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冢-第4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宫太子,一向以敦厚纯良示人的李亨竟然在前一阵粮荒时,暗中操控着长安的粮商!

    此事一出,自是石破天惊!

    太子李亨立刻上书辩解,声泪俱下的哭诉,金殿之上竟然说出自己德行不够才会引来小人觊觎,恳请皇帝罢黜他太子之位等等……

    李亨这话一说出来,朝堂上立刻就炸开了锅,支持李亨的人自然极力劝阻,而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却在道貌岸然请求皇帝定要彻查此事,还太子一个清白云云。

    事情闹到了这一步,朝堂上这几个大佬要是还闻不出阴谋的味道来,那就白活这么多年了!不仅大佬们,那些个位置高一些的官员们也一个个猜测开来。

    徐番是御史大夫,实权统领御史台,最先跳出来的人又都是御史,所以自然而然成了第一个被怀疑的目标。

    级别低一些的官吏肯定会说,徐相哪又那么傻,会蠢到明目张胆的用自己的下属去挑事?但爬到了高层的官吏心中却自有一番计较,虚虚实实的手段谁都玩过,很难说徐番就真的不会这么干。

    但想了想后,却又发现徐番当初在粮荒的那一阵子里,杀了很多人,可有东宫背。景的人却没死一个,这倒不是徐番徇私,而是东宫的人压根就没掺合进来!至少,徐番就能肯定,在他得到的情报里面就没有东宫的影子。既然那时候都没动手,没道理事情过后再动手啊!再者徐番初等相位,和太子几乎没有过节,徐番的势力又多是依靠李隆基建立起来的,和太子也没有多少冲突啊!

    百官们想不通,于是又将视线放到了李林甫身上,毕竟这家伙有前科,以前曾经支持过寿王争夺太子之位,这些年也时常有针对太子的事发生。

    但太子的位子都坐稳十年了,寿王那家伙在百官心中的印象远没有太子李亨来的深刻,所以百官也想不出李林甫出手的动机来。

    就这样一个个的猜过去,却都没能找到一个高矮胖瘦都合适的人出来。

    低级官吏糊涂,想的却也单纯些,高级的官吏汇集的信息更多,干扰项更多,就更加无法找到一个清晰的答案。

    就这样纷纷扰扰的吵了好几天,又派人彻查了那个下狱的小官,那几个小官仿佛抵抗不住莫大的压力一般,堂审的时候竟又翻供了!只说自己受不了酷刑,这才会胡乱攀咬。

    卷宗呈上来之后,朝堂上的争吵才渐渐停歇,李亨有惊无险,继续回去做他的太子,而那几个诬陷的小官却被流放边关。

    这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来得快去得也快,除了那几个倒霉的东宫小官之外,朝堂上没有受到任何的冲击,百官们甚至没能看清其中三味,事情就已经悄然结束。

    但一些心思通明的人,心里却有着自己的看法,只是不好说出来罢了。

    李隆基也正是被这一场风波吵得烦闷,这才离开皇宫,前去曲江避暑。然而今日却突然召集群臣,难免有些心思多的人会遐想万千。

    徐番身后的这个便是想的多了,心里拿不定主意,这才会出声向徐番打探,事实上此时此刻的大殿上,几乎每个人都在瓮声交谈着。

    前几日的风波不简单,这是每个人心中的共识!

    就在百官的猜测中,李隆基匆匆忙忙的赶到了大殿。

    一进来,李隆基便火冒三丈的将一份内卫的密保用力甩在了武将序列最前面的那几个白发老将面前。

    “都给朕看看!这就是你们为朕选出来的将军!呵呵,好本事啊!一战就丢了大唐三万勇士,你们说说,这天下有多少兵马够你们败的!”

    天宝十三载正月,安禄山来朝,上尝密奏,云禄山有反相。玄宗不听。十四载十一月,禄山果叛,称兵诣阙。十二月丁未,陷东京。辛丑,制太子监国,仍遣上亲总诸军进讨。时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由是军民切齿于杨氏。
………………………………

解释一下!

    【没脸见人啊!我都不好意思说……今天这章,写好大半的文档,点了关闭之后,弹出来的保存窗口,竟然点到了“否”……】

    解释了一下,以后不再解释了!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这里的修真者那么弱啊,连几个普通人都干不过?

    其实这本书里面的修真元素只是为了剧情需增设的一些名词,只是上一个文明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有其他玄幻小说里面那种一个筑基期就能干掉一个国家的现象出现的!

    我本意要探讨的还是文明的衰落和走向这样的历史化的命题,修真只是文化的一种形式罢了,书中的修真者就像武侠小说里面绝世高手一样,能力高一些罢了。

    至于是否有左右天下的力量,嘿嘿,请大家继续跟着我,看下去吧!
………………………………

111111

    大殿之上的李隆基龙颜震怒,然一小部分的官员却没由来的松了口气,此刻正在私下交流着。文臣、武将都有,借着盛怒下正在训斥老将的皇帝的掩护,隐晦的完成着相互间的交流。

    作为大唐最高权力的汇聚地,金殿之上从来就不会缺少争斗,你方唱罢我登场。前几日那场来得快去得也快的风**及不广,然久经考验的大佬们却更愿意将其视为一场惊变的开端,连带着各自的手下也紧张不已。

    今日皇帝的急招,很自然的被百官们视作前几日的延续,却没想到被南方的战局打乱了他们心照不宣的准备。

    皇帝已经骂了好一阵子了,老神在在的三位宰相也觉得自己该出面说些什么了。

    陈。希烈领头,拱手说道:“陛下,事已至此,苛责无益,为防南方战局糜烂,还请陛下早作决断才好!”

    平叛的主将死了,当务之急自然是重新挑选一名将领前去接替。在这一次的平叛人选上,陈。希烈打定主意不掺合,一切由皇帝决定。他是兵部尚书兼首相,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要表达的意思就很明显了。李隆基愤愤的瞪了他一眼,只好将目光转向李林甫。

    这片刻间,内卫的那份密保也在三位宰相手中传阅了一遍,见皇帝将问询的目光转到自己身上,李林甫回道:“从奏报来看,李伦此次该是轻敌冒进才会糟了叛军的埋伏,老臣以为该换一名经验丰富的宿将才好!”

    “该换何人?”李隆基问道。

    “河东节度使王忠嗣!”李林甫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刚才那些在私下交流,并有些跃跃欲试的官员在这一刻出现了短暂的呆滞。

    李隆基看了李林甫一眼,坐在李林甫对面的徐番也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等到李隆基将视线转到徐番身上的时候,徐番只沉默了片刻,便同样说道:“老臣也觉得王忠嗣可当此重任!”

    “你们呢?有别的看法没?”李隆基冲着百官问道。

    “臣等附议!”不管反应快的还是反应慢的,在政事堂两位相爷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剩下的人已经没有多少转圜的余地了。

    “那好,就让王忠嗣走一趟吧!”李隆基下令道。

    朝堂上的结果很快就传遍了京城,层次低一些的官吏实在无法想通为何右相会举荐王忠嗣前去评判。一直到此时此刻,长安的官员们依旧没把南方的那场叛乱当回事,李伦的确死了,但轻敌冒进的帽子已经盖上去了。低级别的官员们自然无法对正活动在南方的叛军实力有个清晰的认识,而级别高一些、了解的多一些的官员们见王忠嗣出马了,对这场叛乱也就没多少担心的了。

    相比叛军的死活,官员们更想看清宰相们的意图,从几天前开始,长安朝堂上就充斥着一股古怪的氛围,不把这些看清楚,要是大的风波真的来临,恐怕真会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那就太可悲了!

    前几天那场风波里面,出场的全是小鱼小虾,太子李亨勉强算个大个的,可百官们显然不太满意,以往的政潮中,若是没有几个朝廷大佬加进来,百官们就会觉得少了些什么。这一次也是一样的,先头的小鱼小虾们很像前。戏的开始,正当所有人都在等着接下来的大事时,李伦的死却稍稍打乱了这个节奏。而今日短暂的朝会上宰相们令人恐怖的默契,更是让百官们惊疑不定。

    事情仿佛就这样结束了,让许多人看不清也摸不透,但他们清楚,除了三位宰相以外的几位重量级大佬必然知道些什么,只是没说出来。有些心思灵敏的人,综合一下前面的一场短暂风波和今日朝堂上挑选平叛将领这两件看似无关的事,却也自认察觉了一些内幕。只是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