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蛭迩Ь堑谜曰付蓟断驳暮堋
这可是个大才。
不仅赵构这个穿越者懂得宗泽的能耐,就是宋钦宗都知道宗泽不简单。
现在在河东战区,西路金军攻势凶猛,势不可挡。宋军已全线崩溃,溃不成军,一泻千里。而在另一个战区即河北战区,东路金军长驱穿插,纵横自如。虽然中山、河间等重镇依然在宋军手中,但都已成孤城,形势也岌岌可危。
加之大小种等名将逝去,李纲等主战派又被贬罚,赵桓也需要提拔新的人才来填补空缺。官声极佳,能力也不俗的宗泽,就是这样进入他眼中的。
金兵虎视眈眈,之前又围绕着太原几番厮杀,赵桓再是胆怯,对金兵也不是半点防备都没有的。
主战派代表何栗上奏,建议宋钦宗下旨,催发全国诸路勤王之兵。何栗说:“自去年冬天金人入寇,出我不意,故河朔诸州坚壁不战,天下诸州有的勤王,有的没勤王,陛下皆置而不问,恕其仓卒失措也。
今年自春夏以来,皆知金人必复深入。若天下诸州,有再不勤王者,以致大河失守,都城危急,则事平之后当行军法。现今,金寇将逼近黄河,伏望陛下睿断,下旨枢密院,疾速施行。若事平有功,则当以次推赏。自古及今,未有赏罚不果行,而能使人赴难不避者,惟陛下圣察。”
宋钦宗接受建议,下旨令天下诸州勤王,若敢迟迟不进,职官当以军法从事。
更有宣抚司干办公事陶宣干者,上书谏言:一、凡缴纳金人首级者,应及时行赏。而现行政策是,作战不统计斩敌首级情况,要等边事平息后大家一起受赏,这样做不利于调动杀敌积极性;二、对缺少军器的州县,赶紧调拨支援;三、对统制官与战士的犒赏,应改为七日一次;四、召募有武勇使臣和战士守城,由制置使司安排食粮;五、请给付两面军旗,用于招集溃散军兵,每招集五百名,应减二年磨勘;六、迅速调拨军马增援前线;七、对缺少钱粮的州县,赶紧组织运粮送钱。
而赵桓虽然没有全盘采纳,却也采纳了陶宣干两条建议:一、令宣抚司对缺少军器的情况进行统计,从现有有军器的州县调拨使用;二、给了两面军旗,令他去前线(平阳)招集溃散军兵、有武艺的使臣以及勇士,并给他配备各十名招募人员。
但是因为平阳府官吏皆弃城而逃,比如平阳府经略使林积仁、都统制刘锐,留在城内的居民军兵遂开城以降。
陶宣干自己也只能落荒而逃,跑回东京城,落得一个好发大言而无实用的烂名声。
赵构之前在相州的时候就已经知道金军从大名一带渡河南下,兵锋都快杀到东京城了,那么,他为什么还要从相州继续北上磁州?
就是因为要考察磁州的宗泽。
之前金兵南下,宗泽便招兵买马,号一万五千军。
这消息报上东京城后,赵桓自然就闻之大喜。
但实际上宗泽手中别说一万五千军,就是五千军都没多多少。赵构带着皇命来到磁州,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军寨情形,满打满算却也只有六七千人,宗泽回说其他军兵皆请假回家洗濯去了,若是敌军至,则立即召集。
赵构当时就觉得宗泽在说谎,但他并不想揭穿。
而现在他就更觉得没必要捅破这个谎言了。
宗泽纵然是说谎了,那也握着六七千兵呢,这些可不是大宋的禁军,可是用磁州武库的军备武装起来的本地乡勇义民,战斗力反而该在宋军之上的。
而且对比赵宋如今的情形,宗泽人只把手头的兵马夸大倍余,这已是难能可贵了。
眼下最关键的是赵构没调兵遣将的权利。
他记得挺清楚的,金兵再次包围东京时,赵构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史·本纪》称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宋廷令其率河北兵马救援京师,但他却移屯北都大名府(今大名市),坐拥十万大军而袖手旁观,继又转移到东平府(今属山东省),以避敌锋。
然而磁州的赵构却是没有半点权利,他现在就是一亲王而已,被宋钦宗派去金营议和求和的。
宗泽不希望赵构继续去金营,那是出于一个臣子的本能,不希望白白叫金兵手里多出一个亲王攥着,因为他觉得赵构再去金营,一点作用都不会有,而不意味着他就会听命于赵构。
所以,赵构现在真什么都不能做,一切都要等到东京发来消息后才能施展手脚。
“殿下,王相公求见!”
赵构起身后喝了一碗汤药,又进了两万米粥,就听曾择前来禀报。
除了蓝珪和康履之外,这人算是他跟前第三得用的宦官了。
“王相公?刑部尚书王云?”自己出行的副使。
“那还不快快有请?”赵构连道。
………………………………
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点不一样的宗爷爷
应大家提议,郑芝龙开几张番外,免费,就放在作品相关里了。
……
王云,这是一个赵构前世根本没一点记忆与认知的人。
然而他现下躯体的记忆却告诉他,王云在如今时局下且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惧色,是赵宋与女真交议的主要执行人。
而赵构本身对王云的印象且不是很好。
因为这次前往金营议和,他本是不需要走这一趟的。
宋钦宗派冯澥和李若水出使粘罕(宗翰)军中,派王云和马识远出使斡离不(宗望)军中。王云本应与李若水一起,可王云却坚持要求康王同他一道去见斡离不。所以,十四日那天李若水按时出发了,而王云并没走。
他的理由是,康王英武威猛,与二太子(斡离不)关系友好,金人对康王很畏服。请康王出面,才有希望让东路金军停止进军。而且,二太子曾说过,必须要有亲王与两府宰执奉使求和,或许可解除战祸。
对于这事是否可行,宋钦宗拿不定主意,令宰执们商讨。
宰执们并不赞成再派康王出使,因为此前派肃王出使金营,虽然换回了赵构,结果肃王赵枢却被金人扣留挟走,至今一去不回,生死也不明了,现今岂有再陷第二位亲王的道理?
虽然赵宋制度下,王爷也没鸟的实权,但这也不意味着宰执们可以不把宗室亲王当回事儿。
耿南仲向皇上奏报,说的很委婉,其大意是:朝廷对待斡离不与粘罕应该相同,现在若派康王去斡离不处,那么,对待斡离不很显然是有些偏重得。只派王云去如何?或者粘罕处再派莫俦(徽宗政和二年(1112)壬辰科状元)前去如何?
宋钦宗素来信重耿南仲:“卿去面谕王云,若兵退后,亲王再去感谢不妨。”
但王云却不以为然,面见宋钦宗,极力坚持康王再次出使斡离不军中。
然后,然后赵构就又出使了,王云为副使;答应割让三镇,携带衮冕、车辂以行;并尊金主为皇伯,上尊号为大金崇天继序昭德定功休仁惇信修文成武光圣皇帝。
赵构等于是被王云给加上火堆的,他要是能对王云有好印象,那就怪了。
便是换了内核后的赵构对王云也印象很不好,这家伙从金营回转东京后,一路上都在散播金兵不可敌之言,在相州(今中原安阳)时,他对知州汪伯彦说:“金人情状甚乖,本州宜多积粮斛,预作防备守御之计。我窃闻虏寨中人说,此次渡河至京城下,恐怕要呆到来年夏初,方可回师。”是再三嘱咐叮咛了,方才离去。
而到了磁州后,又将上述所言对磁州知州宗泽说了一遍,还建议磁州坚壁清野。
结果被宗泽很坑了一把。王云走后,宗泽更是对身边人说:“王云奉使卖国,却尽为金人大张声势。我要将此奏报朝廷,请你们不要信其说。”
到赵构、王云一行人遵旨离京,前往东路金军告和时候。走出城门之后,王云望着巍峨的东京城楼,对赵构说道:“京城楼橹,天下所无。然而,真定城高几近一倍,金人让我等坐视攻城,不多时城破之。此虽楼橹如画,亦不足恃也。”
前者王云的作为,赵构都是听人说的,但后者却是他这具身体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这换了一个内核后,他要对王云的印象好了才有怪。
这种人或许不是吴三桂、孔有德那样的叛国恶贼,可骨头绝对缺钙。
被金兵的威猛一吓,整个人就彻底的没了自信了,跟赵桓怕是一样的心理,花钱消灾。对金兵割地赔款了,这事儿也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