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里,唐宇再次惊愕了,没想到刘君韬果然是大手笔,一出手真的就直接筹建五百骑!
“练总,五百匹马?先不说咱们鱼山集周边能不能买到这么多的马匹,但就这买马的银子就是一笔大数目啊!”
“大概需要多少银子?”
唐宇大概算了算,说道:“练总,现在市面上是买不到战马的,能够买到不错的坐骑就已经很好了。在国朝初年的时候,一般上等的马匹大概在八两银子左右,这是官价!民间实际上的价格基本上在十两左右。”
“那现在呢?”
“现在咱们兖州府这边,一匹马的民间价格大概是十五两一匹,而且还基本上是有价无市!”
“这就难办了!”
听了唐宇的话,刘君韬可是犯了难。
按照唐宇给出的价格,买一匹马就需要十五两银子,那五百匹马,光是购买就需要花费七千五百两,这还不算后期饲养马匹、以及招募骑手的花费!
唐宇也在思考着对策,既然已经确定下来要筹建马队,那就只能帮着刘君韬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二人冥思苦想,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弄到足够的马匹。
二人最先想到的办法,就是通过商部的商队,从山西等地直接购买战马!
可是经过刘君韬和唐宇的仔细商议,二人都觉得这个办法看似可行,实则根本无法成功!
一者,山西边地不但距离山东遥远,途中不可控的情况太多,而且还要经过河南,那可是陈家的势力范围!鱼山集的商队贩卖一些寻常货物倒还好,一旦和战马沾上边,那就等于是主动上门给陈家送“大礼”了,陈家绝对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摘桃子”的好机会。
再者,战马可是朝廷严密监管的,从山西边地到山东兖州府,其间路途岂止千百里?贩卖战马这样扎眼的货物,沿途官府绝对不会放任不管,这样的举动几乎是在自寻死路!
可是,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可以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数量足够的战马吗?
刘君韬和唐宇陷入了沉思。
突然,唐宇像是想起了什么,猛的一拍大腿,说道:“练总!也许咱们不用花钱,就能弄到大量的战马,而且还能顺带招募到熟练的骑手!”
“什么?”
刘君韬听了一些不敢相信,要是有这样的好事,那陈家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的跑到滑口镇来收购马匹?
“是什么办法?快说!”
唐宇笑了笑,说了四个字:“山东马政!”
………………………………
第七十九章 山东马政
“马政“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游化别群,则萦腾驹,班马政是月也(指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戒;班马政。”
该书注曰:马政,谓养马之政教也。而把一般的养马业上升为马政,则萌芽于商代。
此后,历代中原王朝因为缺乏大量优秀的战马而无法彻底消灭北方的胡族势力。
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战马不仅是冲锋陷阵、克敌制胜极为重要的军事装备,同时也是驿站、后勤保障的主要运输工具, 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以及华夏的兴衰存亡!
因此,马政备受华夏历代王朝的关注!
到了大明,太祖洪武皇帝也是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战马的重要性,并且积极推行马政,曾谆谆告诫中书省臣曰:
“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莫不以马政为重。故问国君之当者,必数马以对……其下太仆及诸牧监各令修职,毋怠所事。”
因此,当大明刚刚定都金陵、北方各省还未彻底平定之时,明太祖洪武皇帝便令应天、太平、镇江、庐州、凤阳、扬州六府,滁、和二州民牧马。
而到了明军扫平天下,大明定鼎华夏之后,明太祖更是于洪武四年设立了专职的机构以加强对马匹的蓄养。
洪武六年二月,大明明文规定了各地百姓代官养马之法,严格制定了各地马户养马的具体数量与孳息数。
例如,洪武二十八年,国朝曾经榜示:“江南十一户,江北五户共养马一匹。“
唐宇用了足足半个时辰的时间,才将大明马政的始末简单讲了一下,刘君韬对此很是感兴趣,听得非常认真。
接着,唐宇便继续说道:“练总,最早国朝只是在辽东和西北各省实行马政,而咱们山东的马政是从永乐朝开始的。按照朝廷的颁布的章程,山东各府县民间养马有三种形式:种~马、表马、寄养马。民间养官马,马户不仅要保证马的健壮,而且必须完成战马的孳息之额,否则马户就要如数赔偿。一般的小民小户哪里有这么多的家底?所以,这些马户弄不好就要破家的!”
“也就是说,马政原本是朝廷颁下的强兵之策,到了现在却成了彻头彻尾的害民之政!”
唐宇点了点头,说道:“练总说得没错!咱们山东的马政不但给各地的马户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而且还占用了数量颇多的良田,使得马户较多的府县发生过饥荒!”
“哦?仔细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练总,咱们大明出产良马的地方主要有两个:一在辽东,一在西北各省。这两处都是高寒之地,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养出好马。而养马又不能一匹一匹的分散养,必须要在长山大之地谷,有美草,有甘泉,有旷地,这样才能成群养,才能为骑兵出塞长途追击之用!”
“而咱们山东却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各地马户为了养好战马,只能在各地良田上进行放牧!曾经有官吏测算过,放养一匹战马所需的耕地,如果全都拿来种田的话,足足可以养活二、三十个人,供养五、六户乡民!如果大规模养马的话,各地庄稼岂能不荒废!”
说到这里,唐宇不由得有些激动,显然也是见过那些被马政拖累,最终导致破家的马户,昔日的凄惨景象让唐宇心中非常难受,对此时的马政之策很是不满。
“而且咱们山东民间养马不仅拖累了各地的马户,而且也困扰了各地官府!”
刘君韬不由愣住了,一时没想明白,便问道:“这是为什么?”
唐宇稍稍停顿,整理了一下思绪,便继续说道:“练总,听我慢慢道来。”
“其一,就是山东马政使得各地官府事务繁重,不堪重负!练总,这马政的事务包括督养、点视、印烙、编马户、交兑、发表等等不一而举。而且每项事务,各地官府必须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才能有所成。如督养要勤,编审要公平等等。这些事务无疑大大增加了各地官吏的负担,使得各地官府对于马政疲于应付、敷衍了事!”
“其二,马政之策与各地民政严重冲突!国朝在实行马政之初,由太仆寺官管马,各地府州县官管民,似乎各有所职。其实马为民牧,二职难分。太仆寺官责在马,地方官责在民。因民而困马政,为太仆寺官不容;因马而疲民,是地方官所不忍,所以双方难以调和,两方的矛盾不断激增,使得各地马户无所适从、彷徨无依。”
“其三,各地百姓为马所困,必然会发生百姓拒绝养马的情况,甚至就连原本的马户也会作鸟兽散,那朝廷派养马匹的马政就遇到了困难,无法继续维持推行下去。”
听完了唐宇对马政的介绍,刘君韬对于大明的马政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唐宇,你跟我提到了山东马政,是想要从那些马户手里买马吗?那些马户饲养的战马都是替朝廷养的,他们怎么可能卖给咱们?”
唐宇笑着说道:“练总有所不知,现在咱们山东的马政可以说已经是形同虚设一般!各地的马户手里饲养了大批的战马,但是朝廷各衙门之间人浮于事、相互推诿,使得回收战马的事情断断续续,无法久持!所以为了生计,各地的马户便选择了三个出路!”
“哪三条出路?”
“第一个出路,那便是啸聚山林!由于马户常年和战马为伴,所以大多数人都是骑术精湛、剽悍非常,于是一些身强力壮的马户便索性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各地百姓都称这些落草为寇的马户为响马!”
“第二个出路则是一些比较老实的马户选的比较多,那就是将家中饲养的战马租出去,或是托运一些货物,或是干脆用这些战马入伙,直接租给那些响马、土匪,自己在家收些散碎银子,以便勉强度日!”
“第三个出路,就是那些家中实在是揭不开锅的马户,直接将家中饲养的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