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千年来谁著史-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上是一支万人大军。

    如此,大部分都压了上去,只在后头留下了不多的兵马给瑚里布,却不止是在防备着运河对面的郑芝龙军,还有看住石桥南北钱粮物资和丁男壮女的缘故。

    照着满清打仗的惯用之法,分出去一千骑,外带大军中仅有的一些阿哈,让他们去明军的阵前游斗。主力则养精蓄锐,只待明军阵势乱了后,他们再向前突击去,一举打垮明军。

    满清打仗,战法是很简单的。可这些人勇猛敢战,故而,每每得胜。

    准塔引着一千骑出阵,阿哈们丢在一边,先就是挑死兵。

    清军打仗,先就是游骑在百十步外放箭,那些多是蒙军旗的人。配合的有阿哈冲阵,他们的作用就是骚扰敌军,消耗敌军的体力,同时也在寻找敌军阵法的突破点。

    这些毫无自由尊严,在鞑子残酷军法和野蛮统治下的奴隶,只能拼死一搏往前冲去。而在阿哈试探出敌军虚实之后,八旗病则开始驱动披甲人出战。

    披甲人多是多指受降后披甲上阵为鞑子征战讨伐的人,可以理解做关外其他民族的降兵,比如东海诸部的人,地位低于普通的旗丁。这些披甲人被称为“死兵”,穿戴双重甲,骑双马冲前,人和马都身披厚重的棉甲,且人被固定在马上,就算阵亡,人亦往前冲去。而后则是负责监督的旗丁,一般被称为锐兵。一旦前方的阿哈和死兵敢往后退,锐兵就二话不说上去军法处置,砍下头颅杀鸡儆猴。而只要阿哈和披甲人扰乱了敌方的阵法,锐兵就开始乘胜攻击,扩大战果。

    清军步骑出阵慢慢而来,赵彬在后方看不太亲切,只看远处的烟尘,知道清军前军大致分做了两股。

    事实上,清军一边有三四百骑兵停在了明军前列,而真正投入战斗的则是另外的兵马。

    明军则半点不见停留,滚滚红朝依旧向前扑了来,似乎在力图压制清军的活动范围。

    事实上这场战斗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在于明军的地方就是地理地势。鞑子背后就是大清河,别看后者还结着一层冰,但谁知道这冰层有多厚啊?

    去年这个时候,海上的浮冰都已经化了。闽地与郑芝龙之间的联系也早已经恢复,这个冬天,南面可是发生了不少事情。如此,大清河的冰层就还能依旧吗?

    这清军的主力是骑兵,一旦没有了回旋的空间,骑兵的威力可就大打折扣了。

    战斗很快就发生了。清军必须给自己争取更大的回旋空间,可不能被明军一股脑的压倒大清河边上。

    滚滚黄尘弥漫,叫赵彬根本看不到对面的情形。但他不经意的一次向西打望,却吃惊的发现,对面运河河堤上,此刻竟出现了大批郑军的影子。

    袁时中看着运河对岸,眼睛里翻腾的尽是金光。打鞑子的辎重,那缴获可不是一般的大。更别说还能得立大功。

    他丢了邹县,虽然保住了孟闻玉,他大侄子袁大洪还立下了护卫圣乡的殊功,但少不了也一身的骚味——想要洗白自己,参加眼下这一战是最行之有效的。

    “上——”

    袁时中一身鳞甲,在阳光下闪闪放光。此时把手一挥,军中拣选出来的一些娃娃兵,一个个都十二三四岁的年龄,背着草席、蒲席,立刻箭一样的窜出。

    等到留后的瑚里布带人赶到运河东大堤的时候,这处被命名为一号通道的运河百十米宽的水面,已都被铺盖了一半了。

    赵彬的脑袋就像摇摆器一样,不停的晃动着。一边看南面,一边看西面,南面看不清,西边却看得很清楚,他都紧急抽调了一二百个军兵去运河东大堤上增援。还使人向桥北头的张秋镇告急,他的大部队都在那驻扎着呢。

    完全没发现本来行进速度在加快的辎重队伍,现在速度不仅恢复了原样,还有更慢一步的迹象。
………………………………

第九十七章 战事酣

    金鼓之声震天动地,六路总兵分做四前两后,摆出奇正无比的阵列,如一堵平推而来的高墙,向着清军推来。

    根本就没有往日明清大战时候的慎重和迟疑。伴随着金鼓声,一列列甲兵只管大步向前。

    准塔吓了一跳,他可没准备立马开打。按照鞑子习惯,那是先用轻骑骚扰一阵,然后配以阿哈冲阵,接下来是死兵冲锋,最后才是主力跟进。

    而明军更就是一块死猪肉样儿,只会摆出庞大笨重的阵仗来挨打,体量虽很大,防御力也很强,但到了最后总是分崩离析。如眼前这种摆开架势就干,他这么多年了,还是头一次见到。

    但准塔也不怕,何况他也不能退。

    把手一挥,数百包衣就被推到了阵列最前,周边是两支蒙军轻骑,“杀啊……”

    包衣队伍里响起一阵喊杀声,这些连甲衣都没有,手中只拿着刀枪的奴隶,根本不敢反抗鞑子的命令,哪怕知道自己成了炮灰。

    “咚咚咚……”战鼓声中,明军阵列忽的有了变化,曹变蛟指引手下军兵加快速度,阵列最前方的三千披甲兵大步向前,一列列红线仿佛是移动的城池!

    这是真正的精锐。从关中杀到关外。

    “绷绷绷绷……”弓弦弹射的声音响成一片。

    两支蒙军轻骑排出稀疏的阵列,向着曹变蛟军冲去,但他们给予的杀伤,根本就伤不到明军分毫。

    “弟兄们,向前!向前!”一名明军军官声嘶力竭的大吼,挥动手中的大刀,驱使着最前方由长牌兵和长枪兵组成的横阵向前。如果站在高处俯瞰,就能发现,战场之上,两股人流正迅速撞在一起。队形零散的阿哈们被由甲兵组成的移动城墙,轻易地碾成粉齑!

    他们只是开胃小菜,跟随着数百阿哈后头突进来的清军马军,才是曹变蛟军所要经历的真正考验。

    曹变蛟部这三千人是他绝对的精锐,一丁点的水分都没有,这点你只要看他军中一个火枪兵都没有,便可以知道。

    但如此的明军,想要彻底拒清兵于外,那是不可能的。

    低劣火器横行的大明朝可不是强弓劲弩的赵宋,军中除了大量不堪用的火器外,可没有大批的弓弩杀伤敌骑,当数百清军马甲兵冲到跟前后,曹变蛟军的阵线立刻凹下去了一大块。

    轰隆的碰撞声中,一颗石弹与城墙的碰撞。

    石弹会碎裂开来,城墙也会重重的凹下去一块。

    “轰轰轰……”可同时间,一颗颗手雷也在炸响。对比火枪,这才是最适合他们的武器,前头是长枪大盾,后头有着一个个投弹兵。

    “杀啊……”阿拉密扬刀高呼着,他是另一路鞑子的统领,准塔用自己兄弟做副手,之前分兵两路,两兄弟就各引一路。

    三四百鞑子马军如箭一样直杀向曹变蛟军的侧翼。

    “举枪!”

    三列长牌兵,背后一杆杆长枪直架在长牌上。

    战马与盾牌长枪的碰撞,一声声凄厉的叫喊,有人,有马。

    铁蹄踏破长牌,长枪刺入血肉。

    噗噗噗的利刃切入肉体的渗人声音中,“轰轰”的撞击声更是响亮——这是鞑子前方的死兵策马撞在了明军士兵的血肉之躯上所发出的声音!巨大的冲击力根本不是人力可以抵挡的,顿时就让数十人撞飞了起来!

    但鞑子的死兵也真的死的不能再死了。

    若是一般的明军,这么一次冲撞,接下来鞑子只需要继续放马杀来,那就免不了一场溃败。但这三千人是曹变蛟手中最精锐的部队,他们硬生生的顶住了。

    “投弹,投弹……”后列的军官大声的叫着。同时,曹变蛟的后阵,大批的明军也趁机杀上来。

    刘肇基位于曹变蛟西侧,他手下的精兵最少,或者说他手下就连披甲兵都没几个。错不是洪承畴把自己的标营借给了他,刘肇基手下的甲兵只怕连一个小小的千人方阵都摆不出。

    但这却不意味着人家就不知战阵。此刻看到曹变蛟军顶住了鞑子的冲击,立刻高声大吼,使副将马应魁领兵一千迅速前往夹击清军。

    行动迅速、果决,曹变蛟东侧的马科都落在了后面。

    博洛在后阵看的脸色大变,尤其当他知道,明军最东侧的白广恩军,已经忽的加速向北。明前一字排开的四路总兵,现在已经从一字长蛇变作了一个被方平的“L”。

    洪承畴这是要把他们彻底堵在清水石桥南头啊。

    当下就吆喝兵马上前支援准塔。八旗兵这些年来屡胜明军,一个个都打出了绝对的自信来,博洛到现在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