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二人赶到,大汗也先便沉声说道:“据报,明国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已经率领天策军北上,兵力十万以上,正朝着大同镇赶来!你们有何对策?”
大将阿剌知院依旧一言不发,微微抬头看着帐篷顶上的绣花,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赛刊王则是说道:“大汗,我军这段时间已经收获了十几万石粮草、六万多边民,其余的牲畜也在数万头,已经算是收获颇丰了。现在既然天策军正在赶来,我军是不是暂避锋芒,先撤回草原?”
听到这里,大将阿剌知院才看了过来,微微皱起眉头,不过依旧没有说话。
而大汗也先则是说道:“撤军的事情就不要讨论了,本汗既然率军前来,决不能就此撤回!再者,如果一遇到天策军就后撤,那以后我瓦剌将士就再也没有和天策军对阵的勇气了!”
赛刊王闻言也就不再主张后撤,而是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军最好分兵继续袭扰明军九边各地,绝不可和天策军决战!”
“不可!”
这时,大将阿剌知院反对道:“分兵则弱!虽然我军以铁骑擅长,但是没有大队兵力,面对明国的长城和多如牛毛一般的堡垒,肯定是要吃亏的!”
不得不说,对于大将阿剌知院的说法,大汗也先心中还是很认同的,只是不愿意有所表示而已。
“传令:大军全部赶到大同镇城以北三十里集结!”
“大同镇?!”
听到这个命令,赛刊王顿时惊骇不已,这可是之前瓦剌大军惨败之地!
而且,据探马回报,驻守大同镇的明军兵马经过天策军的帮助,此时的战力已经大幅增长,而且兵力也有所增加,再加上天策军正在朝着大同镇赶来,这个时候大军前往大同镇城干什么!
相比于赛刊王的震惊,大将阿剌知院依旧是波澜不惊,只是行礼领命,便转身离开了,没有多说一句话。
这时,赛刊王低声说道:“大汗!这是何苦啊!”
大汗也先脸色不善的说道:“此番本汗就是要看看天策军会不会北上!”
“如果天策军不来呢?”
“那斡失帖木儿便可以安心西进,为瓦剌开疆拓土!咱们也可以重创明国北疆,让将士们回去过个好冬!”
赛刊王闻言心中便有一丝明悟,意识到此番分兵其实并不是什么仓促之举,而是经过大汗也先周密谋划的!
“难道说……”
忽然,赛刊王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也先,低声说道:“难道太师正在回援!”
深夜时分,大将阿剌知院回到了距离瓦剌中军二十多里的大营之中。
阿剌知院站在夜色之中,朝着南面眺望,只能看到漆黑一片,但此时阿剌知院的眼中似乎已经看到了大同镇城那紧张的备战情形。
“哼!区区诡计,难道你以为这样就可以打赢吗?”
大将阿剌知院心中鄙夷的想着,而后眼中便冒出了熊熊怒火,这是一个失去儿子的男人痛彻心扉的怒火!
与此同时,已经升为大同镇总兵官的薛桐依旧没有入睡,而是和守城将士一起,在大同镇城的北城墙上值守。
此时城头上到处都是守城兵将、协防的乡勇,以及前来运送饭食和饮水的民夫。
虽然此时已经是深夜时分,但城头上依旧人声鼎沸,非常的热闹。
“军爷!此番鞑子可还嚣张的起来?”
一个前来运送饮水的民夫笑着询问着,虽然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已经非常浓厚,但这些民夫并没有那么紧张,显然对大同镇的兵将很有信心。
不远处,一个把总正靠着箭垛养精蓄锐的听到,大笑着说道:“嚣张?这些狗鞑子只管来,来多少死多少!”
周围的兵丁和民夫闻言,顿时哄笑起来,众人都是战意高昂。
旁边,另一个兵丁更是说道:“现在十万天策军正在北上,到时候这些鞑虏全都得死在咱们大同城下!”
“对!没错!”
“这些狗鞑子死不足惜!”
“此番又是一场大捷!”
听着此起彼伏的呼喊声,总兵薛桐见状也是不住的点头,暗道:“军心可用啊!”
这短时间,大同镇城上上下下都是打足了精神,总兵薛桐也是将城内的数万兵马,以及城内的乡勇、民夫全部分成了三班,轮流登城防守。
同时,总兵薛桐还将大同镇城北面的众多堡垒进行了加固,并且增加了兵力和防守器械,以便迟滞瓦剌大军的进攻速度,消耗鞑子的兵力。
做好这些准备之后,总兵薛桐心中底气十足,只要是瓦剌大军再次选择大同镇作为主攻方向,大同镇兵马绝对会让瓦剌大军付出应有的代价!
几天之后,一队夜不收从北面飞速冲来,直接冲进了才打开一条缝的大同镇北城门。
这些夜不收带回来了一个消息:十万瓦剌大军正在杀来,最多一天就会兵临城下!
总兵薛桐也是吃惊不小,急忙询问道:“北面的堡垒、墩台呢?为什么不发信号!”
那名夜不收有些惊魂未定的说道:“启禀总镇,瓦剌铁骑来得太快,几乎是人马不歇的南下突袭,沿途的堡垒、墩台已经尽数失守!”
听到此言,总兵薛桐才意识到自己太过轻敌了!
于是,总兵薛桐立即下令全城戒严,关闭大同镇城各处城门,将城外的百姓、牲畜、粮食全部运进城内,将城外的所有房屋尽数焚烧,实行坚壁清野。
同时,总兵薛桐还派出夜不收南下,催促天策军尽快北上。
大半天之后,一个家丁急匆匆的冲进了总兵府,对着正在研究军情的总兵薛桐大声说道:“ 总镇!鞑子大军来了!”
总兵薛桐闻言也是心中一惊,急忙披甲出发,来到了大同镇城北城墙上。
此时全城的守军、乡勇、民夫已经集结就位,不过城头上的众人已经没有了之前的乐观,所有人的脸上都满是凝重之色。
总兵薛桐望向了北面,只见茫茫旷野上,无数的鞑虏铁骑正在策马狂奔,在原野上掀起了阵阵烟尘,面对腊月的寒风,这些鞑虏似乎根本感觉不到寒冷,肆意冲锋着、叫嚣着。
俗话说:人过一万无边无沿!
十万瓦剌铁骑滚滚而来,其威势让城头上的所有人都感到了恐惧。
没过多久,十万瓦剌大军便在距离大同镇城数里的距离停了下来,开始安营扎寨。
瓦剌大军的兵马全都身穿灰褐色的棉袍,远远看上去,大军就好像是一片无边无尽的乌云一般,几乎要将大同镇城彻底笼罩住,巨大的压力让总兵薛桐有些呼吸不畅。
“幸好我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现在就看天策军来得快不快了!”
心中想着,总兵薛桐猛然拔出战刀,对着身边的众将士大声吼道:“兄弟们!准备迎战,守护大同!”
“杀!”
………………………………
第四百六十五章 抵达
大同镇城。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
原本雄壮的大同镇城城墙已经变得血迹斑斑,城下更是尸横遍野,已经变黑的血迹、折断的兵器、死去的战马充斥期间,将城外的旷野变得杂乱不堪。
此时城头上的守军都在闷着头准备着下次大战,众人已经没有了战前的乐观态度。
就连大同镇总兵官薛桐也是面色凝重,没有料到瓦剌大军此番南下竟然如此猖狂,根本不管正在支援北上的天策军,直接就全力攻城,给了大同镇守军当头一棒。
瓦剌大汗也先率军抵达城下,直接调集了三万铁骑展开进攻,对大同镇城进行了一天一夜的猛攻,这样不惜代价的打法,让大同镇守军士气大跌,一昼夜便伤亡了三千多人,这还不算伤亡的乡勇、民夫!
虽然此番大同守军也斩获了数百鞑虏首级,瓦剌大军撤走的时候也肯定带走了不少的同伴尸体,但是如此的消耗下,也让大同镇守军有些支撑不住。
此时,瓦剌大汗也先暂且率军后撤,十万瓦剌大军就在大同镇城以北三十里安营扎寨,显然是铁了心要拿下大同镇城。
同时,瓦剌大汗也先还派出大队的铁骑,将大同镇城的东面、西面、北面全部封锁住,以防止西面的山西镇、东面的宣府镇出兵支援。
一旦山西镇和宣府镇的明军有所行动,瓦剌大汗也先便会率领大股的铁骑展开进攻。
此时,大同全城军民唯一能够指望的,便是正在北上的天策军将士了。
“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