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策大明-第4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编、操练,还要对各级将领进行审核,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方针!”

    说到这里,刘君韬淡淡一笑,说道:“所以,还请诸位心里有个准备,到时会哪位要是被我拿下了,可不要怪我不讲情面啊!”

    此时,酒宴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明白,刘君韬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准备开始大烧特烧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大同镇总兵官薛桐就认为刘君韬此举非常有必要,以前瓦剌大军屡次进犯,山西各地的兵马节节败退,甚至一些地方的兵马见到瓦剌大军之后都是闭门不出,根本就不敢应战,这样的兵马留之何用?

    于是,薛桐当即大声说道:“督宪此举甚好!卑职提议,督宪此举,就从我大同镇开始!”


………………………………

第五百零一十二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这场接风宴结束之后,刘君韬也是酒意上涌,便在大同镇总兵官薛桐的安排下,就地住了下来。

    次日一早,刘君韬洗漱完毕,薛桐便带着一众大同镇属官前来迎接。

    刘君韬是山西总督,治所也在大同镇城之内,薛桐自然要好好的巴结一下自己的上官。

    对于薛桐的主动靠拢,刘君韬自然是来者不拒,笑着说道:“薛总兵勤于职守,本督记下了!”

    薛桐闻言顿时心花怒放,脚下的步伐,咧着嘴说道:“这是末将应当的!”

    说着,薛桐便主动提出送刘君韬返回总督府。

    这处总督府原本是大同知府衙门,后来大同知府迁往了别处,重新修建了一处衙门,这里便空出来了。

    待到刘君韬出任山西总督的消息传来,这里便重新修葺完毕,变成了刘君韬的山西总督府,昨天进城的时候,郭沐英母子三人已经被安顿在了这里。

    没过多久,刘君韬便在薛桐的陪同下来到了总督府门前,只见这里占地颇大,在大门不远外有两棵橡树,古橡苍功他瑕,枝叶繁茂,生机旺盛。

    刘君韬在薛桐等众人的簇拥下进入总督府内,一进大门,里面一座照壁,广三丈六尺,高一丈六尺,东西两角,还辟有橱门。

    这处总督府前衙后宅,以大门、大堂、二堂、三堂为中轴线,其他建筑基本保持左右对称。

    内中分为几个房科,以便供总督的属官办公之用。

    刘君韬漫步向前走着,薛桐也是陪同在左右,对刘君韬介绍着这处总督府的布局。

    刘君韬边听、边看,眼见大堂为五间七架,布置得也是颇有武风,而后的二堂、三堂也是布局精妙、装潢奢华,远比自己在济南府城的总兵府要强上不少。

    待众人来到二堂的时候,便纷纷落座休息,刘君韬也是没有立刻让众人离开的意思。

    说了一会儿话之后,薛桐便靠近刘君韬说道:“督宪此来一路辛苦,现在后院末将已是吩咐人收拾好,只是这总督府空旷,要不要招几个仆役服侍?”

    原来这里还是大同知府衙门的时候,都是招有仆役的,不过大同知府离开之后,那些仆役也就都散了。

    刘君韬闻言微笑道:“这事便由薛总兵你来安排吧,薛总兵办事,本督还是信得过的!”

    现在刘君韬在全山西最为熟悉的人就是薛桐了,既然薛桐想要向自己靠拢,那自己就不妨多给他一些机会证明自己的忠心。

    果然,薛桐闻言非常高兴,连声说道:“督宪放心,末将定会将事情办好!”

    众人又是说了一会儿,薛桐等人就要告辞离开,刘君韬昨日方来,按照他们的想法,至少也要休息几日再处理公务,不料刘君韬却是叫住薛桐等一众大同镇的将领说道:“薛总兵,晚上时分,你将大同镇的文册拿来给我看。”

    听刘君韬这样说,不光是薛桐有些惊讶,他身边的一众大同镇将领也是吃惊不小。

    薛桐自然是不敢怠慢,急忙拱手说道:“末将明白!”

    此时山西总督府的构架还没有正式建立起来,所以刘君韬想要全面整顿山西一省的军务,只能就近先从大同镇着手,薛桐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待到薛桐等一众将领离开之后,刘君韬便来到了后院,一路看来果然几进几出,房间众多,刘君韬也是见到了郭沐英母子三人,一家人休息了一整天,直到傍晚时分薛桐前来求见。

    薛桐带了两个手下,搬来了不少的文册,只见薛桐向刘君韬拱手说道:“督宪,末将已是将大同镇的所有文册带来,本镇内外丁口兵马,仓库粮草,军械枪炮等等记载,尽在此处!”

    看着这个高大的边军总兵,刘君韬微笑道:“薛总兵辛苦了,请坐!”

    刘君韬自然是知道薛桐还是很有能力的,至少能够率部在大同镇这里和鞑子几经交战,没有些真本事是活不下来的!

    而且,薛桐对大同镇、乃至于整个山西的军务、防务情况也是很熟悉,只是他的官运不好罢了,几次三番都是遇到了瓦剌的主力大军。

    对于薛桐这样的人,刘君韬当然要用起来。

    刘君韬让薛桐坐下之后,便凝神细看起文册来。

    依文册统计,大同镇内有官兵三万九千三百二十三人,马骡七千一百一十五匹。

    此外,大同镇还有各类匠户一千九百七十余户。

    在军器方面,大同镇储备有有弓六千八百七十余副,箭九万五千二百九十枝,盔甲三千一百八十六顶副,虎衣虎帽八百一十四顶身,大刀,腰刀,藤牌背刀各三万九千一百余口。

    此外还有神枪一千零三十二杆,神铣五百十五杆,铜炮五十三个,无敌手一十二个,虎尾炮三十二个。

    储备有铅七千一百八十七斤九两,储备有火药四万三千一百二十斤七两,储库熟铁五万一千六百三十斤,生铁八万一千三百五十七斤,生铁子六千四百三十二粒。

    刘君韬老于行伍,对这些文册上的数据并不相信,于是微微摇了摇头,谁知道这些情况是纸面上的统计,还是真实的情况?

    刘君韬看完之后并没有立即说什么,而是一直在沉吟着。

    薛桐一直在旁看着刘君韬的神情,他久在大同镇,自然知道这大同镇内的各种难处。

    薛桐心中自然是直到这些文册的数据并不是实数,但面对不断南下的鞑子大军,以及大同镇城内的各路神仙,他这个区区总兵也算是尽心竭力了。

    可是几年下来,大同镇的战力不但没有好转,而且还是每日恶化,薛桐就不知刘君韬这位很有传奇色彩,最新上任的山西总督能不能改变这个情况?

    对此薛桐心中很是期待。

    良久之后,刘君韬抬起头来,对薛桐说道:“薛总兵,你明日招集大同镇内的所有将领,本督要巡视大同镇各处!”

    从第二天开始,刘君韬便在薛桐等一众将领的陪同下,察看了大同镇内各地。

    大同镇城西北处是军营、马铺,东南处有粮仓、草料场,此外南门外数里还有一个邮驿。

    这些地方都是大同镇城左近的要点,这些地方刘君韬在几天之内就都看过了。

    军营内人影稀少、兵员不足,大部分军士都不知道去哪了。

    马铺内的马匹大多瘦弱,草料场缺乏干草马料,邮驿内剩几个老兵留守!

    还有那大同镇的粮仓内,粮米更是只剩下数百石,够大军吃用多少天的?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刘君韬在薛桐等将领的陪同下走了一处又一处,大同镇内的一切都暴露在了刘君韬的面前。

    随同的大同镇众人心中都是忐忑不安,只有刘君韬的神情依旧平静,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随行的游击将军白玉兴和陶吉新边看一边笑,二人连声说道:“啧啧,这大同镇内外看起来大是大,不过败絮其中,真是不如咱们山东镇呢!”

    薛桐的一众手下将领闻言都是面有愧色。

    很快,一行人又进了大同镇下属的匠作坊,只见里面一些工匠正懒洋洋的打制着手上的兵器,与山东镇各处兵仗局内热火朝天的场面完全不能比,再看看他们打制的兵器火器,多半质量不过关。

    同样是匠户,这些大同镇之人和山东镇各处兵仗局的工匠相比,这工作热情,这武器质量,可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

    再看着那些工匠们苍白的脸色,刘君韬也没有心思处罚他们。

    最后,刘君韬来到大同镇城的城墙上,看着城南处的演武厅,沉声道:“薛总兵,明日招集大同镇的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