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被打上“逆党”的标签,到大牢里去陪着石亨、曹吉祥一党。
这些都是些政务,和军务扯不上联系,所以刘君韬也仅仅是关注了一下而已,并没有太过在意。
此时刘君韬真正关心的,便是自己和手下的一万两千将士什么时候才能够离开京城。
不知道为什么,此时刘君韬心中总是不踏实,天顺帝一直让自己率军留下,肯定是有目的的,现在只是不知道这个目的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就在这时,刘君韬突然听到消息:石亨和曹吉祥相继在北镇抚司的诏狱中“暴病”而亡,之后竟然在一天之内便被草草葬了,连个墓碑都没有!
这个消息顿时让刚刚平复的京城局势再次动荡了起来,满朝文武都很是不满。
朝中大臣当然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倒不是这些大臣为石亨、曹吉祥鸣不平,而是认为在没有经过三法司公审的情况下,天顺帝怎能暗中下手!
为此,满朝大臣都是纷纷上奏折,要求天顺帝要严查此事,严惩罪魁祸首!
不过,天顺帝却是丝毫不以为意,将这些奏折全部留中不发,朝中群臣的奏折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有激起半点的动静。
刘君韬回想起自己和石亨的一些纠葛,也是长叹一声,唏嘘不已,心中暗暗感叹,自己还是不适合在朝堂之上。
这一天,一名兵部侍郎来到天策军大营外,求见刘君韬。
刘君韬问询暗道了一声:“戏肉来了!”
于是,刘君韬便在中军大帐见到了这名兵部侍郎。
“在下徐文何,就职兵部侍郎,见过刘总兵。”
“徐大人!”
刘君韬抱拳行礼说道:“不知徐大人有何见教?”
徐文何说道:“刘总兵是这样的,此番我是替陛下而来,有件事情陛下想要听一听刘总兵的想法。”
刘君韬微微一愣,说道:“何事?”
“此番铲除石亨、曹吉祥奸党,刘总兵可谓是居功甚伟啊!所以陛下有意擢升刘总兵,进入朝堂之中。因为此事牵扯甚多,所以陛下想先听一听刘总兵的想法,而后再行宣布。”
听到这里,刘君韬算是明白了,天顺帝身为帝王,想要升迁一个臣子只要一道圣旨便可,又岂会专门派人来询问一番?
“天顺帝这是在试探我!”
刘君韬明白,这是天顺帝在试探自己的忠心,毕竟石亨和曹吉祥刚刚覆灭,天顺帝可不想前门赶狼、后门进虎,所以才会在升迁自己之前派人来试探一番。
刘君韬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顾左右而言他。
这时,那徐文何也是看了出来,刘君韬并不想进入朝中为官,便微微点了点头。
二人又是聊了一会儿,徐文何便起身告辞了。
临别之时,刘君韬说道:“徐大人回禀陛下的时候,请代为禀奏,稍后我会有奏折呈上的!”
“好说!”
待到徐文何走后,刘君韬心中可谓是不喜反惊,这几年以来,刘君韬见惯了于谦、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的遭遇,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朝中的大佬,哪一个不是可以在朝中一手遮天的存在?
可是这些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或是身首异处,或是身败名裂!
这样的朝堂,远比血腥的战场危险!
所以,刘君韬非常明白,自己在拥有足够保护自己和身边人安全的实力之前,进入朝堂无异于在找死,不管自己有什么样的大功,结果都是一样的!
于是,几天之后,刘君韬便写了一封奏折,言明自己只是一名纯粹的武夫,只会带兵打仗,不知道如何治理政务,也不知道如何立足于朝堂,所以恳请陛下让自己率军为国征战。
同时,刘君韬也是在奏折中保证,自己会终于天顺帝、终于大明,绝不会相仿石亨这个奸贼。
这一天,刘君韬的这封奏折被送进了宫中,摆放在了天顺帝的书案上,随同一起送来的,还有三法司审议石亨、曹吉祥一党的最终方案。
………………………………
第五百零八章 调离原籍
天顺帝接到刘君韬的奏折之后,一连几天都是犹豫不决,心中陷入了纠结之中。
此番天顺帝之所以要将刘君韬调入朝堂之中,一方面是铲除了石亨、曹吉祥一党之后,必须要对刘君韬进行升迁、嘉奖,这样才能够服众;而另一方面,天顺帝则是想要借此来限制刘君韬的势力!
大明第一强军天策军在左手,镇守山东一省;海量产业在右手,金山银海滚滚而来!
有这样恐怖的势力,即便是刘君韬对朝廷、对天顺帝再怎么忠诚,也终究是无法让天顺帝安心,毕竟刘君韬忠诚,并不代表刘君韬的所有部下都忠于大明、忠于自己!
要不然的话,当年的黄袍加身是怎么来的?
可是转念一想,一旦刘君韬进入朝堂,凭借往日的赫赫战功,以及山东镇、天策军在地方上和其相互呼应,说不定哪天刘君韬就会摇身一变,成为了下一个石亨。
这样的局面显然也不是天顺帝能够接受的,此时的天顺帝陷入了左右为难之中,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所以才让刘君韬所部将士在德胜门外滞留了下来。
一连几天的思来想去,天顺帝咬了咬牙,终于是拿定了主意,想到了一个可以两全其美的办法。
次日早朝上,天顺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颁布了一道圣旨:升任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为山西总督,统管山西一省军务!
这道圣旨一下,满朝文武尽皆哗然。
其实自从刘君韬被朝廷任命为山东镇总兵官之后,只要是明眼人就都知道,朝廷可是并没有任命山东总督,而刘君韬这个山东镇总兵官其实就相当于山东总督了,是山东一省的最高武官。
可是现在随着天顺帝的一道圣旨,刘君韬就被调离了经营了好几年的山东,看似是升迁了,但天顺帝实际是在削弱刘君韬的势力!
此时,大殿之上的众臣纷纷交头接耳,不少人都是认为,刘君韬接到这道圣旨之后,肯定是要闹上一闹的,一时间朝堂之上满是嗡嗡之声,而天顺帝却是视而不见,依旧稳坐在龙椅之上。
紧接着,天顺帝又颁布了第二道圣旨:封刘君韬为宁北伯!
此时众臣心中都在想:那刘君韬是什么人?陛下你打一棒子、给一颗枣,能镇得住那刘君韬吗!
对于此事,所有人的心中都没谱,甚至一些胆子小的大臣都在琢磨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尽快告病回乡躲一躲,毕竟此时刘君韬率领的一万两千天策军将士就在德胜门外驻扎着。
即便是京城周边有十余万大军驻守,但是所有人都不认为,光凭着这十余万大军就能够抵挡得住一万两千天策军将士!
这天的早朝很快就结束了,随着天顺帝的两道圣旨,众大臣也没了上奏言事的心情,由此也看得出,这次早朝带给满朝文武的震撼可是极大的。
而天顺帝返回后宫之后,也没有了在朝堂上的镇定自若,立即派人出宫,暗中调集了锦衣卫紧盯着德胜门外的天策军大营,一旦刘君韬有所异动,便立即下令全城戒严。
此番下了这两道圣旨,天顺帝也是下了大决心在做赌注,同时也是在看,刘君韬对于自己和朝廷的忠诚到底有多少。
将刘君韬从山东调往山西,这个办法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但是唯一的难点,就是刘君韬是否愿意听令,对此天顺帝也并没有十分的把握。
平静下来仔细想了想,天顺帝此时心中也是有些担心了,是不是自己做得有些过火了?
与此同时,一名太监在一队锦衣卫的护送下,抵达了德胜门外的天策军大营。
当这名太监宣读完刘君韬调任山西出任山西总督,以及封赏刘君韬为宁北伯的两道圣旨之后,特意看了看跪拜下来的刘君韬,以及其身后的三名游击将军。
眼见几人并没有太大的反应,这名太监稍稍松了一口气,便又继续说道:“陛下口谕:刘总督率军北上的时间已经不短了,明日便率军返回山东吧,尽快整理好大军将士,尽快前往山西就任!”
此时,游击将军白玉兴、游击将军陶吉新、游击将军周全都是怒气冲天,自家总镇为了朝廷几经范险,如今陛下竟然还要如此对待自家总镇,这样的手段难道旁人看不出来吗?
要不是此时宣旨的太监还没有,估计三人就已经跳起来大声吵闹了。
不过刘君韬却是异常的平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