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刘君韬便对唐宇说道:“商部和其余各部的人手就不要随军行动了,到了德胜门外后,我军就太过显眼了,各部人手就不好行动了!”
唐宇点了点头,说道:“好!我即刻就去传令,让各部人手今天就提前分头进京,我也和商部的人手一起出发!”
说完,唐宇便和刘君韬、刘子安此行,当天便带着人离开了大营。
这时,刘子安忽然说道:“总镇,咱们可是还请了京畿驻军的众将呢,咱们是不是等宴请完再拔营?”
刘君韬笑着说道:“看我这记性,这几天事情多,我竟然给忘了!拜帖上定的是什么时候?”
“今天晚上!”
“好!传令下去,大军明日一早拔营起行,前往德胜门。今天晚上,咱们不醉不归!”
当晚,京畿驻军的将领先后赶来,众人都是一身便装,所有人都是肚子前来,没有一个人带着随从,显然是怕被人认出来,被朝中的那些御史言官抓住把柄、惹上麻烦。
刘君韬也是带着刘子安在院门外迎接,将众将一一迎进中军大帐。
此时中军大帐已经摆好了酒宴,一张巨大的桌子摆在正中央,上面将近三十道美食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刘君韬眼见众人已经到齐,便带着刘子安落座,和众人一一见礼。
此番前来的京畿驻军将领,共有十三人,其中两名总兵、四名参将,其余其人都是游击将军。
那两名总兵,一人名叫吕昌邑,任职昌平镇总兵;一人名叫宋重归,任职密云镇总兵。
剩下的参将、游击将军都是京城内外的京营将领。
吕昌邑和宋重归虽然都是总兵官,但二人并没有多少兵马和实权,说白了就是带着总兵衔的参将、守备而已,和明末时候的实权总兵官不可同日而语。
更何况,刘君韬还是开幕府、加总兵大印,封正三品上轻车都尉、授昭勇将军的实权总兵官,拥兵十万镇守一省,远不是二人可以比拟的。
所以众人刚一落座、见礼,吕昌邑和宋重归便带着众人以下官之礼拜见刘君韬。
而刘君韬也是坦然而受,毕竟虽然自己想要拉拢众人与自己共进退,但是也没打算听命于别人,让这些将官听命于自己正好!
接着,刘君韬笑着说了一些客气话,便开始和众人吃喝起来,刘子安也是频频为众人倒酒、布菜,整个中军大帐顿时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都是吃喝得醉意朦胧,话语也开始多了起来。
刘君韬便说道:“诸位久在京城,一定都是过得快活,本镇可真是羡慕啊!”
接着刘子安也是附和着,对众人很是羡慕的表情。
可是众将却是顿时愁云满面。
总兵吕昌邑叹了口气说道:“刘总兵有所不知,我等虽然在京畿各地为将,外人看上去风光无比,但是却过得异常苦闷!”
刘君韬佯装不知,问道:“哦?还有这种事?”
吕昌邑说道:“我等在京畿各地,自然也就在朝中那些文官的眼皮子底下,一个不留神就会被朝中的御史言官抓住把柄、进而弹劾,这样的日子可谓是如履薄冰啊!”
此时,总兵吕昌邑开了口子,宋重归便也开始倒苦水:“没错!朝中的那些御史言官就好像是疯狗一般,闻到腥气就扑上来,我等还打不得、骂不得,那些御史言官还都是一副不怕死的样子,一旦被打、被杀了,第二天就会天下知晓,这些原本是乱咬人的御史言官,转眼之间就变成了节烈忠臣!真是让人气愤难平!”
刘君韬点了点头,明代文官也是有气节和血性的,面对死亡并不都是畏惧的。
只不过有时候,这些文官将自己的气节和血性用错了地方!
其余的参将、游击将军见状也都是打开了话匣子,纷纷开始诉说着自己平时的苦闷,一时间中军大帐内热火朝天。
刘君韬和刘子安也是时不时的说上几句,没过多久众将便和刘君韬、刘子安推心置腹起来。
深夜时分,众人都是酒足饭饱准备离去,众人对于刘君韬都是印象良好,并且都是撂下了话,言道大军整编之时,一定鼎立支持刘君韬,绝无二话!
之后,刘君韬便派人将众将送进了通州城,城内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客栈,等到次日再让众人各自离去。
待到众将离开之后,刘君韬和刘子安回到了中军大帐内,刘君韬说道:“看来京畿各地的将领都是苦闷不已,这京畿之地也是文进武退最为明显的地方,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是会出大问题的!”
刘子安也是点了点头,说道:“我看这些将领一个个的都是畏首畏尾,生怕被御史言官抓住把柄,这样下去一旦发生战事,统军大将定然会瞻前顾后,定然会影响战局!”
刘君韬沉声说道:“这种情况必须扭转!”
“可是咱们要如何做呢?”
刘君韬目光一闪,说道:“不惜代价!”
次日一早,刘君韬下令拔营起行,两千将士行进到德胜门外十里处,重新安营扎寨。
………………………………
第四百零七章 北镇抚司
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安营扎寨之后,便带着一队侍卫从德胜门进了北京城,准备前往兵部向兵部尚书于谦复命。
没过多久,刘君韬便赶到兵部衙门,向于谦复命之后,便将此番整编京畿驻军的具体方案呈报了上去,并且对兵部尚书于谦详细解释了整编方案。
于谦也是将一众手下召集了过来,就在兵部衙门的厢房内召开了会议,和刘君韬一起探讨整编京畿驻军的方案,众人你来我往,就整编方案中的人员、钱粮、兵备、编制、将领安置、人员的审核等等方面,一一进行了讨论。
刘君韬指导这天傍晚时分才离开兵部衙门,准备将于谦等人的意见带回去,再仔细琢磨一番。
此时天色渐晚,刘君韬眼见城门即将关闭,便不着急回去,准备在城内住上一晚,明日一早再返回大营。
刘君韬带着一队十五名侍卫策马街上,没过多久便来到了前三门大街上,此处人头攒动,虽然已经是傍晚时分,但是大街上的行人依旧很多,刘君韬等人甚至已经无法策马,只能纷纷下马步行了。
众人牵马走在人群之中,耳中听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都是有些目不暇接的感觉。
虽然刘君韬见惯了后世的繁华,但是此时见到京城之内的盛景,也是东张西望、四处观望着,有种进了“大观园”的感觉,毕竟此时的繁华和后世的高楼大厦是不一样的。
走了一会儿,众人便来到了一处酒馆,准备先吃完饭。
此时商部虽然已经在京城内开设了一些铺面,但是酒楼、票号等产业还在准备之中,并没有开设起来。
众人吃饱喝足之后,便准备前往德胜门一带投宿,等到明日开城门之后便返回大营。
此时街面上的行人少了一些,刘君韬便和十五名侍卫翻身上马,朝着德胜门行进。
众人没走多远,忽然在一处十字路口被十几名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围住,这十几名锦衣卫全都是腰挂绣春刀,其中五人都是带着双插,个个都是搏战的好手!
刘君韬见状不禁眉头紧锁,如果自己在城内遇到文官势力前来找麻烦还算是正常,可是现在这锦衣卫找上门来是个什么路数?
“难道说北镇抚司站到了文官一边?”
刘君韬心中暗暗想着,同时也是对着身边的侍卫使了眼色,众人都是上前,将刘君韬围在中间,并且众人都是按到了刀柄上,随时准备突围。
这时,刘君韬看到一个面色冷峻的指挥使从旁边的小巷走了出来,只见那名锦衣卫指挥使看了刘君韬一眼,便朝着街边的一处小院子走去,而后便推门走了进去。
此时,那十几个锦衣卫也都是向后退去,全都守在了那处院子的外面。
刘君韬见状沉思了一下,便策马上前,十五名侍卫全都策马跟随上去。
待到众人距离院子十余步的时候,刘君韬翻身下马,对众侍卫说道:“大家在外面等候!”
说完,刘君韬便迈步走进了院子,而十五名侍卫则是守在辕门外警戒着,和那十几名锦衣卫互不相让,全都堵在院门外。
刘君韬走进院子之后,便看到那名指挥使坐在一个石凳子上,手里把玩着一块令牌,眼见刘君韬走了进来,便直接抛了过来。
刘君韬单手接过来,上眼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