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千年来谁著史-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很艰巨。但只要你能完成,我保你和你手下人等身上所有的罪全都一笔勾销。”

    不用继续在敢死队里打拼,只要完成这一个任务,那就是新生。

    郝尚周的眼睛立马就亮了,他现在做梦都后悔自己怎么没跟着郭光辅一块投降,因为他在济南的家,这眼看着就又属于大明了。

    也就是说自己当初为了家人而做出的选择,现在反而害了家人。

    “总管但凭吩咐。小人就是粉身碎骨,亦是不怕的。”

    “好。”江哲笑了,“你现在去敢死队里选三百军兵,都穿上鸳鸯战袄,要摆出大明军队的气派来。再准备几个牢笼,把孔胤植、孔贞堪、颜绍统几人都装进去。牢笼上就插着‘三姓家奴’的牌子。一路从运河顺着向南去,走扬州,经瓜口,直到金陵城。”

    曲阜的孔氏,这次被郑芝龙抓到了,他岂会轻饶了他们?不搞出一个大新闻来,岂能对得起孔胤植明顺清三个鸡蛋上跳起的这段妙舞?

    “真是想知道江南士林听到这一消息时候的模样啊。”

    掖县前往青州的路上,郑芝龙抱着怀,烤着火盆,人在马车内被晃悠的跟不倒翁似的。

    郑森接过这封信,立刻送到火盆里化作了黑灰来。他的脸上也全是笑容。

    自己老爹就是狠,就是高明。总能想人所不能想,发人所不能发。用一个意想不到的法子,来给‘敌人’十倍惨痛的打击。

    孔家人落在自己老爹手里也是该他们倒霉。

    打着‘三姓家奴’的招牌,‘招摇过市’几千里,那羞也能把人羞死。

    横竖,郑森自己是宁愿一死,也不愿意受如此大辱的。

    偏偏士林听到这消息后就是再感到震惊和吃惊,他们也无话可说。

    孔胤植虽然是圣人后裔,但他对大明的背叛那也是不容抹消的事实不是?

    孔圣后裔啊,就是郭升这样的流寇贼人都知道恭敬的,可孔胤植却半点也不讲廉耻,卑躬屈膝,贪生怕死,嘴脸忒是无耻了。

    他们就是想要说话都找不出理由。

    因为这要是衍圣公的背叛都能被开拓出来,国公的背叛都能视而不见,那是不是大家就都能随随便便的背叛了?寇来降寇,虏来降虏。

    这世道还讲不讲忠孝节义了?

    所以啊,郑芝龙这次真的是搞了一个大新闻,消息传开后,所有的读书人都会蒙羞的。

    因为这孔胤植的所作所为完全就是‘读书人’的对立面,完全就是对儒家理念的彻底违背。

    读书人本该是立国兴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读书人的最高宗旨。

    在中国的历朝历代,读书人这三个字代表的从来不是单纯的知识分子,那与后世的文人作家啊,国学大师啊,等等,是全然不同的。

    从春秋战国到大明,读书人的最高宗旨从来都是当官,还要当大官,然后这样才能为国为民一展胸中的抱负,才能执宰天下么。

    就像北宋的张载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读书人从来都是要给社会给国家提供正能量的。把百姓记在心头,把国家天下视为第一。

    但是事实呢?孔胤植这么个全天下读书人的‘名誉主席’,口称圣贤,道德仁义,本该是一等一的道德完人的。因为他是孔圣后裔啊。但事实却是如此的龌龊不堪。

    难道《论语》通篇都是在教育读书人贪生怕死、卑躬屈膝、自私自利的?

    郑芝龙叫人这么干,真真是把读书人的脸皮都给扒下来了!

    “过瘾,痛快!”郑森心里叫道。


………………………………

第二百六十九章 懵逼的洪承畴

    “你说什么?”

    洪承畴双目睁的如牛眼大,嘴巴也张的大大的,叫那前来通禀的小兵都一眼看到了那喉咙信子。

    可洪承畴才顾不上自己的仪态呢。他现在满脑子闹哄哄的,人都傻了。

    老天!郑芝龙真是要把天都捅破啊。

    他使人勒索孔家不说(郭升),还抄了孔家的老底儿(江哲),现在更用囚车千里迢迢的将孔胤植等人送去金陵,还在囚车上插着‘三姓家奴’的牌子,这是把曲阜孔家踩脚下了还不解恨,还要继续用脚使劲的摁上几摁啊。

    洪承畴已经无法想象江南听闻了如此消息后会是怎样一个反应了。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

    把性格相对和缓一些的王廷臣摆在滋阳,那本身就是对曲阜的一分照看。即便收到王廷臣递来的信,洪承畴心里也不怪他的。

    毕竟郑家对他们都有着大恩惠。郑芝龙又只是驱使着郭升赚曲阜孔氏一笔,无伤大雅呢。

    这事儿权当还郑芝龙一个人情了。

    后来的消息也证实了他的猜测,王廷臣白得了十万两白银和一万石粮米,王廷臣对洪承畴挺信服的,战利品上并没做出隐瞒。可就是因为他的不隐瞒,洪承畴看到了真是的数字后心中就发毛了。

    那郭升要说是郑芝龙的白手套的话,纵然要感谢感谢王廷臣,也不至于如此破份,这其中必有原由。

    果然,他心里才这么想,发觉不安,就立马派人去滋阳城探看,那人前脚出徐州城,后脚王廷臣的第三份急报就送了来——郑芝龙果然有后手,江哲不仅把郭升给灭了,更直接把曲阜城给抄了。

    孔家、曾家、鲁家,曲阜一干的名门世族全被抄了个底朝天。

    王廷臣受到消息时候人都傻眼了,而现在的洪承畴又还能怎么办?听到这个消息时,他也很无奈啊。但也认为,此事儿就到此为止了。

    郑芝龙做的已经很过分了不是么?

    只要各方面沟通的好,未必不能把影响压倒最小。衢州也有孔氏么,南宗北入就好了。

    结果王廷臣就又送来了第四封急报,让洪承畴彻底懵逼了。

    郑芝龙来了这么一手,如此,普天之下谁人还会不知道?这影响太大也太坏了。这里头可以借题发挥处也太多太多了。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的。

    那不止会牵扯到士林,更甚会牵扯到天下。

    洪承畴现在倒是没想过郑芝龙打算另开别路,他只是想到了近来士林当中的学术之争,只此就足够乱搅的了。

    明清皆是理学当家,在后世人的印象中,理学和八股文章一样,盖压明清两朝(晚清撇开),那完全是牢固不可动摇的。就是王阳明这样的心学集大成者,推动了心学的一时之发展,那也没能从根本上触动理学绝对的霸主地位。

    但事实却是,阳明学对理学的冲击要在王阳明死后很多年了,才达到一个巅峰。

    无论是王学七派,还是浙中王门学派、泰州学派,乃至是异端分子李贽,眼下这个时期里,在天下间都很有影响力。

    李贽的几本著作,那在士林中是怎么个评价?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抨击孔孟儒道,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可却偏偏几次禁绝而不能。市面上每隔几年就有新的刻本叫卖。

    又因为明末国势江河日下,战事一败接着一败,国力大衰。而人在自己力弱的时候,那是会反思自己怎么就由强而弱的,如此,就也为士林学界掀起波澜提供了社会基础。

    那种反对空谈,强调躬行践履、强调经世致用,讲求实用的质朴学风已经在发展。更有些反对专治,主张限制皇权,甚至是提出“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等等观点,也在酝酿之中。

    天下大乱的时候,社会各种矛盾的碰撞,这一时期文人们的脑子总是很活跃的。

    洪承畴对于此事甚有了解,更明白在朝廷南迁之后,那主张重史学轻经学(也不能算轻,只是把史学的地位提高了一些)的呼喊声,那反对理学空谈,反宋儒道学之说,提倡事功之学,主张见诸行事、经世致用的呼声是越来越高。

    这跟历史上南宋建立后,宋人中也出现了陈亮这样的人物是一个道理。(主张事功之学)

    都是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吃足了痛苦之后想要强壮自身,强大自身,从而引发的对前事的大反思。

    区别是陈亮当时‘人少力薄’,而现在的士林中却很是有一批人在对理学喊打喊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