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策大明-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君韬笑着指了指自己,说道:“我现在虽然没有官家的身份,但是好在活得滋润,咱们先站住里子,再去挣面子,不也是条路吗?”

    胡德兴闻言看着刘君韬笑了笑,开始还以为是刘君韬和自己说笑。

    可是,胡德兴盯着刘君韬看了一会儿,发现并不是在说笑,而是认真的,脸上的笑容便慢慢消去了不少,变得有些纠结。

    旁边的孙绪和孟凡臣也很是纠结,既有些期待和向往,也有不舍和不甘。

    一时之间,酒桌上的气氛有些凝重,大家都开始沉默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胡德兴将杯中烈酒喝下,有些苦涩的说道:“君韬啊,说句实话,我有时候挺羡慕你的,可以想什么就做什么,不去理会那些虚名和面子,可是我不行啊!”

    “胡大人,人活着不能只看一张脸面,还要看看能不能拿到里子!也就是实惠!”

    胡德兴苦笑一声,说道:“我混到今天的地步,其中付出的辛苦你是想象不到的!所以现在你让我放弃这些,去鱼山集,我心中实在是不甘!”

    说完,胡德兴看了看身边的孙绪和孟凡臣,说道:“他们也是我的兄弟,他们的去留君韬你还是问他们自己吧,我绝不干涉!”

    孙绪和孟凡臣闻言都是说道:“大哥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

第六十九章  胥吏滑如油(一)

    正统九年正月十五,东阿县。

    刘君韬一行在滑口镇待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在胡德兴、孙绪、孟凡臣的陪同下,一起从滑口镇北上,赶到了东阿县。

    东阿县历史悠久,战国时期这里地处齐、赵两国边境,境内有大清河流经入海,河曲形成大陵,故曰东阿。

    后曹操之子曹植曾被封为东阿王,其七步诗名扬天下,就在鱼山上便留有曹植墓葬,此前刘君韬还在唐宇的陪同下,登鱼山拜谒过曹植墓。

    后大明初年,东阿县隶属东平府,洪武八年又设县治于故谷城(今平阴县东阿镇),隶济宁府东平州。洪武十八年改属兖州府,隶山东布政使司。

    此时,东阿县周长八里有余,城内街道纵横,南北向大街四条、东西向大街三条,城内文武庙、钟楼、鼓楼俱全,其余县衙、千户所等衙门具在城内文昌街上。

    而城内商贾最多的地方就要数东长街一带了,在这些商铺中,最为出名的物产怕是要数阿胶、润惠堂窖枣、秘制阿胶枣、牛角店常氏炸鱼和高集程楼豆腐皮,在整个兖州府,甚至是整个山东都是非常有名的。

    刘君韬一行在胡德兴三人的陪同下,在东阿县街上四处闲逛着,虽然众人此来是要和城内的胥吏攀关系,但是刘君韬一行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东阿县,此时也要先四处看看,饱饱眼福在理会其它。

    没一会儿,众人便来到了繁华的东长街上,如同潮水一般的人群顿时就让众人惊呆了,就连刘君韬也是啧啧称奇。

    虽然在鱼山集控制之内的滑口镇、张秋镇和安山镇的都是此时繁华一时之所在,但毕竟只是几处形成了规模的村镇而已,和东阿县这样成建制的城池还是无法比拟的!

    刘君韬也是四处观望,看得有些眼花缭乱,对胡德兴说道:“这里还真是繁盛!胡大人,你看我派人到这里做生意可好?”

    胡德兴笑着说道:“来这里?君韬啊,这里可是东阿县啊,你来这里做什么生意?私盐吗?”

    刘君韬说道:“难道我就不能干一些别的买卖?”

    “难啊!”

    胡德兴指了指街道两边林立的商铺,说道:“你看这两边,凡是生意好的商铺都是老字号!不同于张秋镇、滑口镇等处,那边的百姓多是各地乡民,他们都不认什么老店,只要东西好、物美价廉就可以。而这东阿县,乃至东平州等各处城池,百姓都是会先看你是不是老铺、名店,然后才看东西是不是好的!”

    刘君韬一听顿时一愣,没想到此时大明的百姓也是看牌子、认名牌啊!

    “原来如此!”

    说完,刘君韬便开始琢磨了起来。

    胡德兴见状便说道:“怎么?君韬你又有什么想法了?”

    “做生意!”

    刘君韬看着胡德兴十分认真的说道:“我在想如何做大生意!”

    胡德兴闻言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显然是不相信刘君韬会放着暴利的私盐生意不去好好经营,而是去考虑正当生意。

    众人又逛了一会儿,便在胡德兴的引领下来到了一处小院子。

    这处院子并没有在街面上,而是在一条幽深的小巷子里,要不是胡德兴给众人带路,刘君韬等人还真找不到这里。

    孟凡臣上前敲了敲门,没一会儿就听里面有人喊道:“谁啊!”

    “滑口镇总旗,胡德兴!”

    胡德兴大喊一声,很快院子大门便打开了,一个尖嘴猴腮的汉子冲着胡德兴抱了抱拳,笑着说道:“哎呀!今天是什么风将胡总旗送过来了?”

    说完,那汉子又朝着孙绪和孟凡臣拱了拱手。

    胡德兴也是笑着回礼,说道:“怎么?不欢迎?”

    “岂敢!岂敢!”

    那汉子看了看刘君韬,又打量了一下刘君韬身后的周宗胜等亲卫,问道:“胡总旗,这几位是什么人?”

    胡德兴便为那汉子介绍起来。

    “这位是鱼山集的主事,我的兄弟刘君韬。他身后这位是周宗胜、周兄弟,是君韬的护卫队长,其余的好汉都是我君韬兄弟的护卫。”

    “这位就是刘君韬?”

    看着那汉子吃惊的模样,刘君韬抱拳见礼,笑着说道:“这位大人知道我?”

    “哈哈!如何不知道?在咱们东阿县这个地界,那镇八方、滑口镇王家、安山镇刘家哪一个不是横行一方的存在?随便一个拎出来跺上一脚,东阿县都是要震三震的!刘兄弟能够将这些豪强、土匪一一干掉,你的名号可是已经传遍兖州府了!”

    刘君韬笑着说道:“过奖!过奖!”

    这时,胡德兴对刘君韬说道:“君韬啊,这位也是我的好兄弟,是东阿县的赵典吏。”

    “久仰!久仰!原来是赵典吏!”

    刘君韬再次行礼见过。

    “嘿嘿!”

    那赵典吏眼见刘君韬如此的势力,但是对自己也是十分客气,不由得硬气起来,脸上也满是笑意。

    “请!咱们家里聊聊!”

    这时,胡德兴却是拦住了赵典吏,说道:“不忙!今天还请兄弟帮我个忙!”

    说完,周宗胜便上前地上了一锭银子,那赵典吏用手掂量了一些,顿时双眼冒光:这可是足足五两银子!

    “哈哈!好说!”

    那赵典吏笑着说道:“什么事,胡总旗尽管吩咐!咱们又不是什么外人。”

    胡德兴指着刘君韬说道:“我君韬兄弟虽然有些名气,但却没有什么靠山,今天这不是找你来了吗?就是想让兄弟带着我们去县衙一趟,给衙门里的神仙们上上供!”

    “哦!就这个事啊?”

    赵典吏笑了起来,一双小细眼几乎都闭上了,说道:“走着!现在咱们就去,要是再晚了,估计那些家伙就不知去哪里快活去了!”

    于是,刘君韬、胡德兴一行便跟在赵典吏的身后,朝着县衙走去。

    路上,赵典吏不断的对刘君韬谈天说地,特别是将自己说得无所不能,好像只要银子到位,这东阿县里面的事情都可以为刘君韬摆平。

    刘君韬也是笑着应承着,不断的对赵典吏恭维着。

    “要说我们这些胥吏都是些不入流的货色,上不得台面的。可是,那些县太爷要想收上来税赋,那就得靠我们!那些卫所的将佐要想地方太平,也要仰仗我们!所以,别看我们没有品级,但是衙门里的那一尊尊大佛,我也是可以说得上话的!”

    “那是自然!此番就仰仗赵典吏了!”

    正说话间,众人便来到了县衙,那赵典吏打点了门房之后,便带着刘君韬、胡德兴一众走了进去。

    “县太爷估计你们是见不到了,我就带你们去认识认识县衙六科的主事吧。”

    “好!全凭赵典吏做主!”

    说着,刘君韬也是仔细观察着县衙内的景物,毕竟自己是头一次走进明代的县衙。

    众人从县衙角门走进来之后,映入眼帘的便是县衙的核心建筑——大堂,院子里除了花花草草之外,还有一处“戒石亭”。

    但是那赵典吏却绕着这处“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