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兽王三国-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大将军佣兵数十万,为何不去解救天子?”一个学子问道。

    “李、郭二人也非泛泛之辈,吕布何等厉害,还不是败在二人之手,马腾、韩遂称雄西凉,结果又是怎样?何况武关乃天险之地,袁大将军纵有百万大军,也不见得能够破此天险。”

    “诸位!诸位!我等谈论的是袁大将军变革,而非天下大事。”

    ……

    ……

    一时间,场面有些混乱,众学子各抒己见,好不热闹。

    那体貌魁伟的学子见了这般景象,暗暗摇了摇头,坐回原位,然后向自己同桌的学子问道:“公瑾!你有何看法?”

    对面那学子生的面白唇红,英伟异常,端的一副好皮囊。

    “愿闻子敬高论。”轻描淡写的将问题转了回去。

    不必多说,这二人正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周瑜、鲁肃。

    鲁肃本是临淮人,临淮即盱眙。

    去年,袁术与徐州交锋,大战于盱眙城,为避战祸,鲁肃便携家眷南下吴郡,同时也趁此机会与好友周瑜相聚一番。

    鲁肃无奈一笑,他深知周瑜才能,尤其是在军阵方面,远超于他,政略同样精深无比,而他只在大局观上略强周瑜半筹。

    “既然如此,我便献丑了!”二人相交甚厚,说话也随意的很。

    “袁术此次变革,确有独到之处,军政分离,更是开千古未有之先河,称之为一代雄主也不为过。”在众人之前,自然不好直接称呼袁术本名,多尊称为大将军,可私下议论,却无此顾忌。

    周瑜笑道:“子敬最后之言,另有深意啊!”

    鲁肃面色一红,很快就恢复原样,知道瞒不过周瑜,于是直接点头道:“不错!肃实在不愿见到公瑾一身才学就此埋没。”

    ……
………………………………

第071章 四贤聚首

    (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

    “唉!”周瑜长叹一声,他知道鲁肃之意。

    周瑜与孙策乃是发小,二人相交莫逆,彼此引为兄弟,甚是亲厚。

    对于孙策的雄心,周瑜一清二楚,也想过要相助其成就大业。

    可在孙坚死后,周瑜态度大变,竟然规劝孙策放弃霸业,为此原本亲如兄弟的二人几乎断交,形如路人。

    其实,周瑜也是无奈,若孙坚还在,只待其积蓄力量,慢慢发展,未必不能扫平江东,成就霸业。

    而且,只要孙坚还在,在一定程度可以震慑当时淮南的袁术。

    在那时,周瑜已经看出了袁术对江东的勃勃野心,迁治所于寿春,庐江郡的诸般布置,无不揭示袁术对江东的垂涎。

    孙坚英年早逝,不仅让江东失去了唯一一个能够与袁术相抗衡的人物,同时和刘表一战,其部元气大伤,军队折损殆尽,这般境况根本不足以支撑孙策的雄心。

    正因如此,周瑜才会转变态度,规劝孙策。

    可惜,人之心意岂会那般容易改变,何况孙策本就是执着之人。

    最终,孙策因自己的野心而家毁人亡,连带孙坚旧部也是烟消云散。

    周瑜听闻后,感叹良久。

    其实,早在孙策拒绝他的提议时,周瑜就预见到了最终的结局,不过他却没料到孙家会受到牵连。

    玉玺,此事孙策从未提及,周瑜自然也不清楚,他也从未想过亲如兄弟的孙策竟然对他还有所隐瞒。

    不过周瑜并未怨怼孙策,他知道玉玺事关重大,即便骨肉至亲也不能相告,何况他们并无任何血缘关系。

    孙策死后,周瑜绝口不提出仕,似乎厌倦了世间争斗,想要隐入山林终老。

    鲁肃对此很是着急,他不愿看到好友浪费一身才学,可说到投效何人,鲁肃有些犹豫了。

    遍观天下诸侯,只有袁术光芒万丈,其余非是不曾崭露头角,既是碌碌之辈。

    而鲁肃、周瑜皆是南人,寻明主自然首选南方。

    如今南方只剩下袁术、刘表、士燮三路诸侯,刘表守户之辈,不足取之,士燮所在交州偏僻荒凉,人口稀少,但凡有识之士,皆不会投效。

    而以袁术表现来看,其绝对是难得的明主,同时也是三路诸侯中最强大的。

    鲁肃有心劝说好友投效袁术,可周瑜、孙策的关系实在让他头疼。

    “公瑾!恕我直言,孙策不听良言,自寻死路,甚至害了家人,连累部下,黄泉地府中,恐怕难见孙文台将军之面。如此之人,公瑾为其虚耗一生,岂非不值?”鲁肃也顾不得其他,言语甚是激烈。

    “唉!”周瑜再次叹息一声,他知道鲁肃说的有理,若非孙策坚持,孙家和忠于孙家的程普、黄盖等人不会遭受灭门之灾。

    周瑜心中清清楚楚,袁术之所以灭了孙家和程普等人满门,哪里是因为什么藏匿玉玺,真正的原因还是孙策自己的雄心,何况孙策本身武艺不凡,乃是一头随时可能暴起伤人的猛虎,谁人能够忍受一头猛虎卧于身旁?

    “公瑾!”鲁肃再次叫道。

    周瑜摆了摆手,叹道:“子敬无需多说,我心中自有打算,一切只看缘分。”

    鲁肃见此,知道周瑜心意已决,暗叹一声,不再逼迫。

    这时,一个声音突然从旁边传来:“听二位学兄之言,似乎与孙文台之子孙伯符相熟。在下可曾言对?”

    鲁肃面色一变,他可是准备投效袁术的,自然不愿与孙策扯上关系。

    转头看去,只见一学子英姿勃勃,腰间更是跨悬一柄长剑。

    这等打扮,倒是让鲁肃为之一愣。

    周瑜看了一眼这人,淡淡道:“吾与孙伯符相熟,吾之好友却非如此。”

    “哦!”那人饶有深意的看了一眼鲁肃。

    鲁肃上下打量一番此人,踌躇道:“这位学兄……”手指那人衣着。

    “嗯?”那人看了一下自己腰间的宝剑,笑道:“在下徐庶,本是一名游侠,后弃武从文,求学四方。不过早年习性难改,这柄剑却是难以解下了。”

    此人正是颍川徐庶,他本在荆州南郡求学,听闻江东被袁术取得,便与好友石韬商议,一同来此游历,增添阅历。

    当下,徐庶又将石韬介绍给二人。

    四人彼此交换姓名,同桌而坐。

    “公瑾与孙伯符相熟?此人倒也算得上一代人杰,可惜生不逢时,有袁术在,即便孙坚仍存,江东也难保全。”徐庶对周瑜道。

    鲁肃听了,心中好奇,问道:“元直为何如此驭定袁术能够取得江东?”

    “子敬明知故问焉?”徐庶笑道:“袁术攻汝南,下寿春,兵不血刃得庐江郡,兵贵神速莫过于此。反观江东诸侯,尽是碌碌之辈,孙坚虽号称江东猛虎,可却有勇无谋,即便在世,也绝非袁术对手。”

    三人尽皆点头,即便周瑜也不得不承认徐庶说的很有道理。

    石滔微微一笑,接着徐庶话语,道:“旁人见孙坚一死,袁术即下江东,因而皆以为袁术惧怕孙坚,所以止步大江。实则不然!袁术取得淮南,地盘扩张太快,根基不稳,这才止步不前,绝非孙坚之故。”

    “广元(石滔字)高见!”鲁肃一脸钦佩,心中暗暗诧异,却是没想到徐庶、石滔如此才华横溢。

    “子敬过奖了!”石滔谦虚道。

    周瑜深深的看了一眼徐庶、石滔,心道:“此二人见识不凡,绝非等闲之辈。”

    “吾与孙策乃是发小,其心思吾也清楚,正如元直之言,苦于生不逢时。”周瑜叹息道。

    “公瑾!”鲁肃赶忙拉了一把周瑜。

    徐庶见了,笑道:“子敬不必担忧,吾等绝非长舌之人。何况君子相交,只看脾性是否相合,无关其他立场。”

    鲁肃面色一红,灿灿道:“倒是肃妄作小人了。”

    “观子敬之态,似乎有意投效袁术。在下可否言对?”徐庶饶有兴致的问道。

    “呃!”鲁肃怔了怔,摇头道:“尚在考量之中,未有决意。”

    “呵呵!”徐庶笑了笑,道:“子敬若然有意,当尽早投之。昔日袁术麾下人才寥寥,只有那顾元叹可堪一用,且非谋士,待逢纪、荀攸、张纮相投,立受重用,如今已居得高位,若然迟疑不决,即便有才,日后也难出头。”

    石滔点头附和道:“雪中送炭好过锦上添花,正是此理。”

    “元直、广元良言,肃必铭记在心。”鲁肃感激道。

    这时,只听周瑜突然问道:“观元直、广元之意,莫非也有投效袁术之意?”

    徐庶、石滔相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