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外的战事这时候已经开启了。
土著们把手中的十来头战象,一线排开,叫嗥着向着城外的两个宋军步阵冲过来。
象兵是中南半岛和天竺各国的特色兵种,单纯的肉搏战斗,那战力值绝对爆表的。跟坦克一样,牛逼到爆炸。中南半岛的土著们打仗的时候都喜欢用战象冲锋,到了十七八世纪的时候,甚至还在象舆上安装了小炮。
不过现在小炮当然是没有的,象舆上站着的是投枪手和弓手。
被象奴驱使着的大象,嗷嗷叫着冲上前来。
眼见着大象引领着铺天盖地的人潮渐渐逼近到城下,张荣等人却丝毫也不显得慌张,因为他们都清楚看似庞大的战象在火器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与其担心城外的战事,还不如跟身边的人交流交流战后战俘处置的问题。
“贼有上十万众,波及家人,便是数十万人。单纯的编入战俘营,卑职并不以为可取。但若能将之贬为奴隶,发卖天下,则……”
恨李朝入骨的那官员出了一个很毒辣的主意,一句话就要把数十万人,甚至更多人打翻在地。
但其他的张荣几人却没有一个在此时装圣母,全都拍手叫好。
他们哪一个手里没大把大把的土地等待开发啊?
不提国内的荆湖和西北、东北,就是吕宋和眼下的交州,在场的几个文武,就全都吃的肚子发撑。
大片的土地已经圈到了手中,那还需要的便是足够的劳动力了。
如果交州这里的几十万人,乃至将来的上百万人会被打为奴隶,那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他们可就爽呆了美翻了。
“轰轰轰……”
药粉爆炸的声音在战场上响起。这是战场上的一大转变,来势汹汹的战象和土军在药粉的威力下瞬间变成了一堆乌合,一头头受惊的战象倒冲土军队伍,瞬间就让这万把人的土军精锐分崩瓦解。
不过躲在后头几个地头大蛇并不怕。
是的,这支上万人的前军是他们多长筹集才凑出来的一支‘精锐’!
可这些人也心知肚明,如果不能把城内的宋军吸引出来消灭一部分,哪怕他们手下还有更多的精锐,也很难短时间里就把升龙府城给拿下的。
事实上地头蛇里也是有聪明人的。
自从宋军杀进来后,那就就没听说过人家有打败仗的时候,可见其战斗力有多么的强大。
加之升龙府又是李朝都城,纵然还没有达到历史上的顶峰,却也是李朝境内绝对意义上的坚城。
这么一座城市,再加上城内的三四千守军,他们虽然有上十万人,却真没信心能眨眼就拿下。
这先把一部分人引出来,聚而歼之,然后再叩城池,便成了一个很稳妥的策略。
城外的宋军只有千把人,但在敌军溃败之后,城内迅速冲出来了一千余人,与城外宋军汇合,两千多兵马如狼似虎的直扑败军来。
地头蛇中的大佬们看的喜笑颜开的。
宋军在升龙拢共才四千军,扣除千把人的水师之后,陆上兵马就只三千。这一下子就出来了两千多,可以说是全力以赴了。如果把之一口吃掉,升龙城不就跟岔开了大腿的妇人了么?
对己方手中的资本有着绝对自信的地头蛇们,只觉得胜券在握了。
哪怕他们抛出去的诱饵都已经被冲的稀巴烂,但这些人脸上也荡漾着笑容。
赵立一身鳞甲,手中攥一口大刀,雪亮的刀刃上犹自滴血。
看着前方狼狈逃窜的贼兵,不屑的冷笑着,“便宜了这些贼子了。”却是在出战前上面就有嘱咐,不需远追浪战。
………………………………
第四百九十七章 好好地想一想
汴京皇宫。
已经决定来年就乞骸骨的宗泽立在殿中,看着上头高坐的赵构脸色沉静如水,闭嘴不发一字。
他很不理解皇帝为什么那么坚持不蓄奴?
不能看到‘后世’的宗泽,根本理解不了赵构心中的那股子担忧。
在后者的眼中,蓄奴国家的代表就是后世的大灯塔国了,内部种族矛盾十分尖锐,也就是得天独厚而成的强大实力和繁华掩盖了一切,但哪个国家又能有信心始终保持在人类的最巅峰呢?
看看中国。
每个大一统王朝的巅峰时刻不都是世界强国么?
但有起就有落啊。
尖锐的种族矛盾在赵构的眼中始终是一个威胁着国家根基安稳与否的恶劣因素。他所希望看到的那一幕,他所遐想的帝国,更该是把所有外化之民都给包纳包容彻底汉化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单民族国家。
所有人都是汉人,没有那啥。
可现在岭南陈遘为代表的一批人,合着朝廷之上的诸多大臣,却都一致赞同要蓄奴。
从实际出发,他们的理由十分之充分。不管是解决李朝战俘之问题,还是针对南洋的开发与西北、东北之地的开垦,提出了无数个理由来支持‘蓄奴’!
如今,这事情唯一的绊脚石就在赵构。
宗泽在心中也猜想着,皇帝不需蓄奴,这绝不是他发善心了。但问题就在于,你不叫人蓄奴,那么你准备怎么处置李朝的那些土人呢?
都杀光么?
不可能的事。
而想要彻底的把百万做单位的一个巨大人群给消化干净……
宗泽等人真很难想象那需要多长时间。
对外族包容汉化,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赵宋前头的李唐不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么?但结果呢?
纵然李唐历史上有一个个外族名将对大唐王朝忠心耿耿,一片丹心,这却也都不能遮掩下安禄山是个胡儿的事实。
朝堂上下不是没人不知道赵构的心思,只是没人觉得这事儿靠谱!
“当然不能都杀光了。惟首恶除之,余者多造杀孽,有伤天和。”
这不是赵构仁慈,而是利益所在,把几十万人百十万人编入劳改营,那看似朝廷的一大负担,实则却是一巨大的利益。
荒地的开垦,城池港口的修造,道路的维修,还有河道水渠河堤的维护,百十万人很多么?
这些人力被尽数应用后能给赵宋节省下多少财政开支啊。
当初在升龙城外的一战,守城的四千宋军水陆军,就是靠着一次次的冲击,靠着水陆交叉配合,把城外的十万土兵给打的稀里哗啦。当陈遘率军从北赶来,徐徽言领兵打南杀来后,‘人多势众’的土军就瞬间飞灰湮灭。那刚刚从北圻西北部的群山密林中钻出来的李阳焕,也立马又缩回了大山和雨林之中。
这一仗虽然没能把所有的反对势力都一网打尽,但也重创了这些人。那些从战场上侥幸逃脱的地头蛇们更是在随后的日子里,被发狠的锦衣卫追的一刻也不得安宁。
而就在落网之鱼们被追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时候,诸多被俘的战俘在修养了一段时间后,已经开始被组织起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了。
别的不说,但是几座港口的建设和伐木除草这两个差事,那就能吸收掉大批人力。还有某座煤矿的开发开采,这东西的价值虽然不能工业革命爆发之后相提并论,但整个南中国都没有大型的优良煤矿啊。
以两广为例,小型或中型煤矿自然有,但大型且埋藏浅,易开采,还品质超高的煤矿,却一个也无。
加之那煤矿距离海岸线很近,方便运输,将来必是交州境内的一个超级聚宝盆。
这般的,大量的战俘就又被分流到了那。那些人白天在各处工地干活,晚上还要上夜校被统一教授一些主要是生活常用语的语言课,此外还有卫生常识、纪律规定,就跟宋军要熟读《南洋生活注意事项》以及政府律令等一样。
这样的集体生活可能将伴随他们很长时间,直到前来接他们去中原的船只抵达为止。而如此之多的战俘对于眼下的交州言,那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到了那时候,肯定是身体状况好的优先走,语言和其他方面学习好的其次。给他们上课的教习教员们也不断向他们安利中原的土地有多么广阔、生活条件是多么优越,只要他们本本分分的接受再教育,一旦成为大宋子民了,那可就享福了。这是在用对待战俘营+劳改队的条件,来向这些人进行思想教育。
可要是这些人被打为奴隶了,呵呵,他们这辈子都不可能变成中国人了。
赵构很清楚,现在并非是朝野上下都在反对自己,而是两股不同的信念在交锋。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