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上的汴梁留守府秘室之内,徐进士向岳飞禀报情况。“岳帅,源义大郎一行人已被尽数杀死,一个活口也没留下。”
岳飞点了点头,“好。也算是为我冤死的同胞报了大仇。”
暗情司虽然一早就在盯着源义大郎,但徐进士认为倭国商旅乃是小事,一直没有通报给岳飞。直到今天,方才告诉岳飞。岳飞得知源义大郎杀死了三百民夫,当即怒骂道,“果然是没人性的倭鬼。”
岳飞把黄州寒食帖缓缓展开,打量着苏东坡行云流水的文字,最后方才缓缓问道,“徐主管,你认为倭国对我国可有不轨之心?”
徐进士沉思了一下,还是摇头说道,“属下认为可能性不大。源义大郎之所以残杀民夫,只是因为在国内杀平民杀惯了,又认为中原处于乱世,无人可管,方才大发兽性。不过我对倭国的情况也不太熟悉,若想得知倭国对中原的真实态度,必须派真正的暗情司人员去,方能摸清倭**情。”
岳飞点点头,笑着对徐进士说道,“既如此,就由你安排一下,尽快把暗情司的分部设到倭国去。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从源义大郎一伙人的凶残上来看,倭国人不可小视。”
徐进士当即答应下来。岳飞把黄州寒食帖卷起来,重新交到徐进士手里。“既然源义大郎如此看重苏仙真迹,就让暗情司人员把这幅字帖带到倭国,也好做个敲门砖。反正早晚我们都要取回来的。”
徐进士知道岳飞已对倭国生了杀机,当即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岳飞的深意。
秘室内只有一根蜡烛燃烧,摇曳的火光映得岳飞的脸半明半暗。岳飞用手敲了敲桌子。“听说暗情司对梁兴赵云毕进闯先生等人也设了暗桩,监视着他们,不知详情如何了?”
徐进士非常简洁地说道,“他们的忠诚都没有任何问题。无论朝廷,还是金狗,对他们的拉拢都是在做无用功。”
岳飞有点沉重地点了点头。平心而论,岳飞其实并不愿意把暗情司人员安插到军中,可是随着护民军的摊子越铺越大,朝廷和金狗对护民军越来越重视,这时候必须要保证将领对护民军的忠诚。
想了一下,岳飞对徐进士再次叮嘱道,“告诉暗情司人员,他们的任务就是潜伏军中,绝对不可暴露身份。还有,不可干涉任何军事行动。”
徐进士说道,“岳帅放心,暗情司人员知道自己的边际在哪里。对了岳帅,饿虎岭离大名府甚近,是否要派梁兴拿下他们?”
岳飞摇了摇头,用轻蔑的语气说道,“麟公子志大才疏,根本成不了气候。不要说一千柄倭刀,一万柄倭刀也救不了他。再说饿虎岭险要,如今天气炎热,不是出兵之机。就让这对汉奸父子且在山中苟延残喘吧!”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第一百七十三章 军属
六月十五日,是大相国寺扑买大会召开的日子,也是护民军发军饷的日子。更是那些烈士军属领抚恤金的日子。护民军之所以打不败击不垮,不只是岳飞指挥有方,更是因为对烈士军属的优厚待遇。战死沙场的护民军家属,并不是只能拿到一笔一百两银子的丧葬费,还有每个月都有的一两抚恤金。一两银子虽然不多,但在如今的应天府,至少也够四口之家吃饱肚子。
别处粮价飞涨,只有应天府的粮价依旧维持着战前的价位,每石粮食二百文。为了防止奸商把粮食转卖出去,岳飞和李八少黄纵连下数道命令,只能从外地往应天府运粮食,不许从应天府往外运粮食。若发现有人担敢走私粮食,家产充公。更可怕的是,不管是商家,还是商家雇用的伙计,一律逐出应天府。
商人有逐利的天性。但商人也是趋利避害之辈。如今除了应天府,哪处的商家不是朝不保夕,不是担心死于乱兵刀下,就是担心被饥民抢掠一空。所以在这样的严令之下,应天府真的做到了不让一粒粮食外流。再说了,就是商人想走私粮食,也雇不到伙计。一旦被伙计知道是往外走私粮食,绝对第一个就会冲到官府举报主家。想让老子全家逐出应天府,老子先弄死你再说!
随着其他地方流民的惨状被探亲的军士们传回应天府,应天府数百万人丁,无论百姓商贾,无不庆幸自家祖上有灵,托庇在了岳帅治下。若是换了其他地方,就是不被人杀死,也被人饿死了。
当百姓知道李八少从外地粮商手里收购粮食,都是按照每石粮食六百文的价格来计算,百姓们更是感激得涕泪横流。李八老爷之所以做赔本生意,不正是担心应天百姓吃不起粮食饿肚子吗?
十一岁的柳絮儿穿着浆洗得干干净净的带补丁的粗布小褂,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母亲,走到门外,坐到一辆小型的架子车上,反身把门锁上,然后扶起车把,推着母亲向荣军处走去。
这里是应天府城郊,大路宽而平坦,推着架子车并不算吃力,只是天气炎热,柳絮儿很快就满头大汗。母亲坐在车子上,暗淡无光的双眼睁得大大的,手里紧捏着一个小小的红本本。柳絮儿每当看到红本本都想哭。因为那个红本本是用哥哥柳青的命换来的。
柳家本是应天府城郊的中产之家,家中也有十几亩良田,父亲又在城里开了个小作坊。结果去年兵乱时,柳父为保护家人,惨死于乱兵刀下。年方十六岁的哥哥柳青不愿经营小作坊,加入了护民军,却在竹芦渡一战死去。母亲伤心过度,日日痛哭,眼睛也哭坏了。如今全靠柳絮儿一个人撑着这个家。
每月十五,她都会推着母亲去荣军处领取一两银子的抚恤金。这是她们母女二人的所有经济来源。
中原其他地方已经人烟稀少,但此时的应天府,就连城郊都已经人满为患。柳絮儿推着车子不过走了百十米远,很快就有几个街坊笑着和他打招呼。
“柳婶子,又去荣军处吗?”
柳絮儿的母亲点点头,脸上的表情既自豪,又悲苦。她惟一的儿子战死在沙场之上,虽然给家庭挣来了一个烈士的称号,还有这个可以领取抚恤金的小本本,但若是可以选择,柳母绝对不会让柳青参军。若是不参军,就凭应天府如今的繁华,随便做点什么,也不会饿着肚子。唉,可是世间没有后悔药。
应天府除了上百万本地乡民,还接纳了至少三百万外地流民。成年的流民以工待赈,但是老弱妇孺却也不会闲着。他们会在应天府内外找点力所能及的活干。
看到柳絮儿推着车子满头大汗,至少有三个十多岁的流民小孩大着胆子走上来,请求帮柳絮儿推车,代价则是三文钱,或者管三个孩子吃顿午饭。
应天府没有饿死的人,但是若说是人人都能一天吃三顿饭,却也言过其实。除了早期迁入应天府的流民如今已经不愁生计,后来迁入的流民就过得不那么惬意了。纵然如此,却没有一个流民愿意离开应天府。因为这里充满希望。
柳絮儿摇了摇头,对三个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孩子说道,“不用你们帮忙。这车子我推得动。”
“姐姐,你让我们帮你推车子。我们不要钱了。也不要三碗饭了,你请我们吃一碗水饭就行。”
水饭就是稀稀的米粥,一文钱一大碗。
这话说得柳絮儿心中一软。三个半大孩子,竟然要分吃一碗水饭。真是可怜。不过柳絮儿还是没有应允孩子们的请求,因为她的母亲一直没有发话。母亲不发话,柳絮儿可是一个大子也不敢乱花。
三个孩子看水饭也讨不到,顿时一脸失望。就在他们停下脚步,准备再去找别的闲活干时,车上的柳母却说话了。
“算了,这三个孩子肯定早饭都没吃。柳絮儿,给他们一人一文钱,让他们买水饭吃去吧。”
把铜钱接到手里,三个孩子高兴得对柳母连连打躬作揖,“多谢老夫人。多谢小姐。你们都是活菩萨。不过我们不能白要你的钱。岳帅说过,多劳多得,不劳者不得。我们都是正经人家的孩子,我们不是要饭的花子。”
说完这些话,三个孩子把架子车从柳絮儿手里抢过来,二个扶着车子两边,一个推着车把,问明白柳絮儿的去处之后,飞一般地跑了起来。柳絮儿都险些追不上。
荣军处是一个极大的院子,门口站着两个伤残军人,一个断了条左臂,一个走路一拐一拐。而院子里负责清扫场地的也是伤残军人。负责分发抚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