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只要郑芝龙在齐鲁能撑得一时,届时金陵便可以此为凭于谈判中赚得不少好处,郑芝龙亦立下了大功,正好向崇祯皇帝索要一王位……”
“这么说来你们都觉得郑芝龙无意齐鲁,而只是以此为借,谋求好处了?”
多尔衮有些迟疑的说。他心中老有一种猜测,觉得那郑芝龙不会轻易的放手中原。
毕竟是中原啊,万里山河,花花世界。与之相比,南洋算什么,吕宋算什么,全都是渣渣。
或许那中原属于大明的时候,郑芝龙真的会去海外立国,裂土封疆,称孤道寡。但当中原归属于大清的时候,郑芝龙还会一门心思的去往南洋吗?
宁完我心中‘哦’了一声,原来如此,摄政王担心的竟是郑芝龙着眼北地。他心中立刻自问道:郑芝龙他有这么个实力吗?
虽然天聪十年(1636年)时候,他就被刘士英所讦,削了世职,尽夺所赐,给发到萨哈廉家当奴才。
萨哈廉是老奴的孙子,礼亲王代善第三子。
崇德元年,文馆改为内三院,希福、范文程、鲍承先皆为大学士,宁完我以罪废,算是从文臣的第一行列中掉队了。
顺治二年,小皇帝的屁股坐到了紫禁城后才起用宁完我为学士,后授内弘文院大学士,监修太宗实录,译三国志、洪武宝训诸书。
可以说宁完我是有相当一段时间远离了满清的政治核心的,就是现在他也不是满清真正的高层,对于很多消息都并不知情。他眼中的郑家只是郑芝龙露在表面的那些力量罢了。
当然,满清知道的也算不上多。
大员的内情,除了郑氏高层中的人物外,旁的也没几个人知晓郑家的实力。
“摄政王所虑极是。那郑芝龙手中握着当世第一的水师,又有不下五万的精锐陆师,如何就会中原万里江山视而不见?早前朱明当政,彼辈摄于大义,退去海外,做一地之诸侯也就是了。如今执掌北国的乃是我大清。郑芝龙素来敌视我朝,怎可能不对那把椅子虎视眈眈?”
“至于金陵的朱明,燕京城且都保不住,沦入一群流贼之手,威严扫地,气数早尽也。那郑芝龙乃海寇出身,生来不修品德大义,怎可能对崇祯小儿一直的忠心耿耿,赤诚不变?”
就是豢养了多年的家奴还有奴大欺主的时候呢,何况是郑芝龙这种人?
别看他这些年里都崇祯帝好似赤胆忠心,但只要想想他的出身,一时间堂内许多人都不由的点头来。
“奴才以为,此时正是揭开郑贼真面目的大好良机。这般不止斩断了崇祯小儿的依仗,更可促使其与郑贼反目。”宁完我想到了他看到的一些消息,比如这次北伐里明军与郑军根本无有紧密的配合,崇祯帝别看对郑芝龙无有表态,实则却是猜忌甚深。
“王爷,那崇祯小儿猜疑之心极重,无风还要起三尺浪,有风的时候就更勿需多说。兼之南国士林士绅对郑芝龙尽是喊打喊杀,此事一发必会推波助澜。郑芝龙后院起火,怕是要被搅得焦头烂额了。那便是还有雄心壮志,又复何如?”
在宁完我看来,只要把郑芝龙的“心思”大白于天下,首先江南的士绅士大夫们就会首先坐不住。
崇祯帝对之又不是没有半分的猜忌,如此怕只会更沉重。二者自然就不能再亲密无间了。
这一招并不是阴谋算计,而是红果果的阳谋。郑芝龙和崇祯皇帝根本避不开,纵然不可能立刻叫两者间刀兵相见,但这就足够叫郑芝龙焦头烂额。如此情况下他还怎么在齐鲁坚持,乃至是更进一步?
崇祯皇帝可是个很多疑的主。
“好,好,好。宁学士好见底。此时的确是揭开郑贼真实面目的好时候。”多尔衮满意的笑了,自己的猜测得到了‘证实’,这叫他很高兴。更别说宁完我还给他想出一个好主意。
这真的是绝好的主意。
别管郑芝龙是不是真的有野心野望,只要这般的宣扬出去,就依照郑芝龙在士绅士林里的极恶名声,后者何止会推波助澜啊。
那样一来,这就是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好,好,很好。就这么办,叫他们狗咬狗去!”
多尔衮笑的极其开心。自从崇祯十五年开始,郑军就多次搞得满清焦头烂额,偏偏因为地域的原因,因为海陆有别,满清对之是只能挨打不能还手。
现在终是寻到了一个良策来整治郑芝龙了。
这叫多尔衮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
郑芝龙要能被朱明牵制住了手脚,这可真就帮了他的大忙了。
不过老天爷就跟偏要与多尔衮作对一样,就在他兴致勃勃要喝点小酒陶醉陶醉的时候,一道密折从保定传到了睿亲王府。
却是豪格身边的人送来的折子,豪格他把王鳌永给弄死了。
多尔衮气的好悬没把桌子都给掀了。
王鳌永那是大清入关后第一批投降的前明大员,他身上的作用不止在于他这个人的能力,更在于他所代表的影响力。
这是满清入关后的汉人降臣中的一杆旗帜!
而且王鳌永招抚中原齐鲁,也还是很给力的。可现在豪格来信竟说,自己把王鳌永给弄死了。
“这个混账东西,他好大的胆子,竟敢擅杀朝廷大臣。”
多尔衮浑身都在颤抖,但他还是按下了性子把密折看完。
“匹夫,莽夫。他满脑子装的都是翔吗?猪都比他聪明。”
看罢折子后多尔衮就更气了。豪格竟然是为了保密才弄死了王鳌永,他难道以为王鳌永会为了那些个随从的性命而开罪八旗吗?
在大病一场的王鳌永汤药里做了手脚,才几天功夫,王鳌永就一命呜呼了。
这事儿里,多尔衮最满意的就是豪格在暗中动手的方式,总算没弄的血淋淋的人尽皆知。
但现在王鳌永人已经死了,说什么都晚了。多尔衮再气再怒也不能处置豪格,反而要装作啥都不知道的给豪格加亲王双俸。
豪格怎么说也是在关键时刻绊住了郑芝龙,后者便是又西进又北上,那也没耽搁满清办大事。
所以,豪格的亲王双俸还是要加的。
“把折子收好了。”吞下一口气,多尔衮情绪似乎已经恢复了平静。可是你要看到他此时的眼睛便能明白,他只是在忍耐,对豪格忍耐!
………………………………
第二百九十七章 齐王?郑芝龙想干啥?
崇祯二十年到了。
金陵城内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依旧很热闹。
即使清军都杀到了扬州,那淮北之地大半地盘都已经丢掉,甚至还有可能永远的丢掉,金陵城内依旧上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士绅官僚们只管过着自己悠哉悠哉的小日子。
即便这金陵之地有人在四处谈论着北地之事,谈论着北伐的失利,谈论着郑芝龙的造反,但是没有人会真正把这些事情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不论人们口中说得多么惋惜,多么义愤填膺或是悲天悯人,生活却还是那个生活。纸醉金迷的依旧花天酒地,声色犬马的继续走马章台。
秦淮河上的歌声继续响亮。
商户们也还在照旧做着自己的生意。
哪怕崇祯帝已经卧床有段日子了。他们也不觉得有啥大不了的,明清谈判已经开始了么。清军早就收拢兵马不再攻杀了。
他们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至于皇帝的病,就更是笑话了。崇祯帝还不足四十,正值壮年,担心个啥?
甚至有人都觉得皇帝的病并非是真病了,而纯粹是打了大败仗,没了面子,羞于见人。
可事实呢?北伐的失败不止沉重的打击了崇祯帝的内心,还真创伤了他的健康。
这是很不容易的啊。
因为崇祯帝是很耐操的,心理强大,承受能力很强。一次次大战,一次次失败,他坚韧不拔。
但是这次的失败太大了。他本是抱着巨大的期望和信念来北伐的,北复中原的执念太强烈了,败讯传来时候,浓浓的失望将他整个人都给湮没。
但这只是一时间的挫伤罢了。是卧床将养些时日就能痊愈的小病,可老天爷偏不给他好。
这事情就是怪了,越是怕来坏事,就越是躲不过去。眼看着崇祯帝就要痊愈了的,锦衣卫送来密报,说郑芝龙要反了!
可不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崇祯帝当场就又躺回床上去了。
“臣张国维叩见陛下!”
“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