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世蓉华-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早在汉朝中原就有制作玻璃的工艺了;但因为中国的原料不同于中亚地区;所以颜色不纯;很杂,透明度不高,称之为琉璃,而高技术烧制出来的好作品,高层人士会花高价钱买下来,代替玉佩来佩戴。一句话,玻璃也是古代中国的奢侈品啊。所以李泽若是研究出改良秘方,也是非常有“钱途”的。再加上烧制玻璃的作坊非常少,烧制配方也是人各家保密的,若是弄出来卖给大富豪李安也是非常可行的。

    不过就在李清月拐弯抹角询问李泽的时候,宋怜告诉李清月陈爷爷以前开的是琉璃作坊,跟她想要的东西有点像,都是透光的,不过她不知道有没有像一张纸这么厚的。

    李清月真心没想到看起来孤苦伶仃,干干瘦瘦的一副穷酸相的陈爷爷居然还是个隐藏大富豪

    可不是么,陈爷爷以前开制造奢侈品作坊的,能不有钱么

    李清月觉得自己凌乱了。

    其实李清月想太多了,陈爷爷也没有办法制造出高质量的玻璃,连产量都是不稳定的,烧制玻璃这件事也是靠运气的,运气好能烧出混度高、质量稳定的好货,运气不好,一窑子都是碎渣滓。

    不过有了陈爷爷的配方,再加上李泽的研究改进,李安烧瓷烧陶世家的烧制秘诀,质量稳定的方块形玻璃终于问世了

    当这块亮晶晶、透明无比的玻璃出现在大家面前时,这些参与烧制的人都被这件完美的艺术品给迷倒了,简直太美了而李清月这个没脑子的居然想要把它当放在窗上,这简直就是亵渎

    李清月在众人谴责的目光面前毫无压力,只是张嘴催促道快点加班生产,赶着用呢。
………………………………

第四十五章 大战前夕

    更新时间:20121219

    不过有了压力就有了动力,大家也被这么漂亮的成品打动了,要是真的能大批量生产出来,镶在窗上门上,那是有多好看呀。就连李彦仙都表示,这个是值得去加大发展的,若是能做出这么透明的灯罩,晚上他在等下批阅文件也不会被摇曳的灯光弄得眼花,更不用一边护着灯火一边翻书了,那灯火油烟可是撩人的紧啊。

    李泽心里也打着小九九,要知道他对现在如此简陋的实验条件已经嫌弃得不能再嫌弃了,以前没机会接触这么昂贵的玻璃,他也没那闲工夫去研究配方,如今已经制造出来了,怎么也得顺便弄出试管、玻棒、酒精灯、烧杯等等这些基本的实验仪器啊。不过实验用品的质量要求更高,所以当务之急要提高工匠们的生产技艺,保证产品质量。

    而最有钱的李家代表人李安作为一个合格的商人,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商机,毫不手软地大把撒钱投资,他已经把玻璃方子也视为囊中之物了。

    在各方面的需求和压力下,咱勤劳智慧的人民从来不让人失望,一个月来玻璃的产量、质量都很给面子地蹭蹭蹭地往上爬,所以在九月初,透明光滑的玻璃顺利地安放在幼学所的窗上了,弄得隔壁府学的教授过来参观以后羡慕非常,缠着李彦仙申请也要给府学的莘莘学子们这么良好的学习条件,李彦仙毫无压力地大手一挥,准了。弄得陕州府衙负责公款收支的属官很是郁闷,虽说去年垄断了陕州城的粮食买卖,省下了一点钱,但是也经不起这样挥霍啊,眼看秋冬金兵又要南下,战事又起,那点钱都不够买药材的

    但是李彦仙是不会了解一个账房先生的痛苦的,因为他从来不管帐

    可是这位刚到陕西,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张浚仁兄,却没能幸福潇洒地做甩手掌柜。

    张浚的奏折经过官方邮递系统快马加鞭送往杭州交给赵构后,赵构点头同意了。

    可是赵构光张嘴同意,却没办法把军饷、粮食弄来,这相当于开了张空头支票,无法兑现。

    要知道,打仗是最耗钱的,当然那些潇潇洒洒地骑着大马奔过来砍杀一番带着金银珠宝、男人女人回去的野蛮民族不一样,对于他们来说,打仗那是最赚钱的可是有家有室、已经发展到一定高程度甚至可以说是当时最先进的宋文明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陪着你打打杀杀,光死人不说,连农业生产、工业生产这些都不做了不成如果长期这样缠斗下去,必然导致经济崩溃,国贫民乱。而且还有宋太祖赵匡胤弄的坑爹的募兵制,这在和平时代还好说,到了战争年代,哪里去弄这么多钱来养这么大一群保家护国的将士

    咳咳,话扯远了。张浚明白赵构也是无能为力,金人在黄河北岸边上虎视眈眈,而南宋内部到处都是军贼、流寇趁乱起义,还有些地方政府不听政令,私自把税收截留,国库空得连老鼠都不想来光顾,连官员的工资都难保证啊。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寸步难行。虽然目前形势严峻,艰难无比,但是张浚决心迎难而上,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其实张浚觉得在川陕之地弄钱还是可行的,要知道川陕之地在战国策中是这样描述的:“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天府之国的四川啊怎么也能压榨出一半粮饷吧。

    就在张浚着急的时刻,他找到了一个人,此人名为赵开,擅长理财。

    张浚任命他为承制以开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

    赵开在见到张浚的时候,明确地告诉他:“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稍存赢余,而贪猾认为己有,互相隐匿。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就是说,蜀地其实没什么油水可捞了,若真的想要弄些钱出来,只有不体恤百姓地果断盘剥了,这只能救一时之急。

    本来就是用一时的,张浚心想,只要此战大捷,挫伤金兵锐气,南宋就安全了,虽然苦了蜀地百姓,但也是不得已为之。

    于是张浚点头应了,让他全权负责,便宜行事。

    赵开,字应祥,原本就是四川人,家住普州安居,是南宋最著名的理财专家。

    不得不说,赵构在另一方面的运气非常好,他执政的时代,出现了非常多的人才,文臣武将,若是用得好的话,绝对可以开创出另一个太平盛世啊

    跟这个时代大多数人一样,赵开经过科举成为大宋朝的官员。

    赵开在这个时代,在这些官员中有那么点特立独行。

    比如,当官之后,别人都在上下打点,跟同事和领导打好关系,即使打不好也要经常联络感情,即使不熟也要混个脸熟;而赵开根本不开窍,从来没有做这样的事情。

    比如,他喜欢到处去玩,周游各地,他信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视野开阔的人心胸、眼界自然也是开阔的。赵开走遍了大宋河山,对各地风俗民情都有了了解,如我朝太祖所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召开经过多年调查,对大宋帝国的建设、改革其实应当拥有了一定的发言权。赵开脑海中生出很多想法,心中涌出一股豪情壮志,他跟如今的张浚一样,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扭转乾坤,为祖国建设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宋徽宗年间,赵开成为成都府转运判官相当于财政部跟商业部的统一,宦海沉浮多年的赵开终于得以一展身手,发挥自己在财政经济方面的才华。

    在成都府转运判官任上,赵开解决了成都路财政经济方面多年的积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赢得了朝野上下的赞赏,他也因此名扬天下,有“一趾步而能运百货,一咳唾而能济三军”的美誉。

    如今张浚经略川陕,急需财政方面的人才,赵开当然是首选之人。

    为了增加财政税收,又不致使过分增加百姓的负担,赵开决定从茶、酒、盐等几个方面入手。赵开把原本是官府垄断的茶、酒、盐,引入了商品竞争,只要你交足够的钱就可以竞争经营这些行业原始的竞价拍卖经营权啊,这位先人做了很多穿越女主做的是呢,我们的先人果然是很智慧的,而经过竞争取得了经营权的商人要根据经营的份额缴纳税收,顺便说一句,税收很高。

    经过赵开的努力,川陕地区的财政收入大规模增加,从原先的每年一千六百多万缗到每年的三千多万缗,增加了将近一倍,而在事实上并没有增加川陕地区老百姓的负担。

    这样显著的效果,史书上记载: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