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策大明-第4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朝中大臣为此事争吵了一个月之久,徐有贞眼见凭借此事无法打压石亨、曹吉祥一党,便开始将心思转到别处。

    于是,徐有贞召集了一帮文官在家中密议,之后便带着几个心腹大臣找到了内阁首辅陈循,双方在深夜时分商议了许久,直到次日一早徐有贞等人才离开了陈循府上。

    几天之后,徐有贞联合三十多名大臣上奏,提出为了朝廷更好的控制各地军队,提升大明将士的战斗力,应将各地军镇总兵、将领,以及各地卫所的都指挥使之兵权全部集中起来,由各省巡抚统一执掌。

    如此一来,按照徐有贞的提议,各省的巡抚就直接掌握了一省的军政大权,成为了真正的封疆大吏。

    这可不是之前朝廷增加各省巡抚权柄那样,只是增加了各省巡抚调动本地卫所兵马、监管各省营兵的权利,还没有直接调动、管理本省所有兵马的权利。

    如果朝廷按照徐有贞的提议切实颁行,那大明的军权就真正转移到了文官手中,大明文贵武贱的风气将会大大提前!

    此议一出,朝野顿时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之中,朝中的武将纷纷反对,而文官则是极力赞成,天顺帝心中也是偏向于徐有贞的,毕竟将军权掌控在文官手中,看似是没有什么大的威胁的,总好过军权在能征善战武将手中。

    而且,如今朝中也是文官占据上风,即便是石亨、曹吉祥二人已经权倾朝野,也无法彻底压制朝中文官势力的态势,只能就事论事罢了。

    眼见朝中的争论中,徐有贞等文官势力占据了上风,就连天顺帝也多次在不同场合表态,态度很是偏向徐有贞等人,一直关注朝中情况的刘君韬对此十分忧心。

    不光是刘君韬如此,各地总兵、将领也是极力反对朝中此议,之前朝廷加重各地巡抚的权利之时,就已经让各地武将、总兵惴惴不安、心中惶恐,此时朝廷更是直接将各地巡抚摆在了各地总兵、武将的头顶上,众人如何能够咽下这口气?

    于是此时的局面变得异常诡异,朝中大部分大臣都是支持徐有贞的提议,就算是有大臣反对,面对朝中的大势,也基本上是选择了沉默,只有石亨、曹吉祥等人还在抗争。

    而大明各省地方上,人数众多的总兵官、副将、参将等武将,则是纷纷表示反对,如同雪片一般的奏折飞向了京城,出现在天顺帝的书案上,全都是反对将各省军权移交给巡抚的奏折。

    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更是在奏折中直言:“徐有贞此举乃是重现晚唐之节度使,此议一旦通过,我大明必定重演晚唐之祸乱!”

    刘君韬的奏折顿时在已经激荡不已的朝中掀起了滔天海浪,徐有贞听闻消息之后,更是带着一众御史言官上奏,开始对刘君韬进行口诛笔伐。

    但是刘君韬依旧不为所动,继续和一众总兵官、将领上奏,坚决和徐有贞等一党对决到底。

    天顺帝见状也是苦不堪言,虽然自己的意见偏向于徐有贞的提议,但是面对全国几乎大部分武将的极力反对,自己一时之间也无法下定决心批准实行。

    对于朝中的争吵,天顺帝始终是犹豫不决,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都是帮助自己复位的功臣,现在双方各执一词,各省的总兵官、武将又牵扯了进来,自己也无法抉择。

    就在此时,天顺帝忽然看到了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最新上奏的奏折,想起了自己被景泰帝圈禁的时候,武将中只有刘君韬帮助过自己,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也好比雪中送炭,让天顺帝铭记于心。

    想到这里,天顺帝便下秘旨询问刘君韬,难道徐有贞的主张难道真的不可取吗?

    在天顺帝的心中,还想着是不是可以平衡一下,毕竟徐有贞的提议还是很合乎天顺帝心意的。

    几天之后,刘君韬接到了天顺帝的密旨,不禁长叹一声。

    天顺帝的心中还是看重文官,这对于大明来说,并不算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刘君韬也并没有当即回复,而是先让副总兵胡德行招待一下前来送密旨的太监和锦衣卫,刘君韬自己则是在书房内陷入了沉思之中。

    直到第二天,在宣旨的太监执意要求下,刘君韬将那名太监请到了书房内,其余人等全部在外面等候。

    “昭勇将军(刘君韬的武勋散阶),已经一天光景了,考虑得如何了?杂家还要尽快返京复命呢,可不能让陛下等太久了!”

    刘君韬微微一笑,抱拳说道:“有劳公公久候了!”

    接着,刘君韬便取出了一封书信,递了过去,说道:“烦劳公公将这封奏折呈给陛下!”

    说完,刘君韬又是递上了一封玉山票号的银票,那太监接过来瞄了一眼,竟然是白银五百两!

    “哈哈!昭勇将军太客气了!那杂家就却之不恭了,此事杂家一定好好帮衬一番。”

    没过几天时间,天顺帝便收到了刘君韬的奏折,只见奏折中写道:“微臣眼见徐有贞已是内阁大臣、挂兵部尚书衔(荣誉)、封伯,现在几乎已经可以主导朝政走向,此乃朝中权臣是也!而各地巡抚一旦掌握了各省的军政大权,在地方上就是事实上的藩镇一般,如同晚唐之节度使,假以时日朝廷未必可以从容调度。到了那时,陛下面对的局面就是内有权臣、外有藩镇,而此权臣又和地方藩镇藕断丝连,陛下之皇权如何处之?”

    天顺帝看完奏折之后顿时骇然变色,眼神也是闪烁不定,只觉得后背一阵发凉,竟是冷汗已经湿透了衣衫。

    天顺帝经过景泰帝即位,自己被囚禁于南宫这一系列的事端之后,对于皇权异常看重,刘君韬所描述的前景,让天顺帝心惊不已,几乎是一瞬间就下定了决心。

    再联想起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天顺帝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眼神也是越发的凌厉了起来。


………………………………

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算开始

    让刘君韬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封奏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直接将天顺帝对于权柄的警惕心惊醒,使得天顺帝对于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设下了心防,并且准备逐步削弱几人的权势。

    没过几天,刘君韬就收到了情报部的消息,得知天顺帝在早朝中当众驳斥了徐有贞的奏请,拒绝将各省的军权合并到各省巡抚手中,这让一直以来以为胜券在握的徐有贞惊愕不已,也让满朝文武纷纷侧目。

    一直以来,自从天顺帝复位之后,满朝文武大臣,包括内阁首辅陈循在内,所有人都认为朝政左右的关键,在于石亨、曹吉祥、徐有贞几人的争斗结果,众人已经习惯性的忽略天顺帝的权威。

    此时,天顺帝突然发难,直接将徐有贞的奏请驳回,并且紧接着下旨,朝廷将在各省设立总督一职,各省驻扎的营兵、卫所兵马全部归属总督统辖,各省巡抚不得干涉!

    天顺帝的这道圣旨顿时让所有人吃惊不已,这就等于是在各省设立了一个最高武官,统一指挥该省内的军镇营兵和地方卫所兵,彻底断绝了文官势力窃取军权的途径!

    当然,文官势力也可以通过担任一省总督来掌控一省的军权,不过天顺帝紧接着第二道圣旨,便彻底切断了满朝文官的念想。

    “各省总督皆由武人充任,着兵部对各地有功将领、朝中勋贵进行叙功,择其优者充任各省总督,统领各省兵马!”

    这下一来,天顺帝便彻底切断了文官掌控军队的想法,真正做到了大明的文武分途!

    “陛下!此举应从长计议!”

    “陛下!武人多草莽,朝廷应以文官加以驾驭,否则必定重演五代十国故事!”

    “总督一职牵连太广,朝廷岂可将一省兵马尽皆托付给一人?臣,唯恐生变!”

    “臣等请陛下三思!”

    天顺帝将这两道圣旨抛出去之后,满朝的文官纷纷进言反对,甚至一些御史言官大声叫喊着,声称要以死相谏,极力阻止天顺帝此举。

    眼见如此,天顺帝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朝廷的军队绝不可以落在文官手中!

    现在朝中文官还没掌控着军队,就已经开始对自己横加阻拦,一旦大明的军队落在了那些文官手中,那自己还有出头之日?

    天顺帝想到这里,顿时打了一个寒颤:“朕,绝不允许南宫之事重演!朕是大明天子,大明的朝政,就应该由朕一眼而决,你们只能为朕查漏补缺!”

    心中想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