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说来,将海边的百姓内迁也起不到作用了?”徐番问道。
“那大江和大河内?长安就在渭水边上,难道也要迁掉?”王策笑道。
徐番沉默了。
“怎么办?你们一定有办法的对不对?”徐番看向王策。
王策思绪飞转,斟酌着回道:“加强水军建设,就像骑兵对骑兵一样,水师自然要用水师来应对!”
徐番闻言,陷入了沉思,嘴里喃喃道:“要建水师,就先得有船啊……”
“而且还不能是一般的船,必须是能够远航的海船,叛军水师如今的战船都是大型海船,机动能力远不是那些平底河船能比得了的。”王策接话道。
“可如今大唐九成以上的船只出自洪州船厂,登州虽然也有个船厂,可造出来的全是平底船,加上这些年来,朝廷不重视,工匠早已跑了大半……”徐番是宰相,工部内的资料还是翻过一遍的,只是上面关于船厂的记录还是几十年前的,好在徐番被贬豫章,否则对与船厂的认识估计还得和长安的官员们一样,停留在一百年前呢!
“对了,上回你们不是说要在升州建船厂吗?”徐番募然想起许辰似乎听过他要在升州建船厂的事来。
“建倒是建了……只是才打了地基,扬州便闹了叛乱,后来忙着布防,工程就给停了下来,乱军南下之时,顺道把升州城外的船厂一把火给烧了,如今,那里已是一片焦土了……”
最真实的假话便是九真一假,反正船厂已经被大哥炸了,废墟都运去琉球了,也不怕老师去查证。
“该死!那叛军定是知道了你们在建船厂,这才特意留了一支人马从陆路南下,为的就是摧毁船厂!”徐番猛地一拍桌子,带着浓浓的惋惜,转眼从王策埋怨道:“你们也真是的,看到叛军锲而不舍的进攻升州,也不知道派些人去驻守船厂!”
王策心中一亮,得了,老师您都这么说了,那就这么着吧,也省得我去找借口了!
“是是是!大哥也很后悔,船上被毁的时候,大哥也想派人出城来着,只是……”
“算了……他手上人也不多,城中百姓才是最重要的,船厂没了就没了吧……”
“是是是……”话都说道这份上了,王策还能有什么好说的呢?只能不住的点头了。
“编练水师的事,你详细跟我说说,我这就拟个折子,明日大朝会,到时拿出来议一议吧!”徐番拿起笔,摊开一张白纸,开始书写。
一旁的王策一边磨墨一边将心中的想法口述出来。
。。。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惊人的一鸣
怀里揣着奏请编练水师的折子,徐番乘着马车,来到金水桥边,便见百官云集。往日大朝会时总少不了一番喧嚣的百官,此刻竟格外的安静,就连相互间的寒暄也换成了一道道意味难明的眼神。
看到这不同寻常的安静后,徐番这才记起李隆基昨日的话来。
“唉……倒把这事忘了,今日这道折子只怕难了……”
徐番神情凝重的下了马车,随即便有几名身着紫袍的官员迎面走来,恭敬的行礼。
“相爷!”
徐番回了个半礼后,当先一名官员便迫不及待的低声问道:“相爷,今日的事到底是个什么章程啊?”
能够站在金殿之上的人,自然没有一个简单的,长安城里这些天来阴云密布,若是连暴风骤雨何时来临都分不清楚,也就没资格在这金殿上混了。
跑来问计的这几人都是徐番队伍中的骨干,今日朝堂大变在即,总要徐番这个领头人拿个主意才行。
徐番瞅了这几人一眼,不动声色的从袖中取出那道折子,忽而笑道:“今日只需将这折子过了便可!”
“折子?什么折子?”
“相爷,这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有心思上折子?”
“v,ww$w。对啊,相爷,那帮人现在都急红眼了,圣上又是不吃亏的主,这要是对起来了,就是泼天的大事啊!到时候,朝堂上指不定乱成什么样呢,咱们还是多想想自家事吧!”
……
来的这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神色中透着焦急,对于徐番这种时候还在心忧国事有些不满。眼看朝中又是一场大乱来袭,身为头脑的徐番竟然如此“不务正业”,使得这几人心中免不了有些不安。
徐番一直微笑着听几人说完,这才淡定的说道:“无论什么时候,都别忘了自己的本分。我们是臣子,就该做臣子该做的事,有些事,想太多了未必就是好事。记住,无论到了什么时候,朝廷总是需要能做事的人!”
说完后,徐番便不去理会这几人,径直向宫门走去。
“这……”原地的几人面面相觑,最终纷纷将视线移到为首的那人身上。
那人想了许久,募然笑了起来。回视左右,见几人脸上依旧带着疑惑,于是便解释道:“今日之局,无论谁胜谁负,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本分便可,待会儿,需全力将相爷的折子通过,让圣上和百官们看看,谁才是公忠体国的干吏,这样的干吏才是谁都需要的,也是谁都不愿也不敢放弃的。”
随着这人的解释,身后的几人渐渐有些明白。当别人忙着争权夺利的时候,你却在踏踏实实的干活,这样的好员工自然是每个老板都喜欢的。比起那些投机倒把的人来,不管到时候是哪个老板上位,这些踏实肯干的人才是最安全的。
而跟着徐番的这群人,该冒的险三十年前已经冒过一次了,如今该有的也都有了,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渐渐想透的几人,脸上的神情瞬间轻松不少。
而统一了内部意见的徐番,心里也踏实不少。今日的朝堂注定是不平静的,光靠自己一人的力量是绝不可能将这折子通过的。为今之计,也只有尽量争取多一些人的支持了。毕竟南方的乱局多存在一天,大唐的百姓就多遭一天的罪,大唐的国力也会受到不小的削弱。
龙尾道上层,监察御史的注视下,百官们次第进入含元殿。今日乃是大朝会,皇族勋贵们也一一到场。
百官坐定后,朝会正式开始。
大唐皇帝李隆基端坐于御座之上,面无表情的注视着下方。
随着内侍一声宣号,百官们开始正式议事。
照例先是军国大事,左相陈。希烈兼着兵部,南方的军报昨日才送来,今日朝会自然是要议一议的。
“圣上,南方的叛军已然转到了岭南道去了,如今拿下了福州、泉州,建州也告急了!”陈。希烈带头出声。
一听陈。希烈这话,位子靠后些的一人随即嗤笑出声:“还大唐名将呢,我看王忠嗣也不过徒有虚名罢了!七万多人马围困扬州,打了十来天,到最后反倒让叛军从眼皮子底下跑了个没影。”
“呵呵,话也不能这么说嘛!”陈。希烈老好人一般为王忠嗣辩解道:“王帅在北边打惯了仗,初到南方,难免会有些不适应。再者,叛军拥有水师的事情,王帅事先也不知情嘛,这才会让叛军钻了个空子。”
“不知情?呵,一句不知情就能揭过王忠嗣的过错了?如是如此,以后的将军们打了败仗岂不是都可以用不知情为由来逃脱责罚了?”
……
争论几乎从朝会最初便开始了,只是争论的主角倒是有些出人意料,一向话不多说的陈。希烈今日竟一反常态的堪堪而谈,言语中带着对王忠嗣明显的维护。而在金殿之上冲着首相大放厥词、对手握重兵的将军横加责难的人竟是一个身着绿袍的小官,且这人也不是御史。
金殿上的百官们或是老神在在的不发一言,或是相互对望一眼,总之所有人都在观望着。走到这一步的官员们,耐心总是不缺的。
“其实我倒是觉得王帅的疏忽完全是情报不准的原因。”陈。希烈淡淡的说道。
“情报不准?”那绿袍官员忽而大笑道:“那下官倒要好好问问左相大人了,兵部的情报缘何会漏了叛军水师这般重要的军情?”
“这个嘛……”被一个小官当面斥责,此刻的陈。希烈竟真的展现了一番宰相的气度,一点也不气恼,而是悠悠然的回道:“兵部的军驿确是出了些问题,尤其是在南方,百年来几无战事,许多地方的军驿竟是形同虚设一般,哪还有刺探军情的本事?”
“那要怎么办?左相大人总不能以一句军驿败坏就乱了南方的军情吧?”
到了这一步,金殿上的百官已有不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