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这!”
郭永忠这下可是说不出话来了,现在光是赈济灾民就已经将玉山镇的家底全部掏空了,要是再到处修建农庄的话,又将会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玉山镇哪里还能拿的出来?
郭永忠的担心也正是刘子安的担心,便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刘君韬大手一挥,说道:“虽然现在赈济灾民的开销巨大,但是商部每月还有大笔的进项,咱们玉山镇应该还能坚持一段时间,先将各处农庄的架子搭起来,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要知道,人力就是实力,人口,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不嫌少!”
“那钱粮呢?几个月之后怎么办?”
郭永忠和刘子安都是急急地问道。
刘君韬叹了一口气,说道:“那就只能盼着朝廷的赈济快些下来吧!”
郭永忠和刘子安闻言都是晕倒。
虽然郭永忠对于刘君韬的安排也是有所异议,但还是找到唐宇,筹划起在安山镇、张秋镇、滑口镇周边建立农庄的事情。
同时,刘君韬也命令中军部的白玉兴把总、陶吉新把总带领手下青壮,将滞留在玉山镇的灾民一批一批的迁移到各地,准备以工代赈,在尽可能减少玉山镇的消耗,也可以让灾民有事情可做,不至于闲下来生出事端。
同时,周宗胜也陆续收到手下报过来的消息,得知通往玉山镇的几条官道上,出现了十几起恃强凌弱、当众抢劫的事情,都被巡视到此的马队骑手将生事之人拿下,当着过往的灾民百姓当场处决!
周宗胜也将这一情况飞马报给了刘君韬。
得知消息之后,刘君韬也是恼怒不已,对刘子安说道:“这些人在大灾面前,竟然不知道和大家携手共渡难关,反而为非作歹,简直不知死活!”
刘子安也是愤愤的说道:“这样的人,简直是枉来人世一遭!”
接着,刘君韬便说道:“子安,立刻传令下去,让周宗胜继续巡视各处,同时让胡德兴立即率部南下,在通往玉山镇的各处官道上设卡、巡视,只要发现为非作歹的败类,不用回报于我,直接就地砍了,出了事我兜着!”
刘子安立即写了一份命令,然后交给了等候在门外的亲随,便对刘君韬说道:“练总,我还是有些担心啊,现在兖州府各州县都是人心惶惶,生怕这几十万灾民爆发动乱,咱们玉山镇的人手不足,估计也是应付不过来的!”
一听到动乱这两个字,刘君韬的心中也是微微一颤。
后世,明末时期的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个搅屎棍可是名噪一时,将华夏祸害的不浅!如果涌进兖州府的几十万灾民暴乱的话,那玉山镇绝对抵挡不住!
现在玉山镇护卫队还没强大到无视敌人数量的地步!
想到这里,刘君韬心中也是暗暗着急:“朝廷的赈济什么时候能到啊!”
三天之后,因为玉山镇护卫队的全力维持,兖州府各地灾民的秩序有了极大的改善,同时涌进玉山镇的灾民数量也越来越多。
按照郭永忠报给刘君韬的数据来看,此时玉山镇已经接收、安置十万多灾民,玉山镇、安山镇、滑口镇、张秋镇都已经是人满为患。
对此,刘君韬一方面因为手下人力充足而高兴,兵仗局、商部都是从数量庞大的灾民之中募集到了足够的人手。同时,刘君韬也对玉山镇为此而背上的沉重包袱感到忧心。
为此,刘君韬急令刘子安,马上和衍圣公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打听到朝廷关于此次赈灾的消息。
刘子安明白事关重大,带了两个亲随便立即南下曲阜县了。
五天之后,让刘君韬等候多时的消息终于传来了:朝廷赈济灾民的钱粮已经南下,目前已经出了北直隶,马上就要进入山东境内了。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增强实力
随着朝廷赈济钱粮陆续运抵兖州府、青州府各地,玉山镇的压力瞬间就减轻了不少,各州县开始全力赈济灾民,搭建在城外的粥铺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吸引几十万灾民分向了各处城池。
同时,江南各州府县的官吏也在英宗的严令下,带着各地豪强大户筹集到了大批的钱粮,并且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就将筹集到的钱粮运到了灾区,各地灾民的衣食逐渐有了着落,便不再逃往外地,甚至一些刚刚背井离乡的灾民开始陆续返回家乡就食。
如此一来,涌向兖州府、玉山镇的灾民开始陆续减少。到了正统十一年十月,滞留在兖州府各地的灾民开始被各州府县遣散回原籍安置,原本让各方胆战心惊的灾民大潮逐渐散去,一场大危机也消散于无形之中。
此时,初冬的寒风已经开始呼啸,兖州府各地都是万物凋零,眼看着就要进入寒冬了,而玉山镇却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收拢了十一万灾民!
一时间,玉山镇、滑口镇、张秋镇、安山镇全部都是人满为患,背井离乡、衣不遮体的灾民嗷嗷待哺,让玉山镇上下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因为玉山镇的财力毕竟有限,商部和民部赚取的钱粮看似破天一般,可谓是日进斗金,但是面对十一万一无所有的灾民,这些钱粮根本就入不敷出!
寒冬将至,可是此时玉山镇各处还有相当部分的灾民没有房子居住,只能在各处乡镇周边搭建地窝子,暂时躲避风寒,就连口粮和棉服都是短缺不少!
面对此情此景,刘君韬此时也是心急如焚,虽然现在已经没有新的灾民再涌向玉山镇了,但是刘君韬所面临的形势依旧非常严峻。
此时,面对日益变冷的天气,刘君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十一万灾民筹集到足够过冬的粮食和棉衣,并且尽快在玉山镇、滑口镇、张秋镇、安山镇以及各处农庄搭建房屋,供灾民居住安家!
这可是一场浩大的工程,不但需要海量的钱粮来支撑,而且还需要巨大的人力来实施。可是,现在的玉山镇,既没有取之不竭的钱粮,也没有足够使用的人力!
为了安置这十一万灾民,民部和商部的人手都已经用上了,就连军部也调集了所有能够调动的人手,分散到了各处,现在已然是没有多余的人手了。
刘君韬思来想去之后,忽然想起了后世赈灾的一些手段,最后决定化被动为主动,将十一万灾民变成玉山镇增强实力的动力!
于是,刘君韬和郭永忠商议了一下,对十一万灾民进行清查,所有人全部登记造册,将众人的籍贯、年纪、所做营生和特长全部标明。
而且,为了解决灾民棉衣不足的问题,刘君韬也不能光靠购买这一个办法,不但筹集的棉衣数量有限,而且还颇费银子。
于是,刘君韬便找到郭沐英,让被服厂立即从灾民之中招募壮妇、老人,大举扩充产量,全力缝制棉衣。
郭沐英也明白事情的重要性,立即带着被服厂的伙计四处招募人手,一连一个多月都吃住在被服厂,整个人都累瘦了两圈。
要不是刘君韬听到消息,亲自赶到被服厂将郭沐英拽回了家,命令其休息三天,估计郭沐英就要累倒了。
之后,刘君韬便下令告知各处:
其一,所有灾民的口粮和御寒衣物实行配给制,优先发放给老弱妇孺。青壮男子只能维持最基本的口粮供给,棉衣是没有的,想吃饱更是不可能!
其二,将灾民中的所有青壮男子整编为伍,分配到商部、民部各处做工,这些灾民青壮不发工钱,按照干活的多少计算工分;
同时,灾民青壮也可以申请到玉山镇各处兴建的农庄、居所做劳力,同样按照干活的多寡计算工分;
以上两条出路,壮妇也可以参与进来,不过所计工分按照青壮的八成计算。
每十日为一周期,灾民青壮、壮妇可以凭借积累下的工分换取粮食、棉衣,以及生活用具!
其三,军部立刻从灾民之中选拔青壮,以五千人为数,送进护卫队营地进行操练,准备练成之后编入玉山镇护卫队!
其四,商部和民部立即开始扩张,商铺、商队、屯田面积都要大力增加,以此来消耗灾民的人力。
当刘君韬的这四条命令发到各处之后,整个玉山镇再度急速运转了起来,那十一万灾民如同湍急的水流一般,被商部、民部和军部分流、引导,快速安置到了各处。
十一万灾民的巨大人力,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转化成了巨大的动力,让玉山镇化身为一头烈马,开始疯狂的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