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可不想做事倍功半的麻烦事,所以,另起炉灶来积攒家底,对他而言,才是最好的选择。
在这个时代那些厚颜无耻的腐儒们制定的‘规矩’下,跟他们钩心斗角的玩心眼,都智商,不是陈华看不起自己,他是真的没信心。
为了防止伤脑伤肝又伤心,他最终的选择还是遵循郑芝龙一贯的作风——蛮力【银子】破局。
从早期的投靠朱明,到去岁升任总兵官,郑芝龙靠的从来不是自己的武力和战功,而是金灿灿银灿灿的真金白银。有财神爷开路,故,郑芝龙无往而不胜!
陈华当然不是要学郑芝龙去做财神爷,而是把握住郑芝龙这一招的核心思想——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郑芝龙就是有钱,那些做官的大佬们就是爱财,一个乐意送,一个乐意收,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可何尝又不是对一些潜规则的破坏和碾压呢?
而且郑芝龙如此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让自己的个人形象显的有些渺小了,让明朝的高官大佬们看小了自己。
陈华就要把握住那种核心思想,坚决不在‘敌人’的规则下与经验丰富的敌人去博弈。他更希望自己能在‘外化之地’积蓄实力,待积蓄到平推一切的地步后,好扫荡整个中国。
把一切不顺他的心的,不如他的意的,全都扫进垃圾桶去!
这样做才是痛快,符合陈华的性格,也让他能面对中原的那些个垃圾,好生出一口恶气!
当然,他的这种法子在不少人看来,那是很丢穿越者脸的。太保守了有木有?但对明史有一定了解的陈华,实在没信心深入其中,并且还可以混的风生水起。
何况看现在的郑芝龙,虽然权倾东南,多少人要买他的面子,但是在官场上的根基,却真的很薄弱。虽然很多人都认识到了他的财力和潜在的军事实力,但在不少人眼中,郑芝龙却并未获得应得到的尊重。
说起来,陈华都觉得不可思议。
手握重兵,富甲海内,却似乎真的混成一个在天下大局中可有可无的闽地总兵官了。
这点看弘光政权就可知道,郑芝龙虽得了一个南安伯的爵位,却也被排斥在了南明朝堂的核心权力层之外不是?
那个时候的弘光政权啊,风雨飘摇的一破烂小朝廷,都还能把郑芝龙如此对待,如今时候的大明官场——一个大体上还保留着架势的王朝,又如何看待郑芝龙就不用多说了。
当然,这对陈华是件大好事,省去了他许多的麻烦的。
“兄长筹谋自然不差,但……这般筹划,非三二十年恐难见功!”
陈华口口声声的南洋,郑鸿逵就想当然的认为他是意图整个南洋。那可就不能忽视了西班牙、荷兰、葡萄牙这三家了。
对西班牙、荷兰人、葡萄牙的实力都有所了解的郑鸿逵,觉得这个目标太大了。三者中有两个强人,就是最弱的葡萄牙也非寻常之辈。
郑家纵然能利用地利之缘故,在东南海域压过三者一头,那也不意味着他们能在南洋就轻松的压过三者。就算郑家在接下的日子里整兵备战,尽全力的去造大夹板船,那也要好一段时间才能变现吧?
说句心知肚明的话,郑芝龙手下的船队,除了少数几艘西式夹板船,其他的中式战船,那根本就不是西夷战船的对手。
西班牙与荷兰人是让出了东亚海域的霸权,却没有让出南洋区域的霸权啊。
就郑芝龙的实力,陈华想要从军事上彻底打垮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外加葡萄牙人,那可不是三五年就能成的。
再有移民和建国,又需要大量的时间。三二十年都是往少了去说的。
“中原乱局已经乱了十多年,以兄长前番之见,岂还能再乱上数十年?”郑鸿逵说道。
陈华冷笑了几声,没有他这个穿越者掌盘,别说几十年,再过几年,神州就要变色了。“如今的大明朝廷已经烂入骨髓,朽木岂能生春?只凭自身之力,休说三二十年,怕是十年都难撑到。可是,待皇上山穷水尽时候,我们再去拉他一把呢?”
………………………………
第五章 寻找退路
陈华的话钻入施琅的耳中,他就觉得浑身一冷,再看向陈华(郑芝龙)的目光,就多出了一抹与以往不一样的意味。
这一刻的郑芝龙,在他心中的形象已经变得有些模糊起来了。变得有一些不像往日的时候他所认识认知的郑芝龙了。
这种边觊觎着朱家天下,还边要在适当时候在朱皇帝跟前扮演忠臣孝子的样子,与往日里郑芝龙给施琅的记忆相差太多。
“或许,这才是真的他!”
毕竟他爹施大瑄也是十八芝里的老人,郑芝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经历了什么样的风风雨雨,施琅也是有所耳闻的。
无论是继承颜思齐的家当,还是挤走李助国,拿到了李旦的遗产,都能证明他不是一个善茬。
颜思齐和李旦又不是没亲儿子?
眼前的人与他往日所知道的郑芝龙有很大不同,但他本就该明白,能走到郑芝龙这个地步的人,岂有一个是简单的?海盗出身的人,刀口舔血之辈,又怎可能真的宽容大度,正直不二?
施琅的感悟还只是郑森感悟的一部分。
作为郑芝龙的儿子,郑森现在有一个感觉——眼前的父亲真的很陌生。
他虽很早就知道自己老爹不是个真善人。不然,他老娘和亲弟也不会在日本一待就是十几年了。那可不止是因为幕府当局拦着不让走,郑芝龙也从没有真正的向幕府当局抗议过……
而且,现今郑家的女主人——颜氏,她一个子女都没有,她的亲眷也都被风吹雨打去。
但是,陈华要在海外建国的决策还是让他很懵逼,懵懂中还夹杂着一抹惊喜。因为他看到一抹解脱的希望——只要郑氏与大明不刀兵相见,他整个人都会轻松解脱的。
但紧接着他人就傻了。陈华对中原的图谋之深重,叫他绝望。
“森儿勿忧。为父知你心意,自不会叫你为难的。那朱氏若是气运不绝,些许年中定可再孕出真龙,届时我郑家退而求其次,为父谋得一海外藩王的位子,在海外称孤道寡,亦可护卫大明海疆,为中原海上之屏障,亦是足矣。”
太过激烈的刺激对郑森这种小年青来不是好事,陈华决定缓和一些口气。但话中的意思也很明了,不是他一门心思的谋夺天下,而要看朱氏自己争不争气!
然后就调转口气,“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皆西夷强国。”他站起身来,伸手点着欧洲部分,手指头顺着大航海的线路,从欧洲来到中国。这个时候苏伊士运河可还没修建呢,绕过整个非洲来中国,航程长达数万里。
“这是数万里之遥,西夷能沿途压服土著,占据了一片片土地,修起了一座座港口,作为自身往来商船的停靠之地。一如南洋的马六甲、吕宋。其实力绝对不可小觑。”
“他们的战船、他们的真正实力,绝不是我们在大员,在南洋所看到的那点。何况就是如此,他们摆在我们眼前的那些个大夹板船,也一样厉害了得。”
当初料罗湾一战只说能取得大胜,靠的是战术的胜利,可不是郑芝龙船队战斗力上的胜利。论战船的战斗力,当时他手中以乌尾船、鸟船为主力的船队,比其红毛的大夹板船来可就差多了。谁让他在那一战前先遭了荷兰人的偷袭,手中的一批西式战船全被焚毁?
“舟长三十丈,广六丈,厚二尺余,树五桅,后为三层楼!”这就是荷兰人的盖伦船【东方称之为夹板船】。对比郑芝龙手中的主力战船——长10丈,阔3丈有余,板厚7寸的乌尾船,那强弱立判!
只从船只的战斗力上言,东方的中国已经落后于开启大航海百年之后的欧洲了。郑和船队的辉煌已经彻底暗淡了。
海盗出身的郑芝龙在战船上十分敏感,早在与荷兰人交恶之前,他就意思到了炮战时代大型战舰的优势,着手开始仿造。
在料罗湾海战前,他就已经拥有了十多艘夹板战船。
然而在崇祯六年,也就是料罗湾海战爆发的那一年,新任的荷兰台湾长官普特曼斯为迫使明朝开放贸易,企图用武力强占大陆沿海,在刘香的帮助下不宣而战,派出8艘战舰,对刚刚追剿刘香得胜而回(厦门),没有半点戒备的郑芝龙部发动突袭。
击沉、烧毁和弄沉港内郑芝龙二十几艘战船。这些船都是郑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