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千年来谁著史-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安南侯的忠心?快收起来吧。”

    南明朝廷知道自己兵力虚弱,战力也虚弱,扣除了左良玉的八十万大军,小朝廷可用的兵马真的是很叫人汗颜的。

    而崇祯帝进到金陵之初,大顺军在西面占领着襄阳、荆州、德安、承天、黄州五府,在东面进迫淮河流域,史可法、马士英等人针对当时的情况作出的军事部署是扼守武昌至南直隶一带。

    可随着清兵迅速占领畿辅,大顺军西撤,中原的形势就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齐鲁和中原中北部直接出现了归属莫定的局面。

    在三方对峙的态势下,由于大顺政权已无力东顾,刘芳亮和郭升明显处在守势,这一广袤地区就成了南明和满清方面的争夺之焦点。偏偏畿南、齐鲁、中原一些官绅发动叛乱,颠覆当地的大顺政权,也是以恢复明室为号召的。

    这时候的南明本应乘此有利时机出兵北上,尽量扩大统治区。这样,既可以防止清兵南下,也不失为一种自强之道。然而,金陵小朝廷却始终裹足不前,一味的株守江南。

    从万历末年以来,明廷在同满清的征战中屡遭重大失败,多年的厮杀早就叫他们对正面打赢满清不保希望。而且南明朝廷的主要军事支柱,如洪承畴、左良玉、高杰、刘良佐等人都是屡次败在清军手中的败军之将,甚至他们连大顺军都打不过,而大顺军既被清兵击败,可知强中更有强中手。

    于是,上到崇祯,下到满城文武,就纷纷接受了史可法的提议。

    自以为最高明的策略是不越雷池一步,免得“挑激”清兵,授以南下的口实。而自身充裕实力赢得足够多的时间。

    然后,卑词逊礼结好于清廷,维持偏安局面也就是必须的了。

    崇祯君臣未必就看不到南明军队即使不北上同满清争夺齐鲁、中原,清军迟早也会南下收取鲁、豫,同南明朝廷接壤争地的。可不少人偏就自以为得计——自己只是口头上对李自成喊打喊杀,而实际交战就由满清去跟流寇血拼去,自己躲在江南安心扩充实力。

    这就是坐山观虎斗。

    等到那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时候,南明朝廷也能恢复了几分力气,届时与满清是和是打,就再看么。

    如此的理念在金陵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便是一些反对者里,如黄得功这样叫嚣着与东虏势不两立的也是少之又少。大多是左懋第这种人,认为南明朝廷方是天下之正朔,与东虏结盟,可令朝廷蒙羞。而不是对那种‘军事策略’有根本性的反对。

    郑森心中有些来气,陈洪范那种人他看不上,但马绍愉说话阴损,就叫他有些火了。“天生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我大明与鞑虏接战二十余年,阵亡的军兵将士数不胜数,辽东大地的数百万苍生更已经化作了冤魂白骨。更别说鞑虏数次入关,无不是尸横遍野,流血漂橹。大明丧其刀下民生几有千万人也。此等禽兽之人,与我炎黄之民,血仇不共戴天。尔等却欲使天子与之苟合,莫不怕获罪于上苍?”

    郑大木可也是秀才出身,肚子里的墨水不是没有,只是套大话,做圣人言,诡辩谁不会啊。

    马绍愉当下就张口结舌。

    但这次的邀请也就不了了之了。

    等到左懋第出来,马绍愉两眼通红,死死抓住左懋第的袖子吼道:“郑芝龙这匹夫,先不顾朝廷大计动武关外,后又使人截断使臣,置南北两国不得亲和,其心可诛,其心可诛。以下官见,此贼日后当为朝廷之心腹大患,不可不察……”

    左懋第当即皱眉,怒视了马绍愉一眼,“马郎中慎言。安南侯乃国之重臣,岂可肆意诋毁?”虽然他对郑芝鹏的截断很有不满,适才也拒绝了郑芝龙的邀请,只是叫郑森向郑芝龙回话,他要立刻出使燕京。可这却不意味着他就把郑芝龙视为汉奸国贼了。

    而且现在是什么地方?人就在郑家的手掌心中,姓马的这是活腻歪了么?

    说一句真心话,左懋第刚才都要为郑森的话拍手叫好了。自己在金陵时候怎么就没想到呢?

    而郑森回到津门总兵府后,先向郑芝龙告罪,然后把前后经过详细的说了一遍,郑芝龙自然不会怪罪于他。随后左懋第使人递了一封信给郑芝龙,上书:方今贼势犹张,不可不防。朝廷与东虏合……,就是一堆叫郑芝龙也体谅体谅朝廷难处的话。

    同时郑芝龙也拿到了洪承畴的奏折,而据说这奏折送递金陵才第五天,北上的使团就正式出发了。

    “…………然使彼(满清)独任其劳,而我安享其逸,恐亦无以服彼心而伸我论。为今之计,或暂假便宜,权通北好,合兵讨贼。名为西伐,实作东防。俟逆贼已平,国势已立,然后徐图处置。若一与贼虏相抗,不惟兵力不支,万一贼虏合力,弃仇引好,并力南向,其祸必中江淮矣。

    ……夫有山东,然后有畿南,有畿南,然后有北直隶。临清者,畿南、北直隶之枢纽也。与其以天下之饷守淮,不若以两淮之饷守齐鲁。伏望皇上择一不辱命之使臣,联络北方,以弭后患,宣慰山东州县,以固人心。……”

    这洪承畴还是有见底的。

    但再高的见底也不能抹消了洪承畴言语里的意思,他也是赞成南明与满清和谈的。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连洪承畴对北复中原的期望也是只停留在表面上的。

    金陵派使臣往燕京求好,这真的只是权宜之计吗?

    郑芝龙就觉得,你崇祯和自己手下的大臣们,要是真希望能北复中原,那脑子里就别想着联虏了。

    而既然君臣上下都同意联虏了,那心里怕是都觉得自家恢复中原的可能性不大了吧?

    这也是眼下的局势救了他们一救。这要是还跟历史上一般,鞑子已经势如破竹的把李自成赶得顾头不顾腚了,那金陵朝廷最多到了冬季里,就能感受到北方压来的森森冷意了。

    但要是李自成真的能在晋西把鞑子扛住一段时日,那还真别说,满清还真要跟南明好好的谈一谈呢。

    虽然明清和谈是郑芝龙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他要极力搅和的——不是郑芝龙可怜李自成,而是他心里始终认为李自成是劣势的。

    这帮一把老李,鞑子总是要更费力些不是?

    不是郑芝龙看不起南明的达官显贵们,就他在关外的作为传回金陵之后,左懋第被扣着,崇祯再想找一拨敢不畏生死北上的人,他都找不到!

    但郑芝龙却不得不承认,如此做法,让明清真的动起手了,极可能会让他对南明的预计“投资”数额大大的增加。

    不过就算如此又如何呢。

    他主意早就打定了。

    要知道早前时候他心里还有点感慨的,先是崇祯南迁,后世联虏平寇……

    那前世,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铁血大明朝,嘛去了?

    现在他就是搅合和谈了。总要给崇祯帝‘保留’一丝颜面的不是?


………………………………

第二百一十四章 荷兰人很不开心(求订阅)

    广袤的南海上,弗利辛根号商船正缓慢行驶在碧蓝的海面上。

    今天天气不错。海风吹拂起来相当舒爽,太阳出的也非常好。现在东亚这片海面上的风向已经渐渐由南风转为呼啸的北风,这很不利于西方帆船的向北方行驶,但弗利辛根号却不同,因为它是一艘老闸船。

    别看它有着一个很西方化的名字,可它的主人却是一个华人。

    随着荷兰在福尔摩沙的失利,巴达维亚已经传下了命令,在他们与郑家没有达成协议之前,不建议有西方商船驶入南海区域,驶入郑家的势力范围。

    所以,哪怕是荷兰谈判代表的往来运送,巴达维亚都宁愿用老闸船,而不是选怕武装商船,乃至是军舰,以免叫郑家感受到了挑衅。

    法诺西尼是一名意呆利人,但他已经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服务二十个年头了。如果可以,他都宁愿在阿姆斯特朗定居下来,而不是回到混乱的亚平宁半岛。

    随着东西海上道路的开辟,不管是威尼斯还是热那亚,这两个强盛一时的共和国都陷入了衰落期中,然而(对奥斯曼)战争和经济大萧条却不曾断绝。

    法诺西尼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后代乘坐的是一艘通往强盛的大船,而不是衰败的即将沉没的船。

    虽然福尔摩沙的失利会给荷兰东印度公司带来一定的损失,可深深知道公司实力和资本的法诺西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