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策大明-第3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到了这个消息,刘君韬和薛桐也是立即开始行动。

    薛桐急忙拜见了代王和大同知府,将瓦剌大军再度来袭的消息做了通报,而后便会同兖州镇左营参将陈子平一起,开始部署大同镇城的城防。

    此前,刘君韬已经将协防大同镇城的命令通知了陈子平,并且让其暂时听从薛桐的指挥。

    经过商议之后,陈子平率领麾下的一个战兵营驻守大同镇城北城墙,以及北关城,而大同镇副总兵薛桐则是率领麾下兵马驻守其余三面城防。

    兖州镇左营剩下一个战兵营则是作为预备兵力,随时准备支援各方。

    与此同时,刘君韬也是召集各营参将议事,宣布了出城迎战的方略,对此众将也是全部赞同,刘子安和张玉清也是颇为积极,二人已经事先做好了准备。

    刘子安手下的哨骑已经全部撒了出去,正在密切监视瓦剌大军的动向,同时也在不断关注着朝中的动静。

    而张玉清则是已经会同手下的众多参谋,制定了不少的迎战方案,以供刘君韬参考。

    眼见万事俱备,刘君韬当天便前往代王府和知府衙门,向代王朱仕壥和大同知府说明情况,顺便告辞。

    代王朱仕壥和大同知府都满是期望,说了不少为刘君韬鼓气的话,刘君韬也是保证,自己一定可以率军击退瓦剌大军的进攻。

    次日,刘君韬率军从大同镇城北门出城,参将张骁军率领兖州镇先锋营在前开路,而后兖州镇前营、右营、中军营、后营、铁骑营依次出城,七万大军几乎将大同镇城北面的旷野完全占据,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此时,瓦剌大军再度来袭的消息也是传来,大同镇城内不少的百姓都是涌到北门附近,为兖州镇将士鼓气助威。

    “大明万胜!军爷早日凯旋!”

    “军爷多杀鞑子,好样的!”

    与此同时,大同镇副总兵薛桐和兖州镇参将陈子平也是来到北城头,望着旷野上正在行进的七万大军,二人都是下令城头上的士兵擂响战鼓,为北上迎战的大军助威。

    “咚!咚!咚!”

    “咚!咚!咚!”

    雄浑的战鼓声响彻天际,顿时就将大军原本就十分高涨的士气渲染起来,直上云霄!

    刘君韬率军一路北上,一天之内便行进了十几里路,在雷公山和白登山之间的旷野上扎下了大营,正好将瓦剌大军南下大同镇城的道路彻底堵死!

    兖州镇七万大军北上迎击的消息,也被瓦剌哨骑探得,也先得到消息之后,便下令大军停止前进,在距离明军大营十五里的地方扎下大营。

    之后,也先便召集大将阿剌知院和赛刊王中军大帐议事,三人开始商议对阵兖州镇兵马之事。

    此前也先再度从草原上抽调五万大军,赛刊王和大将阿剌知院都是持反对态度的,二人认为此战己方已经没有取胜的机会,再打下去也只能是损兵折将而已,不如暂时撤回草原。

    按照赛刊王的说法,此番大军虽然折损了不少的兵马,但是也从大同镇城周边掳掠了不少的人口和钱粮,对内也算是有个交代了。

    可是也先却不愿意撤军,对其来说,只有攻下大同镇城才算是战果,才能够堵上瓦剌内部那些权贵的嘴!

    所以也先才会不惜代价再度调集援军南下,想要再度开打,拿下大同镇城。

    可是对于调兵之事,大将阿剌知院也是持反对态度的,此番南下也先已经先后调集了将近三十万铁骑,这可是几乎瓦剌的全部兵力了,一旦有个什么闪失,瓦剌国本将会一战尽失!

    面对大将阿剌知院和赛刊王的反对态度,也先力排众议,认为此战就算是战败,自己也会将大军安然带回草原,如果能够击败刘君韬、拿下大同镇城,那瓦剌的国势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面对也先的固执己见,大将阿剌知院和赛刊王也只能全力支持。

    一番商议之后,三人一致认为要趁着明军立足未稳之际,与之决战。

    于是,二十一万瓦剌大军在两天之后再度南下进发,朝着兖州镇兵马大营逼近着。


………………………………

第三百六十六章  倚山堡垒

    也先率领二十一万大军南下的时候,刘君韬便接到了消息,而后便召集众将,下令大军立即前方大同镇城西北方向的雷公山驻守。

    对此,张骁军等将领都是十分赞同,这个方案也是张玉清提出的诸多方略之一,刘君韬也是加以改进了一些。

    虽然大军驻守雷公山的同时将通往大同镇城的道路让了出来,但是大军也可以依托山势防守,算是占据地利了。

    而且也先也是不敢冒着巨大的风险,再次将刘君韬所部数万精锐大军放在背后,自顾自的再去攻打大同镇城,否则此前失败的事情将会再次上演。

    刘君韬正是料到这一点,才放心大胆的准备将正面道路让出来,而后率领大军前往了雷公山一带。

    景泰二年五月底,后世己是六月,此时雷公山一带烈日炎炎,山上的树木都是纹丝不动,天上的烈日似乎要将万物暴晒成干才算罢休。

    这日,兖州镇总兵官刘君韬领着各官各将等人,冒着烈日酷暑,率领一队亲卫铁骑巡哨了雷公山一带。

    众人一番巡视下来,都是认为雷公山东面的阳和坡极为重要,因此该山岭之地,便是各人重点巡视的地方。

    阳和坡在雷公山的东南面,距离南面的大同镇城约十五里,西面过去,就是绵绵群山,巍巍群山完全可以将瓦剌铁骑阻挡下来,遮护住明军的后方。

    阳和坡山势不高,坡道平缓,不过山下就是平川,有一条上下贯通的大道。

    山上树木也不多,多是荒草泥土,顶上还有一个废弃的火路墩,原是墩军的了望之地,一条小道从山下大道直通墩台。

    众人登上了阳和坡,都是出一身大汗,刘君韬看了看远处的火路墩,叹道:“此地确是要紧,若扎一军,便可南北呼应,防止虏贼包抄,环壕绝我。”

    张玉清也是点头,说道:“总镇说得极是,此处位置确实紧要,我军若是在此地建立一寨,必务坚固,必可与防线相呼应,甚至可以将我军中军大帐设立在此处。”

    这时,张玉清望向山的东北脚下,一条河流正从群山中流出,眼睛一亮:“此地有河,驻军的饮水也解决了,我军可结坚城硬寨。

    刘君韬闻言也是颇为赞同。

    在刘君韬的设想中,阳和坡从东北到东南约有四里长,从山腰到顶上,至少要有多道矮墙拦截鞑虏的进攻。

    这些矮墙不需要多高,只要到将士们的胸口处便可,鸟铳手便可以瞄准敌人射击,当然,矮墙可以修得厚实一些,至少可挡大炮轰击。

    刘君韬也是担心瓦剌大军在大同镇城周边劫掠了许久,难保不会缴获到各处堡垒中的火炮,所以提前做好防备总是好的。

    此外,防线的各道壕沟却可以挖得深一些,至少深一丈、宽一丈,这样的矮墙实事上达到四米,比得过一般的城堡城墙高低了。

    而每道矮墙相距不远,而且沿着山势,后一道矮墙,事实上都比前一道矮墙高得多。

    借着山势的走向,每道矮墙后面的鸟铳手都可以轻松瞄到鞑虏大军,又不至于射到己方前排将士的头上。

    如此,整道防线便可以上下呼应,形成立体的火力轰击之网。

    众人听了刘君韬的设想,此时都是连连点头,对于即将展开的大战都是摩拳擦掌,恨不得尽快开战,也好痛杀鞑虏,以解心头只恨!

    当然,刘君韬所设想的完善防线还不止这些,在刘君韬的具体设想中,矮墙壕沟足有九道之多,分为三个波次。

    每波之间的三道矮墙壕沟,每墙相距只有数步,或十数步,上下射界明显。

    瓦剌大军每攻一道矮墙,都要面对上下三道火力点的猛烈打击,还要不时得面对三道矮墙后面投出的万人敌,灰瓶弹等武器。

    众人听着无不振奋,高冉更是笑着说道:“如此一来,到时候鞑虏定然是顾得下面,顾不得上面,顾得上面,顾不得下面,狼狈不己!”

    众人闻言都是哄笑了起来。

    刘君韬也是笑了笑,继续说着自己的设想。

    这三个波次,每波之间相距约五十步,一百步,之间的空地,可立一些帐篷竹篷,作为伤亡大军将士的救护之处将士们的歇息之处,以及长刀手、投雷手的屯兵出击之处。

    每道矮墙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