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策大明-第4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统六年至正统十三年间,王骥总督军务,三次征讨麓川,并且因功封靖远伯,与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官。

    不过后来王骥被朝中御史言官弹劾以劳师费财,赖权宦王振庇护才得免罪,这也是王骥仕途中的一个巨大污点,特别是在土木堡之变后,更是让王骥从兵部尚书直接被降为兵部侍郎留用。

    后王骥还曾率军平定湖广等地的苗人叛乱,获赐世券。

    刘君韬还记得,王骥因参与夺门之变有功,获授兵部尚书而取代了于谦,并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数月后,王骥请老告退。

    天顺四年(1460年),王骥去世,年八十三。追封靖远侯,谥号“忠毅“。

    不过,刘君韬曾经在野史中看过一段记录,当武清侯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迎立朱祁镇复位的时候。王骥也参与了这一密谋,不但自己亲自披甲上马,还将儿孙都带在了身边。

    事后,英宗给王骥的赏赐稍迟,他便上书陈说道:“臣的儿子王祥进入南城,被诸将所挤,摔到地上差点死去。现在论功没有他的份,臣怀疑有人把他压了下来。“

    英宗便任命王骥的儿子王祥为指挥佥事,仍任王骥为兵部尚书,管理兵部事务,加勋阶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其余如旧。 几个月之后,王骥请老告退。

    也正是这段记载,让刘君韬对王骥此人有些看轻,此人对于权柄太过看重,活生生一个“官迷”。

    王骥虽然很有能力、会打仗,但是对于权柄太过看重,在人品上很是问题。

    于是,刘君韬便找来情报部部长刘子安让其持续关注镇守官王骥的行踪、举动,及时汇报。

    安排下去之后,刘君韬便开始处理一些军务,可是没等几天时间,刘子安便脸色铁青的前来禀报:王骥闯下大祸了!

    原来,朝廷在任命王骥镇守甘肃的时候,便已经下达了两条命令:

    其一,边务,国家大事,而甘肃尤为要冲。比者将非其人,兵备废弛。今特命王骥前往,同总兵镇守官会议战守方略,务一一区划允当,朝廷听从王骥便宜施行,仍具奏闻;

    其二,凡官军有不遵卿号令,沮坏政务、漏泄事机及遇寇畏缩者,究问明白,斩之以徇。

    朝中的这两个命令实际上是在表达着同一个意思——赋予了王骥在甘肃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王骥正是带着这两个命令,火急火燎的赶往了甘肃,别看此时王骥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者,但被朝廷任命为镇守官之后,依旧是精神矍铄,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千里之途马不停蹄的就赶到了。

    于是,王骥奉命赶到甘肃之后,没过几天就以“失机”之罪将都指挥使安敬当众斩首,并斥责已经转调甘肃都督的蒋贵死罪招状,根本就不念及自己和蒋贵曾经并肩作战的情谊。

    由于王骥奉有皇命,同时整个朝局的大环境都是文官占上风,所以甘肃一省的将领全都大惊失色,对王骥惟命是从,但有指令莫敢不从。

    但是这个惊人的消息传开之后,大明各地总兵、武将全都炸窝了,纷纷上书对王骥口诛笔伐、大肆抗议,甚至一些鲁莽之人叫嚣着要起兵清君侧。

    一时之间朝野大乱,眼看着王骥刚到甘肃便惹了众怒,内阁首辅陈循也是颇为头痛,立即对一些冒头的将领进行责罚,但是依旧按压不住朝野内外的汹汹抗议。

    兵部尚书于谦见状急忙以兵部的名义召回了王骥,生怕这个性情火爆的“老爷子”再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还是暂时将其拉回京城为好。

    同时,于谦也是亲自写信安抚各地总兵、将领,但是此时各地总兵、将领的怒火已经点燃,没有几个人听从于谦的劝解,继续不断上书弹劾王骥,声讨朝廷的政策调整。

    特别是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甚至直接上书要求罢黜兵部侍郎王骥,并且严办朝中实行镇守官、加强巡抚权柄政策之人,声称这些大臣都是“擅权、夺政”的奸臣,必须予以严惩!

    内阁首辅陈循看着刘君韬等武将的抗议奏折,心中也是有些惊慌,此时虽然朝中文官占据上风,但远没有达到彻底压制武人的程度,所以面对众多总兵一级的实权大将如此抗议,陈循也不得不让王骥先回家“休息”一段时间,以封堵住各地将领的悠悠众口。

    不过,对于向各地派驻镇守官,增强各省巡抚的权柄,这两项政策却并没有停止下来,甚至在内阁首辅陈循等人的推动下,还加快进行了。

    而让刘君韬感到不安的是,朝中已经如同是烧开了一锅沸水一般,彻底开了锅,右都督石亨、左都御史徐有贞、司礼监太监曹吉祥等人却是一同偃旗息鼓了,并没有参与其中。

    “这几个家伙竟然知道夹着尾巴做人了?”

    刘君韬思考了一阵,突然意识到,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极有可能在借着此时朝中争论的事情,在遮掩着什么。

    “难道他们要提前行动了!”

    刘君韬忽然意识到,在历史上镇守官的推行虽然也受到了一些抵触,但远没有此时自己带头抵触得强硬,石亨等人很有可能是顺势而发,准备提前发动“夺门之变”了!

    想到这里,刘君韬也不禁苦笑了一阵,暗道:“没想到啊,我现在的一举一动也开始影响历史的走势了,还真是无奈啊!”


………………………………

第四百八十六章  镇守官

    朝廷派遣镇守官的事情已经沸腾了一个月之久,内阁首辅陈循先后六批派出了七十八人前往大明各地,其中尤以九边为重,同时侧重的还有京畿各镇和山东镇!

    大明九边历来都是明军中的精锐兵力,在漫长的北地,从东到西依次为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延绥、宁夏和甘肃。

    此前,在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上书朝廷抵制分派各地的镇守官,以及加强各地巡抚权柄的时候,九边各镇总兵官都是先后上书,公开声援了刘君韬。

    这也让内阁首辅陈循看到大明武人的势力依旧强大,即便是经过了土木堡之败的洗礼,大明的武人也没有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于是,经过兵部尚书于谦和朝中一些大臣的居中调停,内阁首辅陈循终于上奏病重的景泰帝,将加强各地巡抚权柄的提请撤了回来。

    但是对于向大明各地派出镇守官一事,内阁首辅陈循却坚决不退让,和于谦等一众大臣针锋相对,并且在双方还没有得出一致结论的时候,便派出了数批镇守官,让于谦很是恼火。

    在内阁首辅陈循派出的这七十八名镇守官之中,就已经包括了派往九边各镇,以及京畿各镇、山东镇的镇守官,而且派往这些地方的镇守官全都是内阁首辅陈循亲自挑选的,只不过在兵部走了一下程序而已,分明就是朝中文官势力的党羽!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大号的震天雷一般,被情报部探查清楚带回山东镇之后,顿时就引爆了整个山东。

    一时间,山东镇幕府各部司丞以上官吏纷纷聚集在总兵府,众人在副总兵胡德兴的带领下,围住刘君韬纷纷主张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决不能让朝廷派来的镇守官“窃取”天策军的兵权!

    胡德兴大声说道:“咱们天策军可是将士们用鲜血打出来的旗号,那些混账文官凭什么伸手?总镇,依我看,是要是敢伸手,咱们径直一刀剁了!”

    郭永忠和张白圭这两个山东镇的元老虽然平日里非常和气,但此时也是气愤难平,朝廷分明是要夺了刘君韬这个总兵的权柄,谁能忍受得了?

    二人也是纷纷叫嚷着,要通过兵部尚书于谦来和朝廷抗议,绝不认可朝廷派出的镇守官。

    中枢部部长蓝思齐和赞画部部长张玉清则是稳重一些,二人都认为此时不能将朝廷得罪太深,最好是山东镇上下齐心,一同排挤朝廷派来的镇守官,让其无法争夺权柄,甚至无法在山东立足。

    商部部长唐宇和情报部部长刘子安也是刘君韬的老部下了,此时二人显然也是对眼下的情形有所考虑。

    唐宇主张立即调动全山东的商人,并且发动山东各地的民间力量,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运动,让朝廷看到山东的汹汹民意,最好是让朝廷知难而退,主动撤回派来山东镇的镇守官。

    而刘子安则是想要另辟蹊径,想要通过情报部的手段,查出派来山东镇的镇守官的“黑资料”,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