的眼前长大,标准的皇亲国戚。但他不是一个纨绔子弟,非常有才干。在隋炀帝时,他就身居高位。但或许是跟出身和与皇帝的关系使然,萧瑀的脾气非常刚烈执拗,而且对帝王也缺少尊重,经常聊着事情就吵了起来。所以在隋炀帝时,他就经常被贬官,被贬了,他也从不求饶。等什么时候皇帝的气消了,又想起来他,就又起用了。
也多亏了经常贬官的福,隋炀帝被困江都之时,正好赶上他被贬为河池太守,侥幸逃过一劫。随即天下大乱,大家都在逐鹿中原,也没人管他,萧瑀想救姐姐萧皇后,也没有那个能力。平安无事待了好几年,直到李世民带兵进攻薛举时候,路过河池,萧瑀和妻子独孤氏设家宴款待,才有了后来投奔大唐之事。
要说这人投胎确实是一个技术活,萧瑀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出身后梁皇族,出生就是皇子。后来国家灭亡,他姐姐嫁给了隋炀帝,他摇身一变成为国舅了。等到隋灭唐兴,他还是贵戚。因为他的妻子是隋文帝皇后独孤氏的娘家侄女,而李渊是独孤氏的亲外甥,李渊与萧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俩人在隋朝同殿为臣时,相交莫逆。轮到李渊当皇帝了,自然想起了好友萧瑀,李世民攻打薛举路过河池,李绩特意写了封信邀请他入朝为官。
萧瑀自是无不应允,李渊也非常善待他,等他到了长安,立刻授萧瑀为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为民部尚书,也就是唐俭的前任。
照此来说,萧瑀应当是李渊的铁杆。玄武门之变后,理应遭到打压才是。但是没有,李渊在位时的宰相,只有萧瑀一人保留了下来。原因是萧瑀是当时的几位重臣中,唯一一个提出立贤不立嫡的人。当时李世民与李建成争夺皇位进入了白热化,朝中重臣要么是支持李建成,要么不表态,唯有萧瑀一人明确支持李世民,还因此受到了李渊的训斥。
等到了李世民当了皇帝,自然要报答这份恩情,特进萧瑀为尚书左仆射。还作诗送给他,就是那首许多人不知名字,但是都听过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命好,眼光好,位极人臣,说的就是萧瑀了。要是放在小说里,这就是妥妥的主角模板。但也不知是命太好了,还是觉得自己资历太深有恃无恐了,已经到了李世民当皇帝的时候,萧瑀作死的毛病还是没改了。
李世民刚封他为尚书左仆射不久,一次朝议,萧瑀与一位大臣吵了起来,李世民都喝止不住。气得李世民当场罢了俩人的官职爵位,让俩人闭门思过。
另一个官员倒是老实思过了,但萧瑀觉得憋屈竟然一病不起,李世民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