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将皆道不敢,而后十几名将领便都是看向了副将徐玮。
徐玮上前抱拳说道:“既然刘总兵问到了,那末将就斗胆直言了!”
“如此甚好!”
“启禀刘总兵,我京畿驻军都是由京畿各地原有驻军,加上瓦剌犯边时由各地调集入京的精锐,混合整编而来的,可谓是我大明的精锐之师,而且都是参加过抵御瓦剌大军的血战的!按理说,就算是日常操练再怎么稀松,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沦落至此!”
“本镇也很是奇怪,这是为何?”
说到这里,副将徐玮便有些怒色,继续说道:“刘总兵,自从瓦剌退兵之后,朝廷下发的封赏、抚恤就一直拖拖拉拉,甚至不少将士伤残了、阵亡了,家中连一两银子都没收到!大军的军饷也是拖了几次!要不是兵部尚书于大人几经周旋,先后六次为各地驻军补发钱粮,估计我丰台大营的数万将士都要兵谏了!”
听到这里,刘君韬便全都明白了,这丰台大营的兵马并不是疏于操练,而是军心出了问题!
正是因为朝廷对于有功将士的不公待遇,所以致使数万将士心生不满,自然就对日常操练敷衍了事,就连自己这个上官前来检阅,众将士也是颇多应付。
对此,想必丰台大营中的众将也是深有同感,所以就算是手下的将兵如此消极,众将也不会责罚手下,毕竟自己心中也是很有怨言的,又怎会责罚手下?
………………………………
第四百一十一章 重振军心
听完副将徐玮所说,刘君韬心中也是感叹不已,于是说道:“徐副将所言,本镇也是有所耳闻,军中将士有所怨言也是情有可原,本镇可以赞不追究。”
副将徐玮等人听到这里都是暗暗松了一口气,不过却又听刘君韬说道:“不过,普通将士可以有所怨言,诸位却是军中将佐,岂可如此懈怠、如此怨言!”
众将闻言都是神色各异,前往天策军中赴宴的徐玮等人都是面有愧色,但是其余将领则是不以为然,都认为自己所作所为理所应当。
刘君韬也是将众人的神色看在眼里,也没有在帐中斥责众将,只是责令众将对各部将士严加约束,十日之后自己会再来检阅,届时如若大军没有改善,自己将对众将一概责罚!
副将徐玮等将也都是当即领命。
而后,刘君韬便率领一千名天策军将士返回了德胜门外的大营。
此后,刘君韬并没有着急开始对京畿各部驻军进行整编,而是将麾下两千名将士分成了数队,由数名把总率领,对驻扎在各地的京畿驻军进行检阅。
刘君韬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派出部下走遍了所有的京畿驻军大营,全面了解了京畿驻军的实际情况。
一番调查下来,刘君韬发现几乎所有的京畿驻军都存在类似于丰台大营的情况,各部将士军心不稳、士气低落,而且还有一些营伍至今仍有部分抚恤和军饷没有发放!
这样的情况便导致各部将士怨气丛生,不但对日常的操练和军令开始抵触,甚至对于此番兵部下令的整编也有些抵触。
面对这样的情况,刘君韬也是暗暗心急,明白要想此番整编顺利进行,想要将朝中各方势力安插的人手清除出去,必须要得到各部驻军的支持。
而想要得到各部的支持,就必须要让大军将士信服自己!
这样如何做?
刘君韬想了一夜,次日一早便调集手下兵马,以二十名将士为一队,由一名队长率领,分头前往各部驻军营地,先期进驻各军,在各军之中抽调一些士气尚可的兵丁先一步操练起来,作为下一步全面整编的“教官”,同时查探各部的人事情况。
部署好这些之后,刘君韬便开始对自己的整军计划进行修改,不但更加详细,而且还将为大军补齐抚恤、军饷的事情加入其中。
几天之后,刘君韬再次进京,前往兵部衙门求见兵部尚书于谦。
兵部衙门。
听完刘君韬对各军、各部情况的禀报,兵部尚书于谦非常重视,就这个问题和刘君韬商议了许久。
刘君韬认为,此番对京畿驻军的整顿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要重振各部将士的军心士气,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否则的话此时多半会无疾而终。
而要想重振各部将士的军心士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拖欠将士的抚恤和军饷补齐,并且将来决不能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于谦也是明白这个道理,不过现在朝中的确是钱粮紧张,从土木堡之变到北京保卫战,再到后来的大同之战,朝廷在短时间内已经接连打了三场战事,而且还都是调动兵马过十万的大型战事,所耗费的钱粮不计其数!
现在不要说兵部了,就连户部这个大明的财神爷也是捉襟见肘,根本拿不出太多的钱粮。
现在大明各地都在伸手要钱,户部的钱粮也不可能只供应给京畿驻军一家,所以对于拖欠京畿驻军将士抚恤和军饷的事情,于谦也很是头痛。
不过难归难,刘君韬还是坚持己见,言道:“兵宪明鉴,如今京畿驻军士气低落,各部将士对于此番整编很是抵触,就连部分将领都是如此,如果不先振奋大军的军心士气,卑职如何开展整顿?京畿各地十几万大军都是如此,在如今的情况下强行整编,极有可能造成危局!”
于谦自然明白其中的要害,也是苦思冥想,甚至还一度想要上奏景泰帝,看看能不能从内帑中赊借一笔钱粮,但是被刘君韬劝阻了。
此事决不能将朝中任何一方势力牵扯进来,否则此次整编必将变得毫无意义!
当然,刘君韬也绝不会从玉山镇抽调钱粮贴补过来。
虽然刘君韬忠于大明,想要凭着一己之力振奋华夏,但是也绝不会让自家和公家掺和到一起,否则定然招致灾祸,到时候非但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还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亲人全部陷入危险之中。
最后刘君韬和于谦商议了许久,于谦多方思考之后,答应会从兵部公帑之中调集部分钱粮,再想办法向户部筹集一部分钱粮,力争在十五天之内,将京畿驻军各部拖欠的抚恤、军饷全部补齐,并且会想办法保证以后军饷的供应。
刘君韬闻言很是高兴,自己整军计划的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
刘君韬心中也是明白,按照此时大明的财政状况,于谦能做到这一地步已经是尽了全力。
而刘君韬心中也是下定了决心,等到此番整编京畿驻军的事情完毕之后,一定要加快商部各项计划的进展,并且用最短的时间,以山东和江南各省为根基,对大明各省的经济基础进行改革,而且还是由下而上的推进。
当然,这场由下而上的经济改革,也会由刘君韬从中扶持,绝不会任其自行发展,否则大明各地的“地主”势力就会将这场经济改革扼杀掉!
不知不觉间,刘君韬和于谦等兵部官吏已经商议了大半天,此时已经是下午时分,众人却连午饭都还没吃。
于是于谦便叫人送来了饭菜,众人就在公署内边吃边谈,继续探讨刘君韬细化方案的可行性。
按照刘君韬的这份细化方案,整个京畿驻军共计十几万将士,将同时进行整编,全过程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便是对各军中抽调出来的“教官”进行操练,同时对军中各势力安插的人手进行摸排;
第二步便是展开操练,两千名天策军将士会同抽调出来的“教官”,一起对十几万京畿兵马进行操练,并且会以操练不合格等各种借口,将查探出来的各方势力安插的人手清除掉;
第三步便是重新整编,为了防止各方势力安插的人手没有清除干净,刘君韬准备对十几万京畿兵马重新整编,彻底打乱各部之间的建制,全部进行混编,彻底切断各方势力暗中控制兵马的途径。
刘君韬计划的这三步可以说是非常老辣,于谦等兵部官吏都是非常满意,众人只是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完善而已。
直到这天傍晚时分,众人才算是将这份计划彻底敲定,兵部尚书于谦直接在方案上盖上了兵部大印予以确认!
之后,刘君韬便准备离开,趁着城门还未关闭出城返回大营。
临行之前,兵部尚书于谦将刘君韬送出了兵部衙门,看着在外面等候刘君韬的十几名侍卫,于谦说道:“君韬啊,你也是一镇总兵官,而且还是挂了将军印、封了爵位的总兵官,外出就算不带着仪仗人马,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